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方法研究

2014-02-28 11:44陈春瑞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4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预见性下肢

陈春瑞

【摘要】 目的:调查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重型颅脑治疗的患者50例,根据其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2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5例,而后跟踪观察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并研究其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卧床和静脉血栓史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中,临床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经常更换体位,定期下肢运动同时结合用药治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下肢; 深静脉; 血栓; 预见性; 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外力的强大作用,使得患者头部发生损伤,造成头部软组织、颅骨骨折甚至是脑损伤的发生[1]。该病的主要发病特点为局部损伤或是弥漫性损伤,患者发生脑损伤后轻者会发生脑缺血、脑水肿、颅内高压等,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一旦患者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相应提高[2-3]。为有效避免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病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特作本次调查研究,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50例,根据其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74岁,平均(43.20±1.20)岁。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5~73岁,平均(42.10±0.30)岁。其中由于车祸事故发病者29例,跌倒损伤者8例,斗殴致病者2例,高空摔伤致病者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即包括一系列护理措施,其步骤可概括如下:(1)呼吸道护理,即选取正确的体位,进行吸痰、叩背等一系列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2)预防感染的护理,如留置导尿管、清洗会阴部等措施。(3)输液护理。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要进行下肢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其主要步骤为:(1)药物及操作护理。长期卧床的患者则要定期给患者更换卧位,并适当的进行下肢运动,以促进患者下肢深静脉的血液循环,降低静脉回流的阻力,进而有效地避免由于长时间的循环受阻引起的静脉栓塞。患者术后可酌情应用弹力绷带,达到增强下肢组织静脉压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静脉回流,促进深静脉血液循环。避免静脉壁损伤,即在患者进行药物滴注治疗之,可将枕头垫在患者的下肢处,从而避免下肢深静脉的血管由于压力过大发生破裂。防治血液凝固,即定期、适当的给患者进行补水,以避免由于血液黏稠度过高引起静脉血液凝固,进而引起栓塞的发生。同时,留置深静脉导管,输液后要及时封闭该导管,避免感染。(2)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及其照顾者更好地掌握疾病即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而有效的避免疾病及感染的发生。(3)同时为了避免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发生褥疮等并发症发生,要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即下肢各关节屈伸活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病情允许可鼓励患者多做上下楼梯、室内步行、适当的跑步锻炼等活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4)同时尽量避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下肢静脉滴注、注射等操作,以避免由于静脉穿刺造成血栓的发生。(5)评估护理:在上述一系列操作后,要对患者的护理效果与临床表现进行评估活动,从而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可根据护理效果评估结果进一步进行护理操作改善与提高,从而到达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进行护理后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等情况的发生率,同时对比研究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所有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 通过对所有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诱因的调查中了解到,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包括长期应用脱水剂8例(16.00%)、肌力下降10例(20.00%)、长期卧床19例(38.00%)、静脉血栓史13例(26.00%)等,其中由于长期卧床和静脉血栓史引起疾病的几率相对较高。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和自我完善中,尤其在颅脑损伤方面的治理护理中的发展也非常可观[4]。发生颅脑损伤后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然后才可以采取治疗护理措施。目前治疗中将颅脑损伤根据其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特重型[5-6]。其判断标准为:患者有轻微头痛、头晕、伤后昏迷0.5 h左右,则称为轻型颅脑损伤;昏迷时间长达12 h以内,且伴有较轻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生命体征不稳定,则称为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超过12 h,且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同时发生意识障碍昏迷加重的现象,则称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已发生休克、脑损伤加重、并伴有脏器损伤者,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7-9]。

发生脑损伤后,会进一步引发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发生。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可概括为,由于外力的作用,患者的脑部发生原发性损伤,而后对患者脑内的神经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得患者脑内的神经纤维断裂,进一步造成神经传导障碍,导致脑内神经细胞发生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引起细胞死亡,而后由于治疗过程中的长期卧床,会使得患者脑内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也会由于血液黏稠度渐高,进一步诱发下肢深静脉的血栓[10-11]。从而造成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这种疾病后患者会发生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例如意识障碍、昏迷等,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现今临床上时常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但是这种护理措施不能够有效的避免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2]。所以,出现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这种护理措施延续常规护理措施的全面有效的护理,同时还加强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13]。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措施,特作此次调查研究。

目前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14]。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因包括长期应用脱水剂、肌力下降、长期卧床、静脉血栓史[15]。而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由于具有静脉血栓史和长期卧床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因素造成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有效的预防护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结果表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预见性护理组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的血栓预见性护理措施具有应用有效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临床价值,相信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妮,刘凌虹,赵佳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0-1072.

