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心绞痛48例疗效观察

2014-02-28 04:30公方升
海军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丹红证候疗程

公方升

丹红注射液是由中药丹参、红花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复方制剂,药理研究发现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改善微循环、促内皮细胞生长、抗氧化损伤等作用,已广泛用于防治心血管、脑血管、内分泌、呼吸、外伤等因血管损伤、供氧、供血紊乱所致病理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对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强度、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心肌供血等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UA患者9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36~92岁,平均年龄(68.22±6.44)岁;病程4~23年,平均病程(9.20±4.38)年;合并高血压病2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1次或多次术后2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9例;2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30例;肿瘤术后3例。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35~90岁,平均年龄(69.78±6.50)岁;病程4~22年,平均病程(9.32±5.66)年;合并高血压病28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1次或多次术后2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0例;2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32例;肿瘤术后2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心绞痛类型、证候分级和合并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选病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中医胸痹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心血瘀阻证辩证标准符合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制定的《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3]。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者均符合西医UA诊断标准、中医胸痹及心血瘀阻证诊断及辨证标准,并签署诊断治疗医患沟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凡明确诊断2个月内患心肌梗死;静息状态下坐位收缩压<85 mmHg或血压未控制;心功能不全Ⅳ级以上(或EF<35%);心律失常(快速房颤、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心率 <40次/min)、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肺、肝、肾功能不全;肿瘤中晚期、患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UA常规药物治疗(拜阿司匹林片0.1 g,1次/d;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1次/12 h,连用7 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2次/d(或含服、静滴硝酸甘油);氯吡格雷75 mg,1次/d;瑞舒伐他丁10 mg,每晚1次。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应根据病情及心功能选择用药用量,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者给予相应处理。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山东省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Z20026866)30 ml,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2组均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检测心功能及肝肾功能等。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1)2组于治疗前1d及治疗1个疗程后次日清晨空腹时抽静脉血10 ml,分别检测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凝血(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由美国白克曼公司生产)检测纤维蛋白原(Fg)。血液流变(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由北京普利生公司生产)并检测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全血浆比黏度。(2)中医主要证候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于治疗前后对胸痛、胸闷、心悸、舌质暗、脉涩等症状体征的积分各评分1次。(3)每天记录UA疼痛强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同时记录心绞痛发作时及缓解后12导联静息心电图。

1.6 疗效判定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价[(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证候疗效]。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2)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判定: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订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显效:同等劳动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以上;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足50%。(3)心电图疗效判定: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或恢复>0.1 mV,倒置T波转为直立,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0.5 mV以上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50%以上;无效:静息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或T波倒置无好转。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配对也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个疗程结束后,2组胸痛、胸闷、心悸、舌质暗、脉涩等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胸痛、胸闷、心悸、舌质暗4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比较 1个疗程结束后2组UA发作次数、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观察 治疗组(n=48)对照组(n=4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胸痛 4.12±2.06 1.22±0.26ab4.08±1.96 1.94±0.66项目a胸闷 3.45±1.98 1.01±0.1ab 3.22±1.78 1.62±0.40a心悸 3.68±1.88 1.29±0.42ab3.53±1.64 1.98±0.87a舌质暗 2.74±1.36 0.77±0.34ab2.62±1.26 1.86±0.78a脉涩 2.13±1.12 1.62±0.51ab1.96±0.94 1.72±0.63a

表2 2组不稳定心绞痛治疗前后发作情况比较(±s)

表2 2组不稳定心绞痛治疗前后发作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UA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对照组(n=48)治疗后UA发作次数(次/2周) 7.48±3.66 3.42±1.28ab 7.34±1.12 5.16±1.13观察指标 治疗组(n=4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a UA持续时间(min/次) 8.14±4.28 2.62±1.44ab 7.36±4.89 3.22±1.78a

2.3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26例,占54.2%;有效19例,占39.6%;无效3例,占6.2%;加重0例;总有效45例,占93.8%。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20例,占40.2%;有效17例,占35.4%;无效9例,占18.8%;加重2例;占4.1%;总有效37例,占77.1%。2组患者UA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2组患者心电图ST-T改善情况比较[例(%)]

2.5 2组血液流变学及Fg水平比较 2组1个疗程结束后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全血浆比黏度及Fg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治疗组1个疗程结束后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全血浆比黏度及F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致血栓物质的暴露、血小板聚集以及大量炎性细胞共同参与的慢性炎症,导致血栓形成或因斑块而致血管痉挛阻塞。中医认为气虚、气郁、痰湿、寒凝、思虑过度皆可致气血运行不畅,血瘀气滞,痹阻脉络发为胸痹心痛。血脉瘀阻是发病根本,所谓“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无论“虚、实、寒、凝”,“通”法始终是治疗胸痹心痛的根本原则。丹参、红花均具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试验证实,丹参主要成分有丹参酮、丹参酸、丹参酚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流作用,并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4]。红花含红花黄色素及红花酚苷,红花的活性成分具有扩血管及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有效改善微循环[5]。本研究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减少UA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心绞痛疼痛强度,改善瘀血所致症状体征,同时促进血液流变学及Fg的改善、缺血性ST-T改变的恢复;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丹红注射液自2005年应用临床以来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常规用药,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表4 2组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s)

表4 2组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对照组(n=48)治疗后高切黏度(mPa.s) 7.26±1.24 6.10±0.94ab 7.34±1.12 6.86±1.13观察指标 治疗组(n=4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a低切黏度(mPa.s) 12.76±2.58 10.38±2.18ab12.56±2.14 11.42±1.96a全血浆比黏度(mPa.s) 2.14±0.74 1.66±0.32ab 2.08±0.88 1.86±1.40a纤维蛋白原(g/L) 4.39±1.82 3.24±1.96ab 4.22±1.68 3.96±1.54a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3-151.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冠心病中医辩证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257.

[4]张哲,朱伟启,邧鸿刚,等.丹参注射液对心脏微循环的影响[J].病理生理杂志,1985,1(2):19.

[5]白玉莲,可美玲,刘罗德,等.红花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研究,1991,5(1):33-34.

(本文编辑:王映红)

猜你喜欢
丹红证候疗程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
丹红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