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进展情况
(一)行业转型升级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坚持稳增长保全局,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发酵,使世界汽车产业跌入低谷。我国汽车工业主动调整努力适应环境变化。2012年,全行业在2009年突破千万辆的基础上,克服了连年市场环境趋紧、需求趋缓的波动影响,取得了稳步回升、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的业绩。今年1-10月,产销分别超过1780万辆,同比增长均达到13%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工业总产值均呈现两位数增长。
二是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产业优化升级初见成效。在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上,突出了企业兼并重组的重点,进行了跨所有制、跨区域整合,提高了产业集中度。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在研发、产品、关键总成、零部件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效率,减低风险。如广汽、奇瑞强强之间的战略合作,扩展到了从整车到零部件及国际业务等7个领域。
三是注重自主与协同创新,产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针对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汽车工业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突出协同创新,并在加大研发投入、摒弃简单模仿、提升有标准有技术体系支撑的正向开发能力上下功夫。据统计,目前大中型企业中均设立了科技研发中心,全行业已拥有近20万人研发队伍,占到汽车工业员工总数约5%,研发投入占到汽车工业总营业收入1.5%左右,其中部分骨干企业达到或超过2%。5年中,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在研发能力建设上投入约1000亿元,是2001-2008年总投入的3倍以上。自2011年至今的三年中,共有158项科技成果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列入科技部试点、由中汽学会担任秘书处工作的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荣获“运行成效显著”的高度评价。
四是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积极构建新型绿色产业。近年来,为引导企业响应多部委联合发布的节能汽车推广要求,加快小排量乘用车节能产品开发,同时加大产品市场投放力度,推广绿色产品。截至目前,已累计销售节能汽车800多万辆,占同期轿车销售总量的24.3%,国产乘用车单车平均油耗由10年前的百公里7.7L下降到目前的7.23L。C02平均排放量由百公里180克下降到169克。在商用车方面,已基本完成中重型柴油载货车国IV标准产品准备和整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准备,即将进入商品化阶段。
五是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走出去”是从提篮叫卖起步,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以销售商用汽车为主。2009年以后,在我国汽车产业地位提升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品牌汽车产品大幅度拓展、竞争力有所提高的前提下,汽车工业开始从战略上谋求走出去方式的转变,即面向两个市场发展成为主要汽车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聚焦战略性市场,配置产品、生产、营销、资本等资源上着手,走出去方式由单一出口向产品出口、海外设厂、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输出、海外并购等多样性转变。截至到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建研发中心16个,在海外设立工厂110个,2009-2013年海外设厂投资累计达到8.5亿美元,实现海外并购累计资金18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2012年产品出口、海外生产及销售量提高49.2%,汽车工业的外向型经济水平大幅提升。
行业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原始创新技术匮乏,市场主流轿车产品技术还依靠外源,在动力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等尖端、前沿领域差距还相当明显;科技开发投入不足,特别是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工艺技术研究投入偏低,能力较弱;
二是产业链发展尚不完善。缺乏大而强的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发展步伐不快;产业生产集中度较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滞后;材料、电子等相关产业基础薄弱,相关工业协同发展机制有待完善;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不强;
三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能源资源、环境气候矛盾日益加剧,产业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实现人、车、社会和谐发展差距较大;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亟待增强;
四是中国品牌汽车发展压力巨大。重点是轿车。相关政策退出后,中国品牌轿车市场增速受阻,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平均单一车型不能形成规模,大多中国品牌事业板块经营困难,难以支撑中国品牌汽车事业可持续发展;
五是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从行业整体看,国际化发展进程缓慢,走出去仍处于较低水平;尚未形成国际一流水准的企业和品牌,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与汽车大国不相匹配;国际化运营模式与引资引智引技质量水平亟待提高。
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挑战
纵观当前汽车工业发展所处的内外大势,可以简单概括为:环境依然复杂,困难与利好因素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是新科技与产业革命带来机遇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掀起了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热潮,这一趋势必将引发世界汽车产业形态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未来学家预言,互联网与新能源技术发展将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并最终深刻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社会模式乃至地缘政治。汽车工业作为互联网和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载体正在成为引领性产业。一方面,汽车产品整体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汽车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和模块化,汽车使用层面的移动信息终端和移动智能电网终端定位等,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另一方面,新能源技术的突破与缓解资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矛盾,更是与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紧密相关。为应对挑战抢占新的制高点,汽车发达国家围绕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技术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已经提前着手布局,中国汽车工业新一轮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endprint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国梦”带来机遇挑战。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推进与实现“中国梦”步伐的加快,必将促进汽车工业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深化改革的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汽车产业发展潜能,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红利和机遇。同时,国家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并连续出台大力振兴汽车产业的政策措施,为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而且随着小康社会建成与国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汽车消费不断升级,区域市场刚性需求次第释放,中国汽车市场仍有可能保持不低于GDP增速的增长。