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演奏探讨

2014-02-28 01:57刘李君
戏剧之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三连音变奏曲小调

刘李君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变奏曲这一器乐体裁自产生以来,在音乐发展史上始终被广大作曲家及音乐爱好者关注,贝多芬作为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作曲家,变奏曲的创作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创作生涯就是以一首钢琴变奏曲开始,最后一首钢琴作品也是变奏曲,即使变奏曲不如他的奏鸣曲和交响乐那么重要,但仍显示出它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贝多芬一生共写过37首独立的变奏曲,其中大部分属于他的早期作品。变奏曲大多采用巴洛克时期就已定型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主题常常取自当时的歌剧或歌唱剧,变奏手法吸取了莫扎特变奏曲中的许多装饰变奏、调性变奏、节奏变奏、织体变奏以及固定和声变奏的手法,但是在不少方面已显露出贝多芬自己的个性特点。事实上,贝多芬正是在变奏曲(而不是奏鸣曲)中首先进行了尾声的创意性改革。尾声不仅长大而且由主题动机发展而来,包含许多远关系转调。这些都已成为贝多芬钢琴创作中的典型特点。贝多芬从1802年起,创作的变奏曲多采用自己原创的主题,而且在手法上更加独特娴熟,如本文所分析的《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就是他所创作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一、《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作品探析

(一)《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的创作情况

《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是贝多芬1806年中期创作的作品,在这一年,他已知道了自己的耳聋无法医治,曾写下《海利根斯塔特遗嘱》,但他的作品依旧炽热,充满顽强的生命力和个人魄力。

贝多芬一生共有2首变奏曲采用巴洛克时期就有的固定和声变奏手法,即早期的第一首《德雷斯勒进行曲9段变奏曲》(WoO63)以及中期的《C小调32首钢琴变奏曲》(WoO80)。并且只有这2首是采用小调创作的。这两首作品创作的时间相隔25年,后者比前者写作手法要成熟的多,从而使这首乐曲更加具有吸引力。《C小调32首钢琴变奏曲》由一个短小的主题和32段变奏构成,因此被人们称做“三十二变奏”。它是“古典主义时期”变奏曲的典范,遵循对比统一的原则,在调性、和声、织体、力度等方面进行多种变化对比,又统一在一个明确的乐思中,体现出贝多芬的独特英雄性个性。

(二)《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的变奏手法运用

贝多芬《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运用的是固定和声变奏手法,即:其后的三十二首变奏都是在保持主题的和声骨架的基础上进行变奏。整部作品共306小节,主题是一个由八小节乐句结构的乐段,按照小节数可以划分为2+2+1+1+2的形式,随后的32个变奏可分为三个部分。

1.主题的分析

贝多芬的这部变奏曲的主题以开始的动机作为基本乐思的核心发展而成的。“这一获得巨大戏剧性发展的变奏曲主题只是一个乐句结构的乐段,”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主题陈述简洁,右手高音声部采用了两种材料——鲜明的复附点节奏和32分音符短小的快速音阶向上连续做变化模进进行,同时这两种材料的连接又采用了顶真的手法,使主题的连接更为紧凑。而左手则以半音阶和弦根音下行的线化模式出现,由C小调的主和弦开始两小节,在第3小节开始出现向F大调离调模进两小节,之后再向属方向离调两小节,到第7小节又回到了C小调,最终以主和弦结束主题。主题中,高音声部向上模进与低音声部和弦下行进行的反向线条造成了主题的紧张度,在这一进一退的变化中,情绪表现逐渐增强,到第6小节第二拍以sf的力度在下属和弦上达到最高点,既而戏剧性的以八度齐奏有力的结束主题。如谱例:

2.各段落变奏手法分析

贝多芬的这部《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是一首较为典型的性格变奏曲,在8小节主题的完整陈述之后是32个变奏,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见表1)从调性的布局来看,全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C小调主题呈示后,从第1变奏至11变奏为第一部分,调性为C小调;第12变奏至16变奏为第二部分,转入安详、明朗的大调变奏部分,调性转为同名大调C大调;第17变奏至32变奏为第三部分,调性又回到C小调。终曲第31变奏至32变奏,充满了强烈的戏剧对比,最后的尾声又回到了主题,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从长度上看,除了最后的第32变奏比较长达50小节之外,其余的32个变奏的规模都比较规整,保持了与主题段相同的规模,均为8个小节;从力度上看,第1、2、3、4、5、7、9、12、13、14、23、27、28、30、31变奏、第力度变化不大,并且以弱奏为主,第8、15、16、19、24、25、32变奏力度起伏变化比较大,第6、10、11、17、18、20、21、22、26、29变奏力度偏强,略微比较激动。

