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怡 何小勇 谢 峰 胡松峰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骨科 绍兴 31200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并通过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达到微创,迅速止痛,早期下床活动的治疗目的。本院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0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住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07例,男39例,女68例,年龄59~83岁,平均71.6岁。胸椎骨折10例,其中T101例,T112例,T127例。腰椎骨折97例,其中 L143例,L229例,L319例,L46例。双节段16例,单节段91例。外伤性椎体骨折98例,无外伤史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9例。MR检查提示:T1加权像低信号和T2加权像高信号,提示新鲜骨折,椎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形变,有手术指征。CT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无椎管内骨片。患者CT测定骨密度均提示有不同程度度的骨质疏松,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1.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于U形架上,107例中62例椎体压缩明显者,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45例椎体轻度压缩或侧方压缩明显者,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C臂机X线透视下定位并标记,在标记点予局部麻醉,作0.5cm小切口。采用椎弓根入路,正侧位透视无误后,缓慢插入穿刺针,最后侧位透视下将穿刺针穿至椎体中后1/3处。插入导针,更换工作套筒,透视下经工作套筒插入球囊,注入3.5~4.5mL碘弗醇,复位椎体,取出球囊,调制骨水泥,待骨水泥呈牙膏状时在X线透视下缓慢注入椎体,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5mL,平均3.6mL。骨水泥凝固前旋转工作套筒,使之与骨水泥分离,待骨水泥凝固后拔出工作套筒,压迫穿刺点,缝合1针,包扎伤口。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7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球囊破裂,均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其中2例患者并发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神经卡压症状。术后平卧6h,12h后可佩戴腰围起床活动,术后24h内疼痛明显缓解101例,无明显缓解6例,经卧床休息、抗炎对症治疗后逐渐好转。患者均未出现术后疼痛加重。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3天VAS评分、X线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平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见表 1。
表1 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x±s)
杨慧林等[1]曾提出较为系统的PKP手术适应证:
Rao等[2]认为PKP技术有以下优点:①减少并发症。球囊扩张时能向周围挤压疏松的骨组织,使小静脉受压封闭形成一个相对的空腔,给骨水泥的注入提供了空间,椎体撑开使结果完整的韧带紧张从而回纳骨块,骨折裂缝缩小甚至闭合,完整的前后纵韧带也可阻挡骨水泥的渗漏,从而增加手术的安全性。②扩大了手术的适应证。球囊扩张时抬高终板,使椎体高度得到更好的恢复,也能矫正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后凸畸形。③骨水泥渗漏降低。
PKP并发症主要有骨水泥渗漏及由此引发的肺栓塞、低血压、脊髓神经损伤等。骨水泥注射时的性状、注射量及病椎周壁有无破坏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危险因素。笔者认为术前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骨水泥注入不能过早、过稀、过快。注入骨水泥时应使用C臂机持续透视,如发现骨水泥向椎管内或椎间孔内渗漏立即停止操作。郑召民等[3]认为胸椎注射3mL,腰椎注入5mL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渗漏率极低,临床实践安全有效。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止痛率达到90%以上[4]。对于PKP缓解疼痛的作用机制有:①骨水泥的稳定及支撑作用。PKP术后凝固后的骨水泥使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增加,稳定了骨折,使疼痛明显缓解。②球囊的复位和矫正畸形的作用。PKP抬升伤椎终板有利于恢复椎体的高度,同时减轻了脊神经后支的牵伸,使脊柱后凸畸形得以矫正,从而缓解疼痛。③骨水泥的产热与毒性作用。大部分学者认为骨水泥聚合反应时产生的热量破坏了椎体内炎性止痛因子,以及PMMA单体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有关PKP应采用单侧还是双侧入路,目前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选择双侧椎弓根入路可有效均衡恢复椎体高度,避免其发生倾斜[5]。而Steinmann等[6]对OVCF标本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单侧经椎弓根入路对椎体生物力学的改善及对椎体高的修复效果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相似。杨慧林等[7]也认为双球囊与单球囊PKP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本组45例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KP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创伤小,具有快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后凸成形,较低的渗漏率的特点[8]。便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1]杨慧林,赵刘军,陆俭,等.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04,24(11):657-659.
[2]Rao RD,Singrakhia MD.Painful osteoperotic vertebral fracture.Pathogenesis,evaluation,and roles of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 in itsmanagement[J].J Bone Joint Surg(Am),2003,85:2010-2022.
[3]郑召民,李佛保.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878-1880.
[4]Berlemann U,Franz T,Orler R,et al.Kyph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a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study[J].Eur Spine J,2004,13(6):496-501.
[5]郭达,杨伟毅,石宇雄,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J].广东医学,2008,46(1):124-125.
[6]Steinmann J,Tingey CT,Gruz G,et al.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unipedicular versus bipedicular kyphonplasty[J].spine,2005,30(2):201-205.
[7]杨慧林,牛国旗,梁道臣,等.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复位作用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299-1302.
[8]王洪,易小波,陈晓东,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375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7):58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