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调度运用方案研究

2014-02-27 05:28陈月华邱沛炯
治淮 2014年10期
关键词:圩区滞洪区洪泽湖

陈月华 邱沛炯

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调度运用方案研究

陈月华 邱沛炯

一、洪泽湖及周边滞洪圩区基本情况

1.洪泽湖基本情况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蓄水灌溉、城市供水、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多功能湖泊,是淮河中下游结合部的巨型综合利用平原水库,承接淮河上中游15.8万km2来水。直接入湖支流主要有怀洪新河、新汴河、濉河、徐洪河等9条。洪泽湖正常蓄水位13.0m,相应湖区水面面积2151.9 km2,库容41.92亿m3;设计洪水位16.0m,相应湖区水面面积 2392.9 k m2,库容111.20亿m3;校核洪水位17.0m,相应湖区水面面积 2412.9 k m2,库容135.14亿m3。1931年8月洪泽湖蒋坝站水位达16.25m,为百年来最高。

2.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基本情况

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位于洪泽湖大堤以西,废黄河以南,泗洪县西南高地以东,以及盱眙县的沿湖、沿淮地区。范围为沿湖周边蓄洪垦殖工程所筑迎湖堤圈至洪泽湖设计洪水位高程之间,包括圩区和坡地,地面高程为12.5m左右至16.0m。涉及江苏省宿迁、淮安两市的泗洪、泗阳、宿城、盱眙、洪泽、淮阴六个县(区)及省属洪泽湖、三河两个农场,共有339个圩区,总面积1440km2,耕地118万亩,人口约80万。

江苏省有关部门在《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建设规划》中提出,依据洪泽湖周边滞洪区的地形特点、通湖河道堤防分隔状况、水利工程、行政区划等情况,将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分为溧西区、溧东区、汴濉区、徐濉区、龙成区、徐古区、泗阳区、淮阴区、三河区、淮干区等10个区。除龙成区外的9个区,根据地势高低再划分2个分区,迎湖、地势低洼的圩区为1区,地势较高且离湖较远的圩区为2区,将洪泽湖周边滞洪区339个圩区划分成19个分区。

3.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的地位和作用

洪泽湖周边地区历史上就是淮河洪水淹没和调蓄的场所。国务院批复的《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和《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国家防总批复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都明确规定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是蓄滞洪区。当洪泽湖水位达到14.5m且继续上涨时,滨湖圩区破圩滞洪。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现状设计蓄洪水位16.0m,设计蓄洪库容30.0亿m3。目前,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在淮河防洪工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洪泽湖设计防洪标准也是在需要利用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滞洪的情况下才能达到。

4.存在的问题

一是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虽然明确为蓄滞洪区,但尚未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是淮河流域唯一一个没有进退洪控制工程的蓄滞洪区,如需启用,只能采用扒口或爆破的方式进洪。

二是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安全建设标准不高,安全设施不配套,滞洪安全无保障。

三是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调度运用方案规定不具体,可操作性差。调度方案中没有规定启用圩区的先后次序、启用圩区的数量和方式等。

二、洪泽湖及周边滞洪圩区调度方案现状

洪泽湖及周边滞洪圩区的调度由《国务院关于淮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的批复》(国函〔2007〕48号)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淮河洪水调度方案的批复》(国汛〔2008〕8号)规定。具体是:

(1)洪泽湖汛限水位为12.5m。当预报淮河上中游发生较大洪水时,洪泽湖应提前预泄,尽可能降低湖水位。

(2)当洪泽湖水位达到13.5m时,充分利用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及废黄河泄洪;淮、沂洪水不遭遇时,利用淮沭河分洪。

洪泽湖水位达到13.5~14.0m,启用入海水道泄洪。

(3)当预报洪泽湖水位将达到14.5m时,三河闸全开敞泄,入海水道充分泄洪,在淮、沂洪水不遭遇时淮沭河充分分洪。

(4)当洪泽湖水位达到14.5m且继续上涨时,滨湖圩区破圩滞洪。

(5)当洪泽湖水位超过15.0m时,三河闸控泄12000m3/s。如三河闸以下区间来水大且高邮水位达9.5m,或遇台风影响威胁里运河大堤安全时,三河闸可适当减少下泄流量,确保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大堤安全。