【表1】 32个变奏情况

各个部分 调性 长度 力度记号变化1主题段 c小调 8小节 f – sf - p p – sf - p第2变奏 p – p – sf - p第3变奏 pp - mfp第4变奏 p –渐强 - p – sfp第5变奏 渐弱-渐弱-渐弱-渐弱-渐强-sf-dim-p第6变奏 ff-sf-sf-sf-sf-渐强-fff-渐强第7变奏 p-渐弱-渐弱-渐弱-渐弱-渐弱-sf-p第8变奏 p-渐强-f-渐弱-p-渐强-f-渐弱-p-渐强-f-渐弱-渐强-渐弱-渐弱-p第9变奏 p-渐强-p-p第10变奏 Sf-渐强-sf-渐强-sf-渐强-sf-渐强-渐强-sf-渐弱-渐强-sf-渐强-渐强-ff-渐强-渐强第11变奏 Sf-渐强-ff第1变奏第一部分c小调 8小节P –sf – p - p第13变奏 P –sf - p第14变奏 Sf - p第15变奏 渐强-渐弱-渐强-渐弱-渐强-dim- p第16变奏 渐强-渐弱-渐强-渐弱-渐弱-渐强-f-dim-p第12变奏C大调 8小节第二部分第17变奏渐强-渐强-渐强-渐强-渐强-渐强-sf-sf-p第18变奏 f-f-f-sf-sf-sf-sf-sf-sf-sf第19变奏 f-p-f-p-f-p-渐强-渐弱-f-p-渐强-渐弱-f-p-渐强-渐弱-渐强-f第20变奏 Sf-sf-sf-sf-sf-sf-渐强-ff第21变奏 Sf-sf-sf-sf-sf-sf-ff-ff第22变奏 f-sf-sf-sf-sf-sf-sf-sf-sf-sf-sf-sf-sf-ff第23变奏 pp-sf-pp第24变奏 PP-渐强-f-sf-sf-sf-sf-sf-sf-sf-sf第25变奏 p-渐强-渐弱-渐强-渐弱-sfp-渐强-渐弱第26变奏 f-渐强-ff第27变奏 f-f-渐弱-渐弱-渐弱第28变奏 p第29变奏 ff-mf-渐强-ff-mf-渐强-sf-渐强-sf-渐强-ff第30变奏 pp-渐强-渐弱-dim-pp第31变奏 pp-pp-渐强第32变奏 50小节第三部分8小节c小调渐强-渐弱-渐强-渐强-渐弱-渐强-渐弱-渐强-ff-渐强-ff-渐弱-mf-sf-sf-渐强-ffdim-渐强-渐弱-pp-sf-pp-渐强-渐弱-p-渐强-mf-渐弱-p-渐强-渐强-f-sf-sf-渐强-渐弱-sf-渐强-渐弱-sf-渐强-ff-p

二、《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的演奏

第一部分:(第1-11变奏)

Var1: 是主题的延续。高声部采用的是分解和弦式的连音与同音反复的跳音奏法相结合十六分音符音群奏出主题,低声部是由主题的骨架和声采用八分音符的时值结合短促有力的新节奏形成。注意演奏时左手的八分音符时值一定要准确,以及右手同音反复节奏控制。

Var 2:与Var1变奏手法一样,不同的是由左手奏出旋律并稍作变化。

Var 3 :高、低声部均由分解和弦与同音反复相结合的十六分音符反向进行并由双手奏出,仿佛两支力量的汇集,形成音乐特有的张力,在情感上的力度要比Var.1-2更胜一筹。演奏时要注意颗粒清晰,节奏准确。

Var4:是一个三声部的新形象,出现两种不同的音色,高、低音声部是八分音符的单音,犹如蜻蜓点水,而中声部采用三连音式的分解琶音奏出主旋律。演奏时应注意八分音符的时值与三连音的准确性。

Var5:同样出现两种素材(见谱例2),上行十六分音符的分解琶音和弦与半音关系的倚音八度音型的连接,十六分音符来自主题,有一定的紧张度,它与八度音型形成前紧后松的节奏型,音乐仿佛出现了急切的期盼,八度音型跳进爬升到了顶点并慢慢回落到主音。左手低音声部的和弦中隐藏着主题和声的半音下行线条。

