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琪
(福建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文化与交际能力培养
——刍议大学英语教学之转向
徐琪
(福建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认识和感受文化现象,领会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当今英语学习的关键,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新转向。本文通过阐述英语课程中文化教学同语言教学的密切关系,从文化教学内容入手,对文化教学方法提出建议,探讨如何在现阶段教学中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交际能力
束定芳、庄智象(1996)指出,任何目的的外语教学都应始终贯彻以下三条原则:第一,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位置;第二,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第三,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方式,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文化教学已越来越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和关注点。语言教学已不能再局限于语言技能教育,而是将语言综合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目标。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是这样阐述的:“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面语言基础课,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的重心必须向文化教学转移,真正培养出既有语言知识,又有语言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显文化特色,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词汇、句式、语法、篇章等语言形式的学习树立起明确的跨文化意识,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还有待探讨。
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文化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其教学内容不应是任意的、无目的的。现阶段的文化教学,概况起来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文化意识的培养。从18~19世纪的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德到20世纪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再到萨丕尔、沃尔夫以及近现代众多的思想家、哲学家、语言学家、社会学家都在各自领域对语言、文化二者的关系做过精辟的分析,指出二者互为载体、互相影响,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传播,语言反过来也影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如果在英语教育中忽略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那么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的发展便会出现脱节,并导致实际交际中因语义、语法及思维习惯和文化习惯等差异的出现造成沟通障碍及误解。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国家、每个个体不可避免地要加入到全球物质及思想的交流过程中来。事实上,巴别塔的建造每一天都在进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与中文的交际过程中,如果不能进入一个相同的文化背景中,极易发生交际失败。在目前中国这样一个非英语语言环境的国家里,仅用几年时间习得英语国家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对文化的掌握和理解都不可能达到以英语为母语人的水平。因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成了关键问题。
2.文化知识导入。虽然我国的英语基础教育已经推选了许多年,学生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一门语言,特别是它背后的文化仍旧是个美好的梦想,难以企及。作为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语言知识是分阶段分层次增长的,他们对英语的认知水平也是逐步提高的。也就是说,跨文化意识的导入也只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文化知识的导入应通过介绍简单的词语文化因素及日常交际用语中的文化因素等交际文化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随着学生英语能力的逐步提高,再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知识。
3.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掌握在于不同文化的另一方交流过程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使用得体恰当的语言。可以说,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是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既要求前文提到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更需要大量的文化知识输入。很难预测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何时能够达到现实社会要求的水平,甚至限于环境等多方因素,教师自身也不能非常有把握地宣称自己具备了足够的文化交际能力。但真实的语言输入和真实交际环境中的输出,毋庸置疑,是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两大要素,语言教学应该不断向这两个标准靠拢,才有可能尽量多的靠近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也探索性地尝试一些文化教学,努力实现大学英语学习的重点从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技能、语言交际能力的转向。
1.课堂讨论比较法。比较中英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语言的层面分析其内在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对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长难句分析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从句子结构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英文句法的特点,指出英语句法结构上封闭性特点,任何一个独立句子结构里仅含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同时,对长难句的译文无疑又是最好的说明中文句法结构开放性特点的最佳例子。再引申到段落篇章的组织结构,学习者无疑对英语语言的特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再此基础上,教师再引中西文化交际的文化碰撞案例为联系加以解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无疑将超越语言现象这个初级层次,而将对语言后面的文化根源产生兴趣,慢慢学会从文化角度审视语言现象。
2.角色扮演法。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情景,设定一定的情况,让学生扮演角色,从全控制型练习到半控制型练习,再到开放式练习,适时点出文化现象和文化禁忌等文化知识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写作方面的输出练习。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助于学生逐步了解语言文化知识,建立自信,很适合目前条件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3.交际情境实践法。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同时实践又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因此尽管目前真正的目的与环境很少,但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开辟渠道,让学生亲生体验目的与文化。事实上,目前我国每年都有许多国际层面的文化、商贸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是同学们在接受一定程度语言文化教学后实践的理想场所,也是真正掌握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经之路。语言学习更多地走出课堂、进入社会,才是文化教学的最有效的途径。
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文化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们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化交际能力虽然任重道远,但是其方法也是丰富的,在现阶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完全可行。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采用丰富立体的教学手段,实现尽可能多的输入真实语言输入和真实交际环境中的语言输出。唯其如此,大学英语教学才可能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1]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朱家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6]冯冬红.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J].大学英语,2009,(6).
G642.0
A
1674-9324(2014)01-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