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文化探析

2014-03-02 06:20张建林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图纹民族服饰西南

张建林

(文山学院 艺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文化探析

张建林

(文山学院 艺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西南地区是指包括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和广西在内的5个省区,这里幅员辽阔,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30多个少数民族,占我国少数民族总数的半数以上。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和服饰纹样,成为西南地区民族族群的文化标识。从民族服饰纹样上,可以看到各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也能反映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文章从民族服饰纹样的仿生设计、审美意识以及图腾崇拜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以苗族、彝族以及壮族等部分少数民族为例来透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文化。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民族文化

西南地区是一个充满无限遐想和神秘的地方,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变幻无穷的气候让这里的文化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让人向往和迷恋。服饰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充分展示了各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俗,是西南少数民族在长期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形成的最原始朴素的民族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既是西南少数民族长期以来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文化积淀,又反映了少数民族对大自然的感知和意识。这种感知和意识,映射到民族服饰上就产生了民族服饰纹样的多样化。

一、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仿生设计

西南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逐步形成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人们崇拜自然、模仿自然和学习自然,通过独特的加工方式和装饰方法,把这种崇拜感映射到了服饰纹样里,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物。

在西南少数民族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纹样和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造型中,其取材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渊源,民族服饰中布满的各种纹样,包括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以及花鸟鱼虫等,这些自然界的各种物象经过人们加工在服饰上,形成各种美丽的纹饰图案,体现了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工艺中独特的仿生设计(见图1)。

彝族是个崇拜火的民族,其服饰色彩多为暖色,以黑、红、黄、白为主调,服饰纹样中多有火的图案(见图2),也有各种花草鱼虫图案。云南石林和丘北县普者黑的彝族妇女会在帽子上弄一个蝴蝶图案,很有特色;壮族是个生活在水边的民族,很早就以种植稻谷为生,在壮族服饰纹样中水田纹、鱼纹、蛙纹、贝类螺旋纹以及花鸟纹等是最常见的,云南文山的壮族濮侬支系妇女服饰就是以鸟形为仿生制作的,其衣服紧身收腰显短,左右侧各有翘角,仿鸟翅,裙子显长通常撩起于臀部固定似鸟尾,故有“鸟衣”之说[1]12-13;苗族重视牛,把牛当成亲密的朋友,贵州苗族妇女的头饰就仿照牛角来做成,服饰图案大量采用与牛相关的纹样。苗族视蝴蝶和枫木为祖先,在云南苗族的刺绣和蜡染中,山川、河流、枫木和蝴蝶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在苗族女性服饰上有多种变形的蝴蝶和枫叶纹样作为装饰,百褶裙上的波浪条纹表示迁徒途中经过的山川和河流,记录着苗族祖先居住的地方以及迁徙的过程。此外,苗族生存环境中许多动植物也成为常见的装饰纹样出现在服饰中。

图1 云南壮族妇女腰饰上的“凤鸟纹”

图2 云南彝族服饰上的“太阳花”

不仅如此,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上还有大量的日月星辰图纹,也说明了西南少数民族对大地天象的敬畏与崇拜。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天象大地,西南少数民族都能智慧地把其进行加工、变形、简化或是组合,色彩上多模仿大自然中物象固有色,体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视角和民族文化。如由黄、绿、红、蓝、白(或紫)绸布拼接而成的土家族女性的五彩花袖衫,红色代表太阳,蓝色代表蓝天,黄色代表五谷,白色代表乳汁,绿色代表草地,不难想象这些都与土家族先民的游牧生活息息相关。

二、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审美意识

缤纷多彩的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是在长期的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形成的,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各民族用绣、印、染、绘、织等各种手法创造了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寓意深刻并且富含民族特色和风情的服饰纹样,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民俗生活的魅力,还能通过服饰纹样来传递民族审美观念。相对来说,独特的服饰造型和色彩以及服饰纹样的变化更能使我们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服饰文化能向人们传达一个民族的外在特征,透视一个民族的风俗信仰和发展历程,亦能解析民族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中的自然性体现了西南民族对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崇拜,体现了追求真善美、远离假丑恶的普遍审美观。他们的服饰取材极为丰富,从日月星辰到雷电彩虹,从飞禽走兽到花鸟鱼虫,都是从追求美丽、健康、和谐、长寿、比翼、永恒、勇敢、顽强等美好需要来选择的。审美意识中的自然性还体现在尊重自然的形、色表现上,比如火是赤红的,表现雷电、火、太阳的纹样不会选择蓝、绿等冷色表现,反之,表达河流、海水等不会用赤红色来表现,表现花也多遵照绿叶红花来表现。表现田、地、房等多用方形,表现行云、流水多用圆形、曲线和长线。西南少数民族崇尚自然的审美意识体现了人类最朴素的审美观。

