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慧 陈 怡 杨 璐 杨晓波
(北京城市学院)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国内各界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热议和研究。“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
近年来,国家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中长期人才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中提出:“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并且要求“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只有研究型大学才应该关注的问题,而是各级各类教育中,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题结合北京城市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索并制定方案,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道德内化和外化理论,可以给予我们以相应的启示。创新能力培养也需要通过培训来内在养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同时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方案,就是要通过创新型主题性工作坊、学生领袖创新训练营为主要形式的培训平台,主要解决“知”的问题。通过设置特色课程、针对性训练和教师在其中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班级和学部学生活动的创新设计、创新创意大赛、学术科技竞赛为主要形式的实践平台,主要解决“行”的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和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活动的形式和主题的设计,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并提供实现的机会。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最后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本研究根据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系中培训与实践涉及的层次和范围特点,构造出“奶油蛋糕式”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模型。奶油蛋糕的内层蛋糕部分,是指深藏在人的内部的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技能等内隐因素;奶油蛋糕的外层奶油部分是指能够看到的人的创新行为、创新作品和创新活动成果。位于蛋糕上层的是“递进式创新项目培训平台”,这部分主要通过三级晋升的主题工作坊和学生领袖创新训练营,针对愿意培养创新精神的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和训练,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基于蛋糕下层的是班级及学生活动的“基础创新活动实践平台”,这部分是通过大量班级及学部层面各类的学生活动组建,学生通过对于每项活动的创新策划、执行、总结,培养实践意识和能力。在蛋糕的最下方,是“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平台”,主要是通过不断适应现实需要的管理制度改革,在整体上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营造创新的氛围,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在递进式创新项目培训项目中,主要包括主题工作坊和学生领袖创新训练营两个系列的培训设计。
主题工作坊作为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可以将大家聚集起来,针对一项或是多项讨论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相互凝聚共识的一种开会方式。通过活动、讨论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由于其探讨的话题往往更有针对性,很多时候都涉及到相关领域的前沿话题,因此其形式和方式都更容易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为了更好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本研究设计了“梦想工作室”“创意工作坊”“智慧冲撞台”三个层次的主题性工作坊,有需求和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参加。
建立学生领袖创新训练营也是此平台中的重要培训形式。训练营主要针对各级学生干部,开设的系列培训课程、实践活动与模拟竞争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系统训练与学习来提高学生干部的创新精神与管理能力。本项目根据学生干部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展“船长训练营”“启航训练营”“探海者训练营”三个层次的培养训练模块,从思维角度入手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到实践角度入手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提升;再到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全方位辅导和训练,实现实践和思维双向创新提升。
本项目针对不同训练营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制定相应培训教材,通过系统性课程培训,如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及启发式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通过专项训练课程中训练学生干部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创新项目征集比赛开阔工作的思路;通过内训师制度实施互讲互评互相分享深化实践体验中分享三种不同模式的创新培养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素养;通过系列与专项的素质拓展活动,有目的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基础创新活动平台中的一个最普遍的部分是班级层面活动的创新。为鼓励学生在班级中提高创意水平,项目结合以往的经验,在班级的团体激励机制中加入创新的维度。班级作为高校基础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是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平台。如何能够通过团体激励机制激发学生集体创造、创新的热情,是本研究的基础。从各种资料来看,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活动比赛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在本项目中将推进以下两种方式来进一步促进班级活动的创新性:第一,在学校内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创新创意比赛,调动全班同学集思广益,为着班级的荣誉出谋划策,对于个体的创新热情和集体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开发。第二,通过主题活动竞标机制,让班级晒出自己班级有特色的活动方案计划,获胜的班级可以获得活动经费支持。
在“奶油蛋糕式”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整体环境氛围的营造也是重要的部分。这就需要建立动态创新的制度环境,不断进行适应现实需要的管理制度改革,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例如,近期即将推出的学生组织星级评选激励制度与学生活动申报竞标制度,就是创新制度环境的产物。
第一,学生组织星级评选激励制度,是一项针对学生组织的制度改革。根据经管的六大学生组织一年内组织活动的规模、影响力及成果,进行年度活动述职评选;学生组织内部互评;学生代表、学生科指导老师、班主任投票等多个渠道和方面进行最终学生组织星级的评选。分别评选出不同星级的学生组织及优秀学生组织。根据不同星级采取不同奖励政策,包括不同额度的评优比例、校级发展平台推荐、就业重点推荐,等等。
第二,学部级学生活动项目申报竞标制度,是将目前学生活动分为常规性活动、经典型活动及创新型活动三类。各大学生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创新方案竞聘相应活动。竞聘及运作完成的活动,将会影响年度末的星级评选及相应学生组织鼓励措施。
大学生要想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能力,那么创新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的创新能力建构模式只是从实际出发,简要地指出一些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路径,希望学生能够在分层次分阶段中得到不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新是实践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它能让我们的脑细胞能够有更活跃的因素存在,它能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激情,更能体会到生存的价值,不管怎样,我们都始终要充满激情地去生活。
[1]约瑟夫·熊皮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3.
[2]吴巨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要素及整合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12.
[3]李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75.
[4]安江英,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0l):29-32.
[5]黄春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12.
[6]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1,10(03):117-118.
[7]孟祥发,张新云,黄长喜.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02):61-63.
[8]刘敏,王玉梅.论大学生创新能力测评体系的设计原则[J].教育科研,2006,(18):18-19.
[9]温寒江,连瑞庆.发展形象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理论研究[J].教育研究,2001,(08):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