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昌建 吴晓琴 李正茂
(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安徽 合肥 230601)
目前,我国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大都借用其它院校,从而导致各校培养的本科人才“千人一面”,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各应用型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各个不同专业的定位,进行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要注重课程的整合、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应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多。而我国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差,很难适应企业和工程部门的要求,因而,培养一批网络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各个高校的责任,而人才的培养是和高校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网络工程专业是新建本科专业,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各个高校急待探索的重要课题。针对上述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虽然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已基本健全,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教学方法,但网络工程专业作为2000年后才出现的新的本科专业,专业发展历史短暂,缺乏可参照的目标。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是“应用型”,如何使网络工程专业定位准确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是高校的办学目标,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3,4]。
模块化作为一种设计思想,最初是应用在信息技术领域。如计算机硬件采用了模块化结构,既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在软件开发方面,不仅简化了系统的复杂性,也提高了系统的独立性,因而模块化思想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各个技术领域。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在我国一般又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即“模快化教学”。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专业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专业定位标准,以模块为单位(一个模块可包含一到多门课程)进行教学,各个模块相互衔接,整个教学由一系列模块组成。
为培养能力更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模块化设置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如网络建设模块(包括组网工程和网络工程),主要以如何构建网络为主线,所有教学内容都是以提高建网能力为主要目的,即以实用为原则。
(2)可持续发展原则。模块化教学在以提高实用能力为目的的前提下,还要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即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除了设置一些专业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外,还应设置一些基础模块,如《人文素质》等基础模块。这些模块是为后期发展打基础的,是不可缺少的。
(3)复合型原则。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即在设置模块时应遵循复合型原则。即把每一专业的教学模块划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大类。其中必修模块又分为专业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基础模块。以帮助学生能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采用模块化的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手段。具体的做法是:立足工作岗位,整合专业教学内容[5,6]。具体内容是:
(1)开展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的社会调研;
(2)按网络工程专业技术领域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
(3)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制定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
(4)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对课程结构进行重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进一步完善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建设规划。
在教学内容整合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定位的内涵及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德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成功模块化教学经验,制定了符合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的网络工程专业,把模块化教学思想很好地应用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上[7,8]。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总体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每个模块包含的课程如图2所示。
图1 模块化课程体系总结构图
图2 各模块课程组成图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目标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借助模块化这一手段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灵活度。主要从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着手,即以课程模块支撑能力培养为目标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课程评价体系等进行全面优化和改革。
在研究方法上,分析了国内应用型本科专业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借鉴德国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用于我国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方法。
在具体应用上,通过模块化的方法解决好课程的设置、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很快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主要内容有:
(1)围绕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从底向高设置数理基础模块、软件模块、硬件模块和网络基础模块等,使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
(2)围绕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模块内课程。
(3)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如模块内课程内容交叉处理等。
(4)建立一个长效的教师培训机制,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
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和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的特点,分层次教学,从基础到应用,循序渐进,从而能激发起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要根据网络工程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应用需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再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去完成计划的实施。从而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能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网络专业知识和网络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有知识获取能力、网络应用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在素质方面具有敬业精神和开拓精神。
(1)首先安排一个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学习网络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模块主要有:数理知识模块、硬件模块、软件模块、网络基础模块、实践模块和人文素质模块等。
(2)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后,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模块学习。
模块化教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紧跟我国教育形势的发展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能力强的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3.1 教学目标明确
每个模块的学习都要以掌握必要的能力为目的,即以能力为导向进行教学,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
4.3.2 教学上达到精讲多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主要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知识点,多教学生掌握一些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4.3.3 加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模块化教学实施的关键是教材,针对不同模块的内容教材要重新编写。教材要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知识结构的安排,从而打破了现有的教材结构,加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4.3.4 避免了讲授知识的重复性
进行模块设置时,对课程之间的交叉内容都进行了处理,即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从而也避免了知识的重复讲授。
通过对采用了模块化教学的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卓越工程师班的调查显示,采用了模块化教学以后,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尤其是能力的提高更明显,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更加牢固,特别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也普遍提高,学生对模块化教学非常满意。学生的整体就业率也有明显上升,毕业生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1] 蒋宗礼,赵一夫.试论我国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及发展[J].计算机教育,2005,(8):22-26.
[2] 陆玲,许志文.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87-490.
[3] 钟荣柏.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7,(4月上旬刊):90-100.
[4] 陶秋燕.澳大利亚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系及办学特征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6,(增1):23-27.
[5] 朱华,安频,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4,(6):70-71.
[6] 邓庆阳.应用型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2004,(12):99-100.
[7] 夏素霞,朱承东.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5-57.
[8] 周军.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