巨大的国内汽车市场和产品升级需求将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综合实力提升的原动力,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资源。另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也将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可以预见,从现在到2020年是中国品牌汽车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建设和实现汽车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是全球资源能源与环境约束带来机遇挑战。当前,资源能源与环境的矛盾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继续升高,正在逼近60%,而汽车对石油的依存度居高不下,车用汽油已占国内消费量的85%,车用柴油占比达45%以上,国家能源安全和汽车产业安全存在重大风险。同时,国家防治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履行节能减排的国际承诺压力加大。汽车C02排放在国总排放量中仍占有较大比重,单车平均排放量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汽车工业清洁生产、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尚有较长的路要走。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增多、需求增长,大中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对汽车社会建设带来新情况新问题。这些对汽车产业发展形成了倒逼机制,以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唯一出路。汽车产业必须在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清洁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推进节能减排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履行产业责任。
深入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目标和任务措施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汽车工业保持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建成世界汽车出口重要基地和出口大国,全面提升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力争用15-20年左右时间实现强国目标。
汽车强国目标的主要标志: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等技术领域能够引领世界汽车发展潮流;二是产业核心竞争力强。拥有一批知名企业和世界知名品牌及零部件品牌;中国品牌轿车商品力、品牌力明显提升,国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中国品牌汽车占全球市场份额实现翻番,产销规模进入世界前列,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居世界领先;三是绿色发展能力强。大幅降低汽车对传统能源依存度,能源使用效率、排放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带动作用强。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对就业、税收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总体贡献度明显提高;汽车相关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汽车产业对本土汽车先进装备、先进材料、电子电气等关联产业全球化发展带动作用明显;汽车产业链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和谐的生态型汽车社会。
2020年预期指标:
产业运行: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国内GDP达到3%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速累计达到10%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高到25%以上。
产业结构:前10家企业集中度达到90%以上。新能源汽车增加值占汽车工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15%。
科技创新: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总体投入占主营业务比重达到3%以上,其中骨干企业达到4%以上。
两化融合:产品和工艺数字化设计普及率达到95%以上,整车及零部件数字化制造率达到90%以上,企业ERP普及率达到100%。
节能环保:解决传统发动机高效低排问题,基本形成电动汽车产业化条件,汽车C02、颗粒、氮氧、碳氢等污染物排放下降20%以上。
循环经济:汽车再制造和再利用水平达到90%以上;零部件再制造形成规模,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竞争能力:中国品牌轿车占国内市场份额达到40%左右,汽车出口(含海外生产销售)占汽车工业总产量的15%以上;摩托车出口占总产量的40%;零部件形成以进入国际汽车配套体系为主的格局;形成一批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和产品品牌,两家以上的企业集团进入世界汽车企业前十位。
主要任务措施:
一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决定”精神,深入研判形势,统一思想,增强行业意识,提升行业理念,强化行业责任,坚定发展实体经济建设汽车强国的信心决心。要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的思维理念,跟上全国改革发展的新步伐。
二是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攻方向,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产品结构调整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实现产品升级。加快发展低油耗、低排放的节能、环保、高效汽车产品。加快城市及农村市场需求的物流配送车、微型轻型载货车、乡村公交车等适用型产品,推动产品向多元化发展。扩大中国品牌轿车产品市场覆盖面,提高在中高端特别是高端市场比重。发展载货车、客车高端化产品,提高商用车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进程。发展综合节能效果显著、性能优异、安全性高、可靠性好、成本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一代新能源乘用车、公交车、物流配送车等产品,力争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三是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势下,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要密切关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挑战,密切跟进汽车信息化、电气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步伐,加快推进产业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现代化手段和能力水平。要集中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的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确保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等。
四是以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构建绿色新型产业链。要加快发展非插电式混合动力等乘用车产品,尽快实现启停系统普及。积极发展小排量高效低能耗产品,减少能耗降低污染。要加快商用车清洁化,加快面向国V阶段的中重型柴油车产品准备,做好减排技术进一步升级(如国VI)和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技术储备。轻型柴油载货车企业要抓紧做好国IV阶段产品和产业化准备。载货车生产企业、客车生产企业要积极开发天然气发动机,加快推出城市公交、城际客运、城市物流、市政用车、城际货运等使用天然气的汽车产品。要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确定明确的量产时间表和各种资源保障计划、市场推广应用预案,力争2015年在新能源汽车商品化上有所突破。
五是以国际化发展为战略目标,打造产业整体竞争力。要进一步强化国际化理念,积极推动发展模式实现从合资造车到合资开发转变,向汽车租赁、融资销售、汽车保险、维护美容等后市场服务延伸,推动从“请进来”为主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平衡发展,创新内外资、整车与零部件、传统车企与高科技企业间的多元化合作模式。
六是以建设汽车社会为己任,巩固支柱产业地位作用。要积极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与装备制造业、车用能源产业、信息产业、汽车服务业、基础设施相关产业之间的联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