【谱例2】第5变奏

Var6:一段暴风雨出现,起始拍运用ff力度、厚重的柱式和弦,坚定的节奏,饱含着英雄主义的气质。后面紧接着密实的三连音音符厚实有力。演奏时要注意手指的控制以及声音的集中。

Var7:音乐转入抒情性,轻而连贯级进的下行八度音构成旋律,每句开始的休止符要自然的呼吸。左手在震音的颤动下流淌,仿佛叹息的而略带焦急的诉说。演奏时要突出右手八度的高音声部,左手从低音区到高音区不要停顿。

Var8:双声部都采用了半分解和弦形态。这一变奏是前一变奏的变形与扩展,语气明显加强,音型也变得更加密集,八度的模进如同追问的情绪。演奏时要注意旋律的走向。

Var9:音乐比较沉静。低、中声部“三对二”的音型和高声部时隐时现的旋律仿佛是呢呢喃喃的窃语。高声部旋律隐含半音上行线条,中声部采用和弦音与辅助音结合的六连音,与低声部形成六对四的复合节奏,低声部隐含不完全的半音下行线条的进行,和声骨架清晰。

Var10:情绪出现高涨,热情而坚定的节奏形成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左手是狂风掠过的雨,铺天盖地的袭来(见谱例3)。右手上声部由分解和弦与经过音结合,形成八度音程的下行旋律,并运用切分节奏坚定的奏出,加强了音乐的紧张度,低声部是三十二分音符的快速流动。弹奏三十二分音符时要均匀,音阶式的音型踏板可少用,段落末尾与下一变奏的衔接要紧凑。

【谱例3】第10变奏

Var11:是将Var.10的两个声部位置调换,声部进行稍作变化,演奏时要注意节奏的控制,特别是音阶式的节奏。

第二部分 :(第12-16变奏)

Var12 :音乐走向明朗化,调性转入C大调(见谱例4),主和弦的进入一抹前面的阴霾,弹奏一开始要表现出与第一部分在和声、调性上的对比,高音声部是主题材料1的调性变化,在左手和声的衬托下旋律应具有歌唱性质。

【谱例4】第12变奏

Var13 :高声部为分解和弦与经过音、辅助音形成的十六分音符的旋律作为伴奏音型,音色均匀,应随着旋律的起伏做变化。低声部采用Var.12高声部的旋律,音色单纯而简洁,仿佛在诉说。

Var14:高声部是由和弦音与经过音、辅助音形成流畅的三度关系的平行进行,低声部在Var.13的低声部基础上附加了三度关系的平行进行。右手弹奏时要求声音平稳而富有弹性,可稍突出高音,左手如歌的旋律与右手的跳音奏法可形成对比。

Var15:是一段柔和的变奏,高声部的八度三连音由于使用了连音线而且从弱拍起奏,从听觉上形成切分节奏的效果,与左手低声部三连音的分解和弦结合造成节奏错位,音乐飘逸。

Var16:高声部十六分音符均匀节奏与低声部的三连音形成四对三的节奏错位,它是全曲的第二个高潮,注意四对三节奏的准确配合,同时要注意曲中的休止符与旋律的连贯性。

第三部分:(第17-32变奏)

Var17 :第三部分的开始,调性又回归到C小调(见谱例5)。它是一段卡农式的复调,两小节的动机在右手上、中声部延绵不断的模仿。右手控制住两条旋律线的起伏与走向是这段的要点。两条旋律线此起彼伏。在左手分解和弦的和声伴奏下,右手弹出优美的音色。

【谱例5】第17变奏

Var18: 充满活力的和弦突然到来,与前一变奏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每一小节强拍上骨架和弦之后由三十二分音符的六连音、七连音的快速音阶进入,同时每小节音阶的起始音级进上行,形成旋律。弹奏时应注意音阶的节奏准确性以及八分音符的时值。

Var19:是一段富有光彩的音乐,高声部是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与三连音结合形成,低声部由柱式和弦与辅助性质的双音构成。弹奏时和弦声音要饱满,三连音要连贯。

Var20:柱式和弦的和声骨架与富有弹性的连续的三连音切分节奏相结合,弹奏时要把握好切分节奏的准确以及双手的配合,左手三连音的快速跑动要清晰,每一句都要有渐强的趋势。

