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波
(云南红河学院体育学院 云南红河 661100)
民族体育旅游包含着浓郁的民风、民俗,有着很强的观赏性。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型分支,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聚集健身、娱乐、探险、观赏、竞技、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等为一体,表现出极大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这里生活着哈尼族、彝族、瑶族、傣族、拉祜族、汉族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98.2%,哈尼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8%,是全国哈尼族比例最高的县。绿春县具有厚实的民风民俗民情和秀丽的生态资源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根据调查,绿春各民族的节日庆典贯穿全年,几乎月月都有,同时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各种各样。本文主要研究体育旅游人文资源,绿春县体育旅游主要集中绿春县八乡一镇及绿春县城内,目前乡镇上的体育旅游资源未能顺利开展,由于交通闭塞与外界隔绝的社会形态,人民群众的习俗交流相对困难,因此各乡镇民族节日庆典参与人数逐渐降低,规模也逐渐缩小,同时阻隔了各民族间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交流,这样对彼此的技艺、文化、思想受到一定影响。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哈尼族民风民俗民情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绿春县民族体育资源是极为丰富的,不同地域都有着独特的传统体育活动,甚至相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都会有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陀螺、摔跤、秋千、高翘、射弩、斗鸡这些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民族体育项目。举办长街宴一般都是在绿春县城哈尼人民“十月年”过后的一天。而节日活动当天隆重举行着民间摔跤比赛、打陀螺比赛、磨秋比赛、射弩比赛、原生态民间斗鸡赛以及长达4000m多的盛宴。
调查显示,绿春县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极为丰富,主要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绿春县已开发民族体育项目如:磨秋、射弩、高翘等项目可供游客参与,摔跤、打陀螺、项目较为特殊,因此游客只能观赏。通过节日期间的活动,可以传递信息、疏通情感、相互了解,可以增强各民族群体的安全感、认同感,从而获得相应的民族凝聚力。各族人民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形式交流彼此间的技艺、文化、思想。
根据实地考察,绿春县具有的岁时节庆体育资源分布各个民族村寨,哈尼族的节日庆典最多,节庆体育资源见表1。
表1中的4项节庆节日是哈尼族的四大节日,从中可以得出,绿春县有着许多古朴的节日节庆、民间歌舞、饮食、神话传说等,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由于文化的原生态性很突出,绿春被一些民族文化专家称为“哈尼传统文化基地”,其厚重的文化以及健全完整的社会形态和结构,享誉“哈尼家园”的美称。
绿春县彝、瑶、傣、拉祜族节庆体育旅游资源见表2。
根据表2可以看出哈尼族岁时节庆体育旅游资源至今仍然保存得相当完整,许多古朴的节日节庆、神秘宗教祭祀活动、民间歌舞、饮食、神话传说等,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根据调查,绿春县哈尼族60%都居住在相对封闭的边远山区,地理环境偏僻,各少数民族间的相互交往和外界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也因此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余暇时间,很多的人开始寻求现代的休闲娱乐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在哈尼族的生活中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很大程度地影响,没有形成统一开发和协调发展模式。哈尼族人民只能固守在封闭的环境中,不愿加强与其他民族和现代体育的文化的交流,因此当地的民族体育旅游人文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
绿春县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旅游人文资源活动能够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是其中的重要条件之一。体育旅游人文资源由于政府的经济支持不足,导致欠缺全面发展。绿春县是云南省的特困县之一,政府部门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比较困难的,根据调查,绿春县目前全面加强土地扩建和交通建设,因此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开发体育旅游产业,然而在体育旅游人文资源的建设当中绿春缺乏相应的人才,带动不了绿春体育旅游人文资源的开发,因此,少数民族的体育资源淡化出人们的视野。
表1 哈尼族节庆体育旅游资源调查
表2 绿春县彝、瑶、傣、拉祜族节庆体育旅游资源
根据调查,绿春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绿春县旅游业在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旅游服务设施落后、产业框架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绿春仍然存在着观念落后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与其他的县市相比绿春的旅游业还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与先进地区相比,绿春旅游业缺乏一个深刻反映绿春内在品质的品牌,因此在加大建设的同时打造好自然优势品牌,大力推广自主品牌,推出绿春旅游新理念。
目前,绿春县缺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忽略了对体育旅游事业人才的任用和培养,一是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在当地不能学以致用;二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引智措施不到位。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只有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和活动中作为一种文艺活动的表演形式而已。绿春缺乏相关人才带动体育旅游人文资源的开发,导致绿春县民族旅游业得不到发展。没有专人进行指导,只能是民众自己摸索着参与活动。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旅游人才引进和打造自主品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也因此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余暇时间,很多的人开始寻求现代的休闲娱乐方式。2006年绿春县为了打造绿春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举办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哈尼长街古宴”,至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很多民族体育项目仍然得不到合理开发,只有在隆重节日中才体现出来,这样延续会导致民族文化资源的淡化。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最民族体育文化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以“生态游”、“民族风情游”、“健康游”等结合新理念,充分依托绿春丰富的节庆体育旅游资源,大力推广自主品牌。
绿春县体育旅游人文资源丰富,但是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经济状况邂逅,体育旅游人文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通过此次调查,绿春县民族体育旅游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还不到位,至2004年长街古宴推广取得一定成效,该推广模式可以对绿春体育旅游人文资源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绿春县缺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人才,忽略了对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人才任用和培养。政府相关部门对绿春县体育旅游人文资源的开发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统一开发和协调发展的模式。
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培养体育旅游相关人才,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旅游业、体育产业等专业具有一定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宣传力度,以“生态游”、“民族风情游”、“健康游”等结合新理念,充分依托绿春丰富的节庆体育旅游资源,大力推广品牌。绿春县有关部门应对体育旅游人文资源统一部署,按产业化的要求组织民族体育旅游的各种生产要素,促进民族体育的旅游经济功能。在开发过程中,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避免急功近利导致对民族文化的“剽窃”。
[1]龚群,黄银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21-22.
[2]关辉云.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2).
[3]付业梅,郑向敏.国外体育旅游的内涵与类型[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