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开展探究性阅读则成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什么是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有哪些特点?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对探究性阅读特点的把握
所谓探究性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或独自探读文章,从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然后收集、筛选、分析、归纳和整理相关阅读资料,进而总结规律,形成创见,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
探究性阅读与以往阅读的不同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探究性阅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活动是由学生自己发起的(发现问题、形成探究课题),学习方法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提出探究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设想),学习过程是由学生自己控制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结果也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交流评价)。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探究性阅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探究性阅读要求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又要跳出课文,走出课堂,贴近现实生活,融入学生的独特体验。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新颖的想像,独特的体验,创造性的见解。
再次,探究性阅读强调合作性。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既要学会沟通和交流,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和赏识他人,从而养成富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探究性阅读的实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阅读呢?我们认为其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教学过程如下。
(一)明确阅读目标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并广泛地联系相关信息,从中筛选、处理信息,以便实现阅读目的。因此,明确阅读目的,为阅读活动定向,是探究性阅读的首要任务。
(二)初读感知课文
这是探究性阅读活动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熟悉内容,为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作准备,为深入探究教材打下基础。
(三)提出探究问题
在阅读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初步感知课文,提出下一步需要探究的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探究性阅读,是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提倡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的。当然,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有一个引导的过程。首先,在开始阶段,可以由教师提出探究的问题。例如,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探读《松鼠》这一篇图文并茂、文质俱佳的科学小品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探究一个问题,探究的专题分别为:本文说明顺序安排;引用说明方法的运用;科学小品的特色等。要求学生尽量掌握文中所有材料,通过分析综合,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逐渐过渡到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发现探究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如:(1)紧扣课文独特之处提问,(2)紧扣课文重点内容提问,(3)紧扣文章写作思路提问,(4)紧扣作者写作意图提问,(5)紧扣文章的社会意义提问等。最后,要求学生在初步阅读文章后能自己提出问题。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标志。
(四)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性阅读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时间可视要解决的问题的大小而定,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其活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收集整理资料从而发现新知,也可以是切磋讨论从而丰富理解,还可以是问难辩驳从而砥砺真知等。
1.收集、探究资料,发现新知
收集整理资料是探究性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对阅读材料的有效理解与把握。而探究性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地探究某些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分小组共同合作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其次要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不但从课文中收集与探究问题相关的信息,还要注意向课外扩展。再次要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和提炼,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探读。在这过程中既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原文,总结相应的知识或能力规律,又发展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切磋讨论,丰富理解
小组讨论也是探究性阅读的一个有效方式。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阅读是读者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释语言文字所传导的信息的过程。各人的知识经验不同,对文章的解释就有所不同。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切磋讨论,互相启迪,交流各自对文章的独特体验,能够丰富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能。
3.问难辩驳,砥砺真知
探索探究并非一定都要形成一致的看法,有时可以引导不同观点互相碰撞,通过问难辩驳,或者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或者进一步发展和提炼各自的看法,并允许保留不同观点。
总之,一般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把自己的心得、别人的探究成果传授给学生。而探究性阅读则是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体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和解决疑难问题。其探究成果可以是师生交流中促成的点滴积累的发现,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独立学习后的系统总结。关键在于学生通过探究性阅读学会探读文章的方法。
(五)交流评价,深化认识
学生小组根据小组成员探读的点滴发现,汇集整理探究所得的观点和结论,拟订发言提纲,制作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探究成果,准备答辩交流。其他同学质疑、补充、反驳、完善,最后师生共同评价。
探究性阅读摆脱了传统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这样的探读和交流,学生不但理解熟悉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色,对某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有所发现,而且学会了搜集、分析、综合的探读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奠定了基础。这种探读、发现、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创造的过程,自我超越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他还说:“我意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不徒坐听老师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一道。”大师在前面引路,新课改的号角依然嘹亮,而莘莘学子求知的目光又无处不在。我辈虽不能“我以我血溅轩辕”,但不用扬鞭自奋蹄,则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新课程教学法》:张行涛 周卫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张晓梅 张英宏 首都师范大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丁国军,教师,现居山东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