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娟娟,夏长高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镇江 212013)
电子稳定程序(ESP)是行驶车辆的一种主动安全系统,在ABS和TCS的基础上增加了主动横摆控制的功能,使汽车在制动、驱动和转向时的稳定行驶得到了保障[1]。ESP作为先进的主动安全系统,其ECU的软、硬件设计最为关键,其中的控制方法是目前汽车界研究的热点。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开始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进行汽车稳定性控制及其仿真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控制效果[2]。
本文中建立了8自由度整车模型,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联合模糊控制器;对控制器的输出附加横摆力矩的分配,本文中没有采取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的差动制动方式,而是研究了转矩主动分配策略,独立设计出控制效果更好的转矩主动分配基本结构;最后对汽车的两种典型工况进行了仿真研究。
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本文建立了8自由度(车身横向、纵向、横摆、侧倾和4个车轮旋转)非线性模型[3],如图1所示。
动力学方程为
(1)
(2)
(3)
(4)
(5)
Fxi、Fyi(i=1,2,3,4)为各轮胎纵向力和侧向力,以下统称Fx、Fy,可由纯侧偏工况和纵向力工况下的“魔术公式”轮胎模型[4](见式(6)和式(7)),采用滑移率s和侧偏角α对轮胎力修正得到(见式(8))。
(6)
(7)
(8)
各车轮垂直载荷为
(9)
式中l为轴距。
采用Matlab/Simulink根据上述的动力学方程建立各个非线性模型,把数学模型转换成仿真模型。
采用线性2自由度车辆数学模型[5]作为计算ESP控制器中横摆角速度γd和质心侧偏角βd名义值的依据,见式(10)和式(11)。
(10)
(11)
汽车名义质心侧偏角和名义横摆角速度受到路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因此对名义值进行以下修正:
(12)
运用模糊控制理论[6]设计控制器。分别以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单一控制变量。以横摆角速度控制为例,输入变量为实际值与名义值的误差e(γ)(e(γ)=γ-γNo)和误差的变化率ec(γ),输出变量为附加横摆力矩ΔM(γ)。e(γ)、ec(γ)和ΔM(γ)的基本论域分别为[-0.25,0.25]、[-0.25,0.25]和[-0.17,0.17],量化后论域分别为[-6,6]、[-5,5]和[-1,1]。量化因子ke=24,kec=30,比例因子k=5 000,输入和输出语言变量的模糊子集均为{NB,NM,NS,ZO,PS,PM,PB}。质心侧偏角控制与此相似。
设计出模糊控制器后,将两者输出的横摆力矩进行加权。设计的控制器模型如图2所示。
图3为本文所设计的转矩主动分配结构,由普通差速器机构、实现右输出轴转矩增、减的增/减速机构和左右两组可控离合器机构组成。
根据转矩主动分配差速的工作原理[7],由控制器得出的附加横摆力矩的正负来控制要接合的离合器及其产生内摩擦力矩的大小,左右两轮驱动力矩产生相应的变化,利用M-function程序可实现以下控制规律:
ΔM>0时,
(13)
ΔM<0时,
(14)
式中:TLc、TRc分别为左右轮增扭离合器转矩;ΔM为附加横摆力矩;TI为输入轴转矩;Zi为齿轮齿数;TL、TR分别为左右输出轴转矩;Td1、Td2、Td3、Td4分别为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和右后轮驱动转矩。
为验证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器和附加横摆力矩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易于失稳的湿滑路面上进行角阶跃输入和正弦输入两种典型工况的仿真分析,模型如图4所示。车辆主要参数为:m=1 580kg,lf=1.237m,lr=1.303m,d=1.424m,R=0.317 5m,Jwi=1.1kg·m2,IZ=2 350kg·m2,h=0.552m。
仿真工况:车速为25m/s,路面附着系数为0.4的湿滑路面,前轮转角为0.04rad。仿真结果见图5。
由图5可见,汽车无控制时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在2s时都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尤其是质心侧偏角超调很大,这期间车辆可能已经发生侧滑、甩尾等失稳现象。在联合模糊控制下,两者的变化曲线相对平缓,横摆角速度虽然出现一定的超调,但能够跟踪参考值,控制效果明显。
仿真工况:初始速度为25m/s,路面附着系数为0.4,正弦转向角为0.07rad,频率为0.3Hz。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见,当车辆以25m/s的速度行驶时,无控制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误差较大,且在2s左右均出现较大值,严重偏离了驾驶员的期望值。而在联合模糊控制下,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都明显地受到抑制,均能跟随参考值变化。
图7与图8分别为转矩主动分配策略产生的离合器内摩擦力矩和纵向加速度,可以看出两个数值都不是很大,降低了对车辆的冲击。
(1) 设计的联合模糊控制器能较好地控制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使之跟随参考值变化,与无控制车辆相比,显著提高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2) 基于汽车转矩主动分配差速原理设计的转矩主动分配结构及其控制策略能有效实现附加横摆力矩的分配,对车辆纵向加速度的影响较小,有利于车辆稳定性的提高。
[1] 黄炳华,陈祯福.ESC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J].汽车工程,2008,30(1):1-9.
[2] 丁建明.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VDSC)的计算机仿真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07.
[3] 喻凡.汽车系统动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徐志新.车辆轮胎模型“Magic Formula”的范式作用探讨[J].上海汽车,1998(5):4-6.
[5] 余志生.汽车理论[M].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 章卫国,杨向忠.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7] 洪兢.面向操纵稳定性的汽车转矩主动分配差速技术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