审美意识中的装饰性体现了西南少数民族审美观的升华,也是民族文化底蕴表征。装饰性体现在色彩和造型两个方面:

色彩上,艳丽醒目是西南少数民族在服饰纹样中普遍追求的色彩效果,由于服装面料本身的颜色单一,且多为白、深蓝或深黑色,在上面绣有鲜艳的纹样则更具备装饰效果,也只有艳丽多彩才能与西南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相匹配。在服饰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会根据自身民俗心理和文化习惯来选择颜色,有的擅用同类色,有的擅用互补色,但多是鲜艳的纯色。西南地区民族服饰总体以黑、白、红为基调,用绿、蓝、紫和黄作点缀装饰,层次丰富考究,服饰纹样用色大胆,个性鲜明,冷暖色的合理搭配,使图案远离诙谐、儒雅,直接天籁般的天真灿烂,呈现了新的和谐,极富视角冲击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彝族服饰一般以黑或者青蓝色调为主色调,再衬以黄色、红色等色彩。在彝族人眼里,黑色象征刚强和坚韧,黄色代表友爱和善良、红色多象征火焰。彝族服饰的红、黄、黑三种基本色的形成是其长期以来历史文化所积淀下来的,服饰整体单纯之中又显露出绚丽和丰富,纹饰图案多以红、金、绿或紫色进行装饰。苗族更是个多彩的民族,从贵州到云南,不同支系的苗族在服饰装饰上都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变化。苗族妇女们喜欢选用红、黄、绿、白、黑(或蓝)等五种颜色搭配,服饰不讲究主题鲜明,只注重整体对比与协和感。壮族、藏族等在色调的选择上偏重深沉和厚实,纹样的运用主要是在女装上,并以银饰、织锦或绣锦进行装饰,纹样的内容、大小、色彩、运用位置都很讲究,纹样的点缀效果明显。云南的壮族服饰变化比广西壮族要明显,云南壮族的濮侬和沙支系妇女服饰很有特色,这与云南多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有很大关系。[2]60-61

造型的装饰效果不亚于色彩装饰效果,因为造型的发展变化远比色彩要丰富得多,尤其是许多图纹在真实物象的基础上通过简化、提炼,逐步找到经典的几何形来表象,形的组合上有一定规律和秩序感,装饰性极强,审美价值高。从写实物象逐步发展到几何图形的高度概括,从随意组合到有规律和有秩序的排列,从自由纹样到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从不成熟走向更成熟等等,这种逐步建立起来的装饰性审美意识是西南少数民族审美观的升华,是民族民间文化积淀的产物。就整个西南少数民族来说,他们对饰品情有独钟,上至头顶,下至脚踝,中间包括项链、首饰、腰带等等,无一不是精雕细琢,制作考究。其中,通过绣、印、染、绘、织的各种装饰性服饰纹样是较有代表性的,目前可以抽取出来的不同纹样可达上千种之多,可谓目不暇接。就花鸟鱼虫纹样都可以找出上百种,另外还有各种云水纹样、几何纹样、龙凤纹样、条纹和羽纹等等。

以苗族为例,苗族服饰中的几何纹样是最美的艺术之一。苗族图案的形式形象地记录他们生活的大山、脚下的土地和奔腾的河流,如同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不局限于模仿事物的外形,而是通过自身的艺术审美提炼概括,充分体现苗族同胞强烈的民族感情色彩。苗族服饰丰富多样,主要特征是织绣、蜡染、镶饰等精湛工艺。苗族银饰最复杂,样式多种,同时刺绣和蜡染技艺精湛,他们重视头饰、衣领、衣袖、百褶裙、腰带以及背带的装饰。苗族服饰中大量采用蜡染和十字绣法的万字格、回宫格、螺旋纹、菱形纹、三角纹、乳丁纹等纹样装饰头饰、围裙和衣袖等,多为适合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极富装饰性。这些纹样是八角花、蝴蝶、蕨菜、山河、日月和房屋等物象在装饰运用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而成的,至今仍可以看到自然物象的影子。[3]206-215

三、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体现的图腾文化和图案中的吉祥寓意

在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中,图腾纹样的产生是比较早的,先民们认为自己的部落成员都是由某种动物或者植物变化而来,所以他们相信自己与自己赖以生存的动植物之间有一种亲缘关系,因此他们崇敬着那些动物或是植物,把他们认为是自己的祖先或者保护神,虔诚地顶礼膜拜。这种以亲缘关系为纽带产生的“圣物”和氏族制度相伴产生,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辟邪,能保护和保佑着他们部落子子孙孙不断延续,也是古代先民们在面对自然界软弱无力,对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不能理解而产生的虚幻的复合理念。