Var21:是Var.20的倒置,两段连接要紧密。

Var22:严格的卡农段落,是全曲的第三次高潮。双手平行八度的音程与短促的节奏音型相结合,音响上坚定、有力。弹奏时要注意四分音符的时值准确性,结尾要果断。

Var23:音乐情绪安静,是高潮后的转折,与前面的变奏性格形成鲜明对比,高声部是和弦半分解形态,低声部是主题的半音下行线条。音乐连贯、流动。

Var24:出现三连音节奏音型,采用轻巧的跳音和装饰性的短倚音,展现诙谐、活泼的音乐性格。

Var25:音乐性格更加诙谐、俏皮,高声部加入辅助音,并大量沿用Var.24的装饰性的短倚音来装饰辅助音,低声部仍保持主题半音下行的线条进行,与高声部形成分解和弦。左手要控制好音符的时值,右手要表现出舞曲的节奏。

Var26:采用典型的波兰舞曲的节奏型,要强调每句开头的八分音符的和弦,强劲、有力,三度双音的断奏要整齐均匀。

Var27:沿用Var.26的三度平行结构,采用无穷动式的托卡塔题材以及富有张力的节奏模仿进行。弹奏时,双手要配合密切,节奏准确,声音要均匀集中。

Var28:高声部是一个优美旋律的长线条,低声部是分解和弦,此变奏有朦胧抒情的夜曲性质。弹奏时,右手要慢触键,而左手要控制伴奏声部。

Var29:在性格上与Var.28形成强烈的对比,音乐转向光辉的色彩,形成乐曲的第四个高潮部分。两个声部成反方向构成的分解和弦形态,并结合三连音节奏,气势辉煌。弹奏三连音时,手指要清晰、果断,一气呵成。左手的八分音符要注意时值。

Var30 :主题骨架和弦与经过性、辅助性、倚音性的和弦相结合,两个声部具有反向的半音化线条,和声节奏单纯,音乐性格庄严。

Var31:是主题的再现,高声部为主题旋律以八度音程加厚,低声部是三十二分音符形成的四连音和五连音的音群组合,并与主题的半音下行线条相结合。该变奏的难点是右手的复附点节奏的掌握以及左手四连音和五连音的节奏准确性。

Var32:作为终曲长达50小节,是主题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全曲的高潮。1-8小节为完整的Var.32,延用了Var.31的主持续音手法,高声部由快速流动的音阶构成,每组音阶的主音又是主题的上行线条进行,这种七连音的节奏与低声部五连音节奏相结合,形成七对五的交错节奏。在主题的旋律结束后,右手变为音阶式跑动,每拍七个音符与每拍八个音符交错,加之左手不断变幻的音型,节奏变得异常复杂。而在这样的复杂中,旋律却轻松单纯的以半音向上模进,情绪也逐渐激化,直至最后力度上升至ff,高音C冲破一切。音乐开始渐缓下行,再重新经过了几次爬升后,尾奏出来了,旋律热情地走到曲终,最后以属到主的和弦干脆收尾。

三、小结

(一)贝多芬的《c小调主题及三十二首变奏曲》的主题与变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这首作品是古典主义时期变奏曲的典型代表,因此,速度在原则上是要求统一的。演奏时,需要确定好主题的速度,之后每段变奏的速度都是以主题的速度为标准的。

(二)这首作品融合了许多技术难点,如同音反复和快速连音的弹奏、分解琶音、和弦、八度以及双三度,通过练习此作品,可以使我们在演奏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每个变奏之间既有独特的个性又融合统一,作曲家把主题作为灵感,从中引申出与主题有关的联想,使我们在演奏中,既要了解每个变奏同时还要体现作品的完整性。

[1]孙翩.贝多芬.C小调钢琴变奏曲演奏法研究[M].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王吉利.贝多芬的和声技法分析[M].齐鲁艺苑.2005(02).

[3]田可文.中西方音乐史[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

[5]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

[6]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

[7]夏小燕,郑曙星钢琴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8]魏纳,莱奥著.器乐曲式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9]裴佳,试论贝多芬<迪亚贝利变奏曲>——兼谈早期变奏曲的发展[M].上海音乐学院2004届硕士论文.

[10]迈克尔·肯尼迪,布尔恩,唐其竞.简明牛津音乐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

[11]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三连音变奏曲小调
民歌主题变奏曲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心情变奏曲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五河小调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
春日条纹变奏曲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老棉裤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