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珍,谢 慧
2008—2012年某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的应用
孙瑞珍,谢 慧
目的了解某院2008—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8—2012年某院感染现患率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3376例,发生医院感染88例次,现患率为2.61%;5年中现患率曾超过10%的科室有神经外科、干部病房、重症医学科和肾内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见;病原菌送检率为54.8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4.72%);抗菌药物应用率为26.30%。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能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数据收集
医院感染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监控的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针对性指导临床主动采取干预措施,从而使医院感染率降到最低。某院自2008—2012年连续5年对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调查对象 调查2008年10月21日、2009年10月27日、2010年11月3日、2011年11月16日和2012年11月13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出院、死亡、转科患者,但不包括新入院患者。
1.2 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成立调查小组,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病区主治医师和兼职护士组成,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结果相结合,填写统一现患率个案调查表,最后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总并整理分析。
1.3 诊断标准 依据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所有在调查日中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患者均计入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同期存在的新旧医院感染病例(次)数/观察期间调查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及科室分布 2008—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应查和实查均为3376例,实查率为100%,发生医院感染88例次,平均现患率为2.61%;5年中现患率曾>10%的科室有神经外科、干部病房、重症医学科、肾内科。2008—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59,P=0.000),见表1。
表1 2008—2012年某院各科室现患率[%,(感染例次/实查例数)]
2.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总体上,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35.23%),其次为泌尿道(23.86%),胃肠道(13.64%),见表 2。
2.3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2008—2012年抗菌药物平均应用率为26.30%,抗菌药物应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88,P=0.002),见表3。
合计上呼吸道 0(0/28) 11.77(2/17) 0(0/23) 0(0/12) 0(0/8) 2.27(2/88)感染部位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下呼吸道 39.29(11/28) 17.65(3/17) 47.83(11/23) 25.00(3/12) 37.50(3/8) 35.23(31/88)泌尿道 28.57(8/28) 17.65(3/17) 13.04(3/23) 41.67(5/12) 25.00(2/8) 23.86(21/88)胃肠道 17.86(5/28) 11.76(2/17) 17.39(4/23) 8.33(1/12) 0(0/8) 13.64(12/88)腹腔内组织 7.14(2/28) 11.76(2/17) 8.70(2/23) 8.33(1/12) 0(0/8) 7.95(7/88)表浅切口 0(0/28) 0(0/17) 0(0/23) 0(0/12) 25.00(2/8) 2.27(2/88)深部切口 3.57(1/28) 0(0/17) 0(0/23) 0(0/12) 0(0/8) 1.14(1/88)血管相关 3.57(1/28) 11.76(2/17) 4.34(1/23) 16.67(2/12) 0(0/8) 6.82(6/88)其他部位 0(0/28) 17.65(3/17) 8.70(2/23) 0(0/12) 12.50(1/8) 6.82(6/88)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合计
表3 2008—2012年某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2.4 病原菌检测情况 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应送检病原体并做药敏试验。2008—2012年病原菌送检率依次是 56.93%(78/137)、42.64%(55/129)、46.34%(57/123)、62.16%(69/111)、66.67%(86/129),平均为54.85%(345/629)。共检出53株病原菌,阳性率15.36%(53/345)。以痰标本检出病原菌最多,为58.49%(31/53)。53株病原菌中G-杆菌占54.72%(29/53),其中居前3位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G+球菌占26.42%(14/53),其中居前3位的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细菌中多重耐药菌占55.81%(24/43)。真菌占18.87%(10/53),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
某院 2008—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61%,与近年来文献报道的综合性医院感染现患率(2.42% ~6.27%)[1-4]相近。某院5年中医院感染现患率从2008年的4.47%下降到2012年的1.11%,呈下降趋势,5年内医院感染现患率曾>10%的科室有神经外科、干部病房、重症医学科、肾内科,这些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应为感染防控的重点科室。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35.23%)为主,与文献报道一致[1-4],反映了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部位应是下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5]。
医院感染确实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如神经外科病房多收治脑外伤、脑出血和脑肿瘤的手术患者,术后患者常伴意识障碍、误吸、自身抵抗力低下,而呼吸机插管、深静脉置管、导尿管或手术部位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又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5-7]。该院重症医学科的气管、深静脉和导尿管插管率曾报道依次高达33.19%、46.21%和56.10%[6],侵入性操作极易引起外源性感染,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又易引发内源性感染。肾内科多收治慢性肾衰竭患者,自身免疫力差,血液透析常需进行动静脉内瘘术或血管内置管术,易发生相关感染。因此,应针对危险因素主动采取防控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落实复用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以及医疗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制度[7],减少侵入性操作,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和手术部位的感染[6]。