有学者在西南境内图腾崇拜的研究中发现,西南少数民族先民有对大地、天象的崇拜,太阳、星辰、月亮等是西南民族服饰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以彝族为例,西南彝族妇女服饰中,以领口上的齿牙形状的太阳图纹为中心,无论是肩膀、袖口还是下摆都织绣着火红的火焰图案,这种耀眼夺目的火焰图案被他们称为“火心”,而在肩部和背部运用五种颜色的彩色条纹连缝在一起,寓为“彩虹”之意,这些彩色织带上绣满各种花纹的图案,寓为阳光普照,大地生辉,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他们的巾帽、衣袖、襟边和袖口等处绣满了山茶花、杜鹃花、牡丹花等植物以及凤凰、鸳鸯等动物,这不仅让人感觉光彩夺目,还能展现该民族的愿景和对生活的期望。

从彝文创世神话史诗《柏妥梅尼——苏颇》的研究中得知,西南彝族的这种服饰和图腾与其神话传说相关。诗中讲道:造太阳的男神添旨造出的太阳不会发光,是太阳女神拉梅和达梅用绿色和红色二色洗渡太阳,太阳才能褶褶生辉的。所以彝族女性在肩部和衣襟上绣上太阳图纹,不仅表现了对太阳的崇拜,也表现了彝族独特的把太阳女性化的传统文化,因此彝族女性的服饰图纹上把“太阳”这一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这些纹饰图纹又和宗教信仰紧密相关,这些图腾不仅有对祖先和“圣物”的膜拜之意,还有祈福和保佑的寓意,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些民族宗教信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3)。[2]102-133

图3 云南壮族侬支系吉祥图案“孕蛙纹”

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人们缺乏科学知识,而复杂多变、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又让西南民族产生了不可琢磨的映像,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电闪雷鸣,他们都十分恐惧,似乎摆在他们面前的大自然是由威力无边、神秘莫测的神灵控制,且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运动、呼吸、梦寐和死亡,所以错误地认为这一切都是由灵魂引起的。他们认为,灵魂和肉体是分开的,人死则为鬼,灵魂没有了肉体还能存在,因此西南民族中的服饰纹样也常常把神灵、鬼魂和祖先作为服饰图纹。以景颇族为例,景颇族有一种“雌祭裙”,这种裙子是在祭奠谷魂时专用的,“雌祭裙”象征着人和谷魂共同创造他们的五谷丰登,裙子上面用两条竖纹表示谷魂进出的道路,用“丫”字形表示人,用排列的折线表示水源,还用三角符号表示稻田,寓意风调雨顺,年年丰收。这种图腾文化也是西南少数民族先民朴素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千百年来民族认同和民族精神的沉淀和展示,渗透着西南民族对自然神力的崇敬和依托。

西南少数民族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衣裙织着天下事,都是祖先写的字”,他们没有文字,而是将民族文化通过图纹一一展示出来,从民族服饰可以看出荒古的神话、祖先的业迹、家族的宗谱以及民族的文化传统等等,西南民族的服饰图纹是一本“无字天书”,是画着的“史记”,游动的“百科全书”。在西南苗族创世神话中,蜡染的衣服和纹样来源于古老而神秘的神话传说,其女性服饰上的花披肩和花裙上的图纹都表示着苗族的战争、部落兴衰以及部落布局等等,花披肩和花裙上绣着多条环状的、方形的纹样,这都代表了古老时期苗族同胞的城墙、街道等等,水波纹是苗族对江河的写照,这样的服饰纹样展现了西南苗族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

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图腾纹样和吉祥图案在经过与地域地貌、风土人情的整合后,产生了更加深厚的艺术价值。吉祥图案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渊源,是西南少数民族思想的结晶和审美的呈现,展现着西南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

民族服饰纹样有几种表达方式,比如将动植物的特点经过意象加工表达祝福,松柏代表着长生不老,祝人长寿,梅花代表青春常驻;此外,用梅兰竹菊代表高风亮节,以南极仙翁代表长寿以及牧童代表太平盛世等等。

少数民族的服饰寓意深刻,多数装饰图案的主体都是吉祥或者象征美好的,比如西南壮族创造的壮锦,其纹样图腾总以吉祥表达主题,壮锦上常见的龙凤图案纹样表达富贵吉祥,壮锦中的凤穿牡丹、鲤鱼跳水表达了人们健康而淳朴的思想感情,壮锦背带中刺绣的花草、蛙纹、鱼纹、云纹、龙纹以及“福寿”“富贵长命”的图案和字符,都有祈祥、辟邪、求平安、求富贵之意,表达了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佑护等各种吉祥愿望。西南地区苗族的“牛”代表丰收和财富,在苗族人的婚庆典礼等重要仪式上,都会杀牛来庆贺。苗族人身上的龙纹和牛角旋纹表达了多子多孙、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葫芦纹也是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较为常见的,葫芦一词与西南地区方言所念的“福”“禄”谐音,同时也象征多子多福(见图4)。

