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了10次名字的青春

2014-02-28 03:06_
读者·原创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刘晓庆小兵青春

文 _ 曾 颖

改了10次名字的青春

文 _ 曾 颖

所有的青春,没什么不同,每一代的轨迹其实都有相似之处。只是隔着岁月的两端,我们觉得不一样了。

那是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变了。其实,爸爸妈妈的青春和孩子的没什么不一样。

故事提供者:林勤(医生)

讲述背景:和正值青春期的儿子聊天,无意中说起青春年少时最难忘的事情。儿子问:“妈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青春特征?”于是就有了这段讲述。

从11岁到18岁这几年,我一共改了10次名字,以至于在不同时段的同学的记忆里,我的名字完全不一样。

我最初的名字叫林小兵,它来自爸爸妈妈的理想,他们想生3个小孩,分别起名为“小红”“小小”“小兵”,凑成当时最时髦的“红小兵”。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生下了我们兄妹三人。我和大哥心不甘情不愿地各自领受了“小兵”和“小红”这两个名字,这哪是女孩和男孩的名字啊?只有二姐,对她的“小小”还算满意。

本来,最理想的状态是把我和大哥的名字互换,他叫“小兵”,我叫“小红”,虽然没什么特色,但起码与性别相符,不会引来误会和嘲笑。可父母不敢把“红小兵”的排序改成“兵小红”,这事搞不好会招灾惹祸。

这种尴尬一直持续到1977年我小学毕业,那时的政治气氛相对轻松,读初中的哥哥已将名字改为“晓洪”,从字面上看相对中性些,而我也趁机搭车将名字改为“晓冰”,这是我第一次改名,基本还算正常—当时我们班上叫“文革”“卫东”“红卫”的,都陆续改了名字。

跟着哥哥改的名字,只算是一次换汤不换药的修正,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对自己名字的不满。第一次改名成功后,我的胆子就大了起来,我决定颠覆性地改一个好名字,让别人叫我或者我在心中默念自己的名字时,有一种美好的感觉。

这个名字来自当时刚刚解禁的一部黑白电影。电影的女主角是一位名叫王丹凤的明星,她有着一双漂亮的丹凤眼,令许多人着迷。看过她演的电影后,我像所有10来岁的小女孩一样,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代入进去,我甚至认为自己的眼睛也像王丹凤的一样,只可惜没有另一双眼睛来发现。于是,我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来提醒大家:我的第三个名字就叫林丹凤。

但是,这名字带来的快感远远少于它带给我的麻烦。从到派出所改名字那个中年警察用怪怪的语气复述这两个字开始,人们就像商量好似的,用相似的态度对待我这个新名字。似乎“丹凤”这两个字如一顶重达几百公斤的金冠放在我小小的脑袋上,他们担忧将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而这种担忧里,分明还有最恶毒的言外之意:你也配?

这种感觉虽让人很不舒服,但我从人们不认可的表情里,读出的不是大家对我生硬模仿行为的否定,而是觉得这个名字太老气,不够时髦。于是,我又搜肠刮肚地找到了另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源于当时最热门的电影《小花》里的刘晓庆。刘晓庆扮演的小花用血淋淋的膝盖跪着抬担架爬石阶的镜头极其煽情,配上“妹妹找哥泪花流”的抒情音乐,顿时让刚从8个样板戏和渐渐解禁的几部黑白片里苏醒的观众们,有了一种无比兴奋的感觉。大家疯狂地喜欢上了这部片子,并将其中最耀眼的刘晓庆视为偶像。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小女孩改名叫“晓庆”,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陷入一种狂热的想象中,认为拥有什么样的名字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十二三岁的孩子的想法,没有人能理解,特别是她还是一个相信童话和梦,对现实充满期待的小女孩。

“晓庆”这个名字叫了一段时间后,香港电视剧开始进入内地,那些现在看起来制作粗糙的港剧,在当时因为形式特别,再加上其中许多可人儿的精彩演绎,疯狂流行。米雪、赵雅芝、汪明荃、翁美玲等港台女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渐渐对“晓庆”这个名字产生了不满。我觉得应该改一个更“香港”的名字,“香港”在当时可是一种风尚和时髦的标准。

该改个什么“港名”呢?林雪?不够“港”,还和班上另一个叫“雪”的胖妞重名,不要!“雅芝”如何?她居然最终没有和许文强结婚,不好!“明荃”怎么样?字面意思还可以,但读音跟我二叔的名字一样,还是算了吧!

历经周折,我选了“美玲”。因为这个名字有女孩子最喜欢的“美”,而且“玲”还有音乐感。最重要的是,她饰演的黄蓉既调皮可爱又聪明伶俐,还和靖哥哥终成眷属,结局美满。

从以上选名字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出,我对名字的选择标准和逻辑是混乱的,但目标和方向非常明确,我十分偏执地认为,名字可以帮助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在被张海迪的事迹感动之后,我想过将名字改为“学迪”;在中国女排获得世界冠军时,我又想将名字改为“超平”,意指“超越郎平”……这些名字,跟前面那些硬邦邦抄来的名字比起来,有了一定的升华,至少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更像是一种决心和一个心愿。

17岁那年,我迎来了一场懵懵懂懂的初恋。一个姓邱的同学,如同箭靶一样,赢得了很多女孩的好感,而我投去的是最多的,被反弹回来的也是最多的。因爱生出的恨意让我咬牙将名字改为“忘秋”,这个举动跟现在某些人把恋人的名字文到肚子上一样愚蠢,除了证明自己是白痴之外,再没有别的用处。这一次短暂的改名,伴随着我情绪的回落也宣告完结,我甚至都没好意思向人们公布,更不用说到派出所去面对户籍民警那戏谑的疑问:“小妹妹,这次你又准备叫什么?”

我的改名经历几乎就是青春的象征,那种如同不知方向的风一般的思绪,忽东忽西,忽左忽右,所指向的却是我努力想实现的一个个愿望。而这些愿望,因为当时自己对世界和事物认知的局限,以及稚拙的心绪与冲动的激情相混杂,而显出一种怪异来。那是一段难以从生命的年轮中抹去的人生经历。

图/黄煜博

曾颖,职业网络工作者、资深媒体人、业余文学爱好者。常以“不务正业”的形象混迹于江湖,写专栏、泡论坛、发博客、玩微博,精通各种雕虫小技,以小说和杂文写作为主,出版多部作品集,在国内多家媒体开设专栏。现居成都。

猜你喜欢
刘晓庆小兵青春
欢乐小兵将
欢乐小兵将
欢乐小兵将
家长会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刘晓庆揭秘秦城往事
“风华绝代”刘晓庆的幽默风采
刘晓庆的私人助理高大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