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G-杆菌,多为多重耐药菌。研究表明诸多危险因素可增加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概率,如严重基础疾病、前期感染、入住ICU(>3 d)、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气管切开、插管或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手术)、多重耐药菌定植、前期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广谱抗菌药物或≥3种抗菌药物的使用等[8-10]。该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也发现这些危险因素存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因此,在尽量减少这些危险因素的同时,还应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抗菌药物应用率平均为26.30%,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率<60%的要求。抗菌药物应用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该院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干预措施密切相关。抗菌药物一联使用率为65.77%,以治疗用药为主(67.91%),说明该院收治的患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而治疗用药的病原菌送检率仅为54.85%,因此,应加强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标本送检和细菌耐药性监测[5],重点干预血培养送检,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能真实反映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调整目标性监测,不断改进预防、控制措施,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
[1] 叶旭琴,俞桂珍,祝娟英.某院连续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4):290-292.
[2] 李安,肖远红,杨晓红,等.某院连续两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5):357-359.
[3] 施茜.2009-2011年某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6):448-450,453.
[4] 刘万清,陈玲.435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2):218-220.
[5] 金鑫.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9):1287-1288.
[6] 孙瑞珍.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管的相关性感染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59-2560.
[7] 贺雄飞.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159-160.
[8] Tacconelli E,Cataldo M A,De Pascale G,etal.Predictionmodels to identify hospitalized patients at risk of being colonized or infected with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alcoaceticus complex[J].JAntimicrob Chemother,2008,62(5):1130-1137.
[9] Tacconelli E,De Angelis G,Cataldo M A,etal.Antibiotic usage and risk of colonization and infection with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a hospital population-based study[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9,53(10):4264-4269.
[10] Azim A,Dwivedi M,Rao P B,et al.Epidemiology of bacterial colonization at intensive care unitadmission with emphasis on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and metallo-beta-lactamase-producing Gram-negative bacteria-an Indian experience[J].JMed Microbiol,2010,59(8):955-960.
Prevalence Rate of Nosocom ial Infection and Antim icrobial Usage in One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2
SUN Rui-zhen,XIE Hui(Depart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411 Hospital of PLA,Shanghai200081,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val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antimicrobialusage in one hospital form 2008 to 2012.MethodsThe preval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antimicrobial usage in a hospital from 2008 to2012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cross-sectional surveymethod.ResultsA total of3376 patientswere investigated,including88 patientswho had nosocomial infection with 2.61%of prevalence rate;the departments of prevalence rate over10%were neurosurgery,cadrewards,ICU and urology within 5 years;themain infection position was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the pathogenic detection rate was 54.85%;the main pathogen was Gram-negative bacillus(54.72%);the usage rate of antibacterial drug was 26.30%.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survey can help to detect the risk factor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nosocomial infection,and to improve the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Cross-sectional studies;Data collection
R195.4
A
2095-140X(2014)04-0087-03
10.3969/j.issn.2095-140X.2014.04.025
200081上海,解放军411医院感染管理科
谢慧,E-mail:xy_821229@163.com
2013-12-24 修回时间:2014-02-11)
影像医学
·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