[2]陈金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0):112-113.

[3]李汉军,李介秋,滕晓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7):725-727.

[4]Goldhaber S Z.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 romb oem bolism[J]. J Am Coll Cardiol,2010,56(1):1-7.

[5]姚天才,赵东升,徐恭达.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方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38(1):5-8.

[6]陆柳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56-357.

[7]Amiwero C,Campbell I A,Prescott R J. A reappraisal of warfarin control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vein thrombosis and/or pulmonary embolism[J]. Afr Health Sci,2009,9(3):179-185.

[8]周玉华,许燕杏,朱蔚仪,等.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268.

[9]杨四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6-47.

[10]蔡平,李群.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245-246.

[11]董艳.颅脑损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2):623.

[12]吴群英.护理干预在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72-73.

[13]胡静,米洁,温静,等.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9):211.

[14]Ray W Z,Strom R G,Blackburn S L,et al. Incidence of deepvenous thrombosis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J Neurosurg,2009,110(5):1010-1014.

[15]叶建兰,徐爱萍,杨明霞.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0):65-69.

(收稿日期:2013-10-28) (本文编辑:黄新珍)

目前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14]。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因包括长期应用脱水剂、肌力下降、长期卧床、静脉血栓史[15]。而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由于具有静脉血栓史和长期卧床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因素造成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有效的预防护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结果表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预见性护理组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的血栓预见性护理措施具有应用有效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临床价值,相信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妮,刘凌虹,赵佳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0-1072.

[2]陈金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0):112-113.

[3]李汉军,李介秋,滕晓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7):725-727.

[4]Goldhaber S Z.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 romb oem bolism[J]. J Am Coll Cardiol,2010,56(1):1-7.

[5]姚天才,赵东升,徐恭达.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方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38(1):5-8.

[6]陆柳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56-357.

[7]Amiwero C,Campbell I A,Prescott R J. A reappraisal of warfarin control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vein thrombosis and/or pulmonary embolism[J]. Afr Health Sci,2009,9(3):179-185.

[8]周玉华,许燕杏,朱蔚仪,等.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268.

[9]杨四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6-47.

[10]蔡平,李群.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245-246.

[11]董艳.颅脑损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2):623.

[12]吴群英.护理干预在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72-73.

[13]胡静,米洁,温静,等.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9):211.

[14]Ray W Z,Strom R G,Blackburn S L,et al. Incidence of deepvenous thrombosis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J Neurosurg,2009,110(5):1010-1014.

[15]叶建兰,徐爱萍,杨明霞.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0):65-69.

(收稿日期:2013-10-28) (本文编辑:黄新珍)

目前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14]。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因包括长期应用脱水剂、肌力下降、长期卧床、静脉血栓史[15]。而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由于具有静脉血栓史和长期卧床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因素造成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有效的预防护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结果表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预见性护理组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的血栓预见性护理措施具有应用有效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临床价值,相信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妮,刘凌虹,赵佳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0-1072.

[2]陈金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0):112-113.

[3]李汉军,李介秋,滕晓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7):725-727.

[4]Goldhaber S Z.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 romb oem bolism[J]. J Am Coll Cardiol,2010,56(1):1-7.

[5]姚天才,赵东升,徐恭达.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方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38(1):5-8.

[6]陆柳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56-357.

[7]Amiwero C,Campbell I A,Prescott R J. A reappraisal of warfarin control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vein thrombosis and/or pulmonary embolism[J]. Afr Health Sci,2009,9(3):179-185.

[8]周玉华,许燕杏,朱蔚仪,等.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268.

[9]杨四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6-47.

[10]蔡平,李群.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245-246.

[11]董艳.颅脑损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2):623.

[12]吴群英.护理干预在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72-73.

[13]胡静,米洁,温静,等.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9):211.

[14]Ray W Z,Strom R G,Blackburn S L,et al. Incidence of deepvenous thrombosis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J Neurosurg,2009,110(5):1010-1014.

[15]叶建兰,徐爱萍,杨明霞.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0):65-69.

(收稿日期:2013-10-28) (本文编辑:黄新珍)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预见性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