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勤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给全社会营造出一种竞争的环境,导致社会群体心理健康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敏感而又活跃的群体,对社会的各种变化都会有快速的反应,心理上出现焦虑、心情浮躁、紧张压力大等症状,由于大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还未成熟,释放压力的方式和途径便会出现极端,导致诸多高校流血事件的发生。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银星严老师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中指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如下现象:
?
在调查研究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忧患意识强烈、压力大,缺少自信,想轻生、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出现以上心理问题,凸显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与高等素质教育不成正比。按理说在素质教育的正能量激励下,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是比较高的。但是,却和实际中大学生的素质相差甚远。大学生出现各种压力,便产生了心理健康隐患,对社会不满情绪高涨。
1.社会经济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速食”环境影响下,教育也出现了“快餐”通道,教育过程也有追逐功利的现象发生,最终残害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网络平台也变相成为大学生犯罪和自杀的主要原因。在这个转型的社会时代,虽然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此过程中出现人们的理想和信念不强、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很大的改变和一定程度的扭曲等现象,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作为时代敏感而又脆弱的群体,大学生势必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他们不能正确把我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个性倾向,从而在长久的不健康心理作用下酿成悲剧。
2.家庭环境因素。自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到1978年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来。按照时间和出生周期推算,当代大学生正是我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丰硕结果,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一些独生子女自小受到父母及家庭的宠惯和溺爱,使他们都变成了温室里花骨朵,经不起较大的生活挫折和磨难,有困难就依赖父母和家人,从小就形成一种大公子、大小姐的脾气,一不顺心就走极端,从不考虑结果,也不会关心周围的人,没有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独立”和“依赖”的心理冲突,总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加之受家庭环境和家庭和谐度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发育。
3.学校教育环境影响。由于教育事业的差异性,虽然全国上下都在倡议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问题,但实际深入到各地区、各高校中就会发现,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工作有所动作,但大多数都偏向于形式化,没有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身上,同时也缺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包括师资力量和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基本上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发生一起悲剧,就解决一起悲剧,然后就搞几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缺乏对大学生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导致大学生流血悲剧时常发生。
1.倡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但是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想他们有能力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自我、认识自我,从知识的海洋里寻求自我安慰和自我解脱的方法,获得一个健全的人格。倡导大学生去多关心社会,多关心周围的人,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一些事情,放开自己的内心,愉快开心地接纳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勇敢面对所有的艰难困苦。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善良积极的心态,拥有一个健康稳定的情绪,并且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在遇到自己很冲动的事情上,多和自己的人际圈沟通交流,及时解决问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在利益的驱使和冲动的诱惑之下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用道德规范约束行为。学校和社会需要侧重于多视角、全方位地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和信仰、政治素养、道德情操和生活态度。用道德去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和举动。要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健康成长,成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理解。在2013年7月30日,《焦点访谈》播出一则“一次车祸的真相”的消息,从中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对法律的意识比较单薄,没有任何鉴别新闻消息的能力,最初的善良通过道听途说变成了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危害公共安全的罪犯。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软肋。在经济利益和精神享受的诱惑和驱动下,使得当代的大学生对法律没有明确的认识,也缺乏对构建法治社会的积极心态。对法律的漠视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社会、家庭和学校必须都为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出一份力量。社会要加强对法制的宣传,家庭要对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规范引导,学校更应加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进行教育和约束,通过对法律的讲解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让当代大学生有明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头脑,确保校园和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主要体现。
[1]张宏伟.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6).
[2]杨晓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2).
[3]张利兵.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科技文汇,2013,(230).
[4]崔艳侠.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