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的分子美食学

2014-02-28 03:06云无心
读者·原创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底料风味火锅

文 _ 云无心

火锅的分子美食学

文 _ 云无心

跟许多著名美食一样,火锅起源于民间。在经过多年的演变之后,今天的火锅走入了大雅之堂,甚至可以代表成都、重庆的饮食文化。作为一种简单偷懒的烹饪方式,火锅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用分子美食学的理论来探讨一下。

火锅首先需要用高温的油炒制底料。调料中有不同的香味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溶于油。经过高温炒制,那些只能溶于油的香味物质也就被萃取出来了。再加上用水煮过之后,水溶性的物质也会溶解到汤里。吃火锅时人体感知的香味是各种不同香味物质所形成的特定组合,就像不同的乐器合奏出的交响乐一样。不同的底料组合、不同的炒制细节,会得到不同的香味物质组成,也就产生了不同的风味。

多油是火锅的特色,也是它被营养学家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油对于火锅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一方面,许多香味物质只溶于油中,只有油附着在菜上,香味物质才能与人体的香味感知系统亲密接触。另一方面,在水烧开之前,油的存在隔绝了空气,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也就使得汤开得更快,而快速加热恰恰是火锅的优势之一。

提到火锅里的油,就不能不说到老油火锅。客人吃完火锅之后,锅中还有大量的油,这些油经过澄清、过滤、熬制,会回收再用。在食品安全极为敏感的今天,这样的老油甚至可以归入广义的地沟油范围。不说它是否含有有害物质,许多人首先在心理上就难以接受,甚至有媒体以“内含其他客人的口水”来形容老油火锅。在媒体曝光和网民的口诛笔伐之下,许多火锅店纷纷表态将停用老油。

不过老油火锅可以算是重庆火锅的特色与传统。这不仅仅是减少用油、节约成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味道。许多“地道火锅”的爱好者就认为老油火锅的味道更好,而这并非完全是心理作用。在涮菜的过程中,火锅底料中的香味物质会在油里留下一些,食材中也有一些香味物质进入油中,因而老油与新油相比,就会有更丰富的味道。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经过传统流程规范回收的老油未必有多大问题,但是老油毕竟是别人吃剩的回收产物,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无法接受。在“经典美味”与“食品安全”或者“心理感受”之间,不同层级的吃货们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

火锅这种就餐形式很容易形成热烈的用餐氛围,对于家庭或者朋友聚会相当适宜。就火锅本身而言,它也有别具一格的吸引力。首先,火锅里的食材通常都切得很薄,这使得它们能够快速熟透,避免了长时间加热破坏食材本身的风味。同时,这些切片的食材表面积大,便于吸收汤中的调料,从而更加入味。其次,食材除了吸附香味物质,自身也会有一些香味物质溶于汤中。不同食材溶出的香味物质不尽相同,这又会使火锅中汤的风味更加丰富。最后,食物的味道很大程度上来自嗅觉感知到的香气,产生香气的分子是挥发性的,烹饪结束之后,那些挥发性的分子会不断散失。火锅边烫边吃,在食材的香气散失之前就把它吃掉了。

所以,要充分发挥火锅的这些优势,涮火锅的时候应该是“每次少下,烫熟即吃”。有些人喜欢一次放入多种食材,花花绿绿的很养眼,不过这样更类似于煲汤,固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火锅的优势就难以发挥了。

云无心,清华大学生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学博士,“科学松鼠会”作者。2009年出版了科普文集《吃的真相》。

猜你喜欢
底料风味火锅
去露营吧
百年风味“花”开万家
八方风味,美酒润佳肴
风味人间
欧洲油画传统底料制作
火锅底料迎来“红火”发展
火锅博物馆
一起吃火锅
伤人的火锅
趣说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