图4 云南壮族土支系吉祥图案“鹤鹿纹”

四、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以及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前景

西南地区民族服饰和民族图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服饰也在变异。少数民族年轻人中着装民族传统服饰的情况在减少,除相对偏远的地区继承情况要好一些外,大城市及周边的少数民族服饰已经走向“大杂烩”。民族传统的绣、印、织、染、绘等手法也面临失传,有一些古老的图案连本民族都不会织绣了,这样下去,那些凝结着民族独特文化内涵的图案纹样就会成为历史的记忆。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该民族应思考的问题,也是其他民族文化工作者该重视的。

笔者认为,传承和保护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重视西南民族特色文化,尊重少数民族信仰和习俗,坚持民族文化多样性原则;第二,从政府层面加大对民俗活动的支持和资助力度,发挥民族协(学)会的力量,全方位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意识与自信心;第三,通过社会各方面支持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形成自产自销的良性环境,鼓励个体进行民族传统服饰的生产、制作和销售;第四,经济发展上不要盲目参照汉族或者沿海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因为会导致削弱民族文化个性;第五,教育系统、新闻媒体等各环节都要以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为核心,有意减少西洋和日韩文化的影响,还要在各民族地区的教育环节中增加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无穷的魅力,其款式和图纹等特色已经成为许多国际大品牌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今天的服装设计界,已经把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作为设计的流行元素。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把来自各个领域的原型整合为抽象造型,在对象上直接呈现出各种抽象结构,形成时尚元素,有些民族风的时尚设计从造型、色彩、秩序、平衡、对称、和谐、疏密、节奏、对比等方面借鉴了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特色,获得了成功。可以窥视到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前景。

当然,也有在图纹样式的运用中缺乏创新意识,只是表面照搬照抄现有的纹样,粗糙地运用,盲目地追赶“民族风”的。没有挖掘其深层内涵,故而缺乏生命力。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纹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更是一本“看不完的书”,设计师的单纯复制而不去领会其图纹的深沉表意,自然不能将色彩和图纹运用得恰到好处。西南民族服饰上体现的景象美、符号美和包罗万象的图腾寓意都是中华民族的神韵所在,在了解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服饰寓意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的观念和设计风格,汲取民族传统服饰精髓,发扬中华民族文化才是中国服饰推向世界的真正道路。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里,图纹是其核心,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简单的照搬照抄设计理念不可取。

五、结语

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民族文化最繁荣的地区,在西南的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文化的痕迹和风俗习惯。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地势较为复杂,不同的地域和气候、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最终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对日月星辰和诸多动植物的不同图腾崇拜,形成不同的审美观,有不同的吉祥之物,这些都被西南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纹样记录了下来。从服饰纹样中我们可以读到 “壮族住水头,苗族住山头,瑶族住箐头”的生活习惯,可以感受到彝族火一般的热情。服饰作为一种外显文化体现着民族特色,标识着民族身份,服饰上的图饰纹样显现着该民族的审美意识、书写着该民族历史,描绘着该民族的生活,承载着该民族的精神。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较好地体现了西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1] 王明富,金洪.云南壮族“莱瓦”艺术图像集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2] 瞿天凤.石林彝族撒尼人刺绣象征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1.

[3] 杨(昌鸟)国.苗族服饰——符号与象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Cultures of Costume Patterns of Southwest Minority Groups

ZHANG Jian-lin
(College of Art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Southwest area refers to Yunnan, Sichuan, Guizhou, Tibet and Guangxi provinces, in which large area with rich ethnic customs, thirty plus minority groups live, occupying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number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In the long developing process, nationality costumes patterns are formed, which become culture marks for southwest minority groups. Costume patterns reveal not only the diligence and wisdom of minority groups, but culture connotations. The paper analyzes cultures of costume patterns of southwest minority groups from designs, aesthetic sense and totem worship, taking Miao, Yi and Zhuang nationalities as examples.

Southwest minority groups; costume patterns; ethnic cultures

K892.23

A

1674-9200(2014)04-0019-05

(责任编辑 娄自昌)

2014-03-03

张建林(1970-),男,云南马关人,文山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艺术及油画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图纹民族服饰西南
青铜绘画·兽面图纹、水陆攻战图纹
“古币”会挖沙
“潮”就这么说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Country Driving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西南丝绸之路及其对西南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