(6)当洪泽湖水位超过16.0m时,入江水道、入海水道、淮沭河、苏北灌溉总渠等适当利用堤防超高强迫行洪,加强防守,控制洪泽湖蒋坝水位不超过17.0m。

(7)当洪泽湖蒋坝水位达到17.0m,且仍有上涨趋势时,利用入海水道北侧、

废黄河南侧的夹道地区泄洪入海,以确保洪泽湖大堤的安全。

三、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调度运用方式分析

根据《淮河洪水调度方案》规定,当洪泽湖水位达到14.5m且继续上涨时,滨湖圩区破圩滞洪。由于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滞洪面积大,滞洪问题多,解决难度大,在历次规划、调度方案及实施过程中只有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的调度运用原则,未对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的调度运用方案进行过具体研究。

针对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的具体情况特点、流域防洪及洪水调度对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的要求、滞洪效果及影响,研究分析洪泽湖周边圩区启用方式,有以下四种方式:

1.单一全滞运用

当洪泽湖水位达到14.5m且继续上涨时,滨湖圩区破圩滞洪,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339个圩区全部启用,作为单一的滞洪区一次性全部滞洪。

2.分级滞洪运用

从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地形分布情况看,人口主要居住在15.0m左右离湖较远的圩区及以上坡地,约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迎湖圩区地势较低,人口少,约占总人口的10%不到,集镇及重要设施也较少,针对此分布特点,根据地形及人口分布情况将滞洪区按高程进行分级。迎湖地势低洼、滞洪效果显著的为一级圩区,离湖较远,人口、集镇、重要设施多的为二级圩区。

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分两级运用,当洪泽湖水位达到14.5m且继续上涨时,先运用迎湖一级圩,当第一级圩区全部滞洪后,洪泽湖水位如继续上涨至15.2m,再运用第二级圩区和坡地。

3.分级分区滞洪运用

在划分迎湖一级圩区和离湖二级圩区的基础上,根据地形特点、通湖河道堤防分隔状况及行政区划等,把一级圩区和二级圩区分别划分为若干分区。当洪泽湖水位达到14.5m且继续上涨时,先分批次运用迎湖一级圩的分区滞洪,当第一级圩区的分区全部滞洪后,洪泽湖水位如继续上涨至15.2m,再依次分批运用第二级圩区的各个分区。

4.分区滞洪运用

当洪泽湖水位达到14.5m且继续上涨时,分区运用滨湖圩区破圩滞洪。根据洪水情况,依次启用迎湖、地势低洼的圩区,当启用上述圩区后,洪泽湖水位仍达到14.5m且继续上涨时,再启用地势较高、离湖较远的圩区,以控制洪泽湖水位上涨。

5.方案比较分析

采用单一全滞运用方式,在遵循现有调度运用原则前提下,由于洪泽湖周边滞洪区面广量大,人员居住分散,一旦滞洪需撤退转移,人员财产集中转移准备工作时间短,组织实施难度大,安全性差,淹没损失也大。

采用分级滞洪运用方式,可以降低二级圩区的启用机率,减少淹没损失。洪泽湖水位在15.2m时,下游泄洪河道基本达到最大泄流能力,可增加下泄流量,减少下游行洪时间。但是分级滞洪抬高了二级圩区进洪时洪泽湖水位,影响了淮河中游洪水下泄,加大淮河中游的防洪压力,不符合现行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的规定。

分级分区滞洪运用,虽然可根据汛情发展分级分区分批运用,运用灵活,但抬高了二级圩区运用水位,同样会加大淮河中游的防洪压力,不符合现行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的规定。

采用分区滞洪运用方式,可根据汛情发展分区分批次滞洪,运用起来很灵活,既满足流域洪水对滞洪区的要求,又有利于组织撤离,减少滞洪损失,较为现实可行。因此,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调度运用推荐采用分区分批运用方式滞洪。

四、建议

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是淮河流域重要蓄滞洪区之一,现状防洪标准内需要启用。为了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保障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议:

(1)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尽快开展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防洪工程及安全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2)根据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的地形地域特点、行政区划、通湖河道堤防分隔状况、水利工程等情况,进一步研究论证,划分建设成若干个独立的滞洪区,以便更好地灵活调度运用。

(3)根据《国务院关于淮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的批复》(国函〔2007〕48号)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淮河洪水调度方案的批复》(国汛〔2008〕8号),细化调度方案,按照若干个独立的滞洪区,分别调度运用■

(作者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233001)

猜你喜欢
圩区滞洪区洪泽湖
河北省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与安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大陆泽蓄滞洪区滏阳河老油召桥至老北定桥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工程管理制度与职责探析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洪泽湖绿
洪泽湖渔家
What a happy day!
嘉善县圩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初探
申店隔堤恢复的必要性浅析
嘉兴市秀洲区圩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