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艺术导入 构建美妙课堂

2014-02-26 09:58何宝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时文爱莲说沁园春

语文教学活动中,“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语)。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极为重要的内驱力之一。实践证明:预习激趣、导入激趣、质疑激趣、展示才艺激趣等都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精美导语,引出文题

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那么,怎样的导语才是好的导语呢?首先,它必须言简意赅。因为言简意赅的导语既可以节省导入新课的时间又可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还可以对同学们起到“润物细无声”般的引导效果。其次,它必须优美典雅。因为优美典雅的导语像技艺精湛的歌唱家演唱出的第一个高亢嘹亮的音符,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陶冶着同学们的情志,引导同学们渐渐进入教师为之营造的美丽、和谐、愉悦的语文教学课堂。

比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我设计的导语就极为精美:“古往今来,雪既是画家的爱物,也是诗人的恋人。比如,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彼得·勃鲁盖尔绘制的名画《雪中猎人》,至今仍然珍藏于维也纳的美术史博物馆中;而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创作的在当时曾具轰动效应的古典诗词《沁园春·雪》至今仍然脍炙人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吧。”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就响起了学生激情诵读《沁园春·雪》的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了。

二.名曲名文,相映成趣

自古以来,文学与音乐就是一对各具情态、各显风采的难分难舍的孪生姐妹。因为音乐与文学都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都是人们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都是陶冶人们性情的熔炉,只不过前者是视觉艺术,后者是听觉艺术罢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前导入中寻找一切机会将美妙的音乐与经典的美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后再以美妙的视觉和悠扬的听觉相互交融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新的语文教学文本之中。

比如,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上课伊始,我将从网络下载的当代著名二胡独奏艺术家贾鹏芳演奏的《睡莲》,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给学生欣赏一遍后,学生都强烈请求我再次播放《睡莲》。

于是,我因势利导,在第二次播放《睡莲》时,要求学生试着合着贾鹏芳优美的二胡独奏的旋律和节奏低声朗读周敦颐的《爱莲说》。结果在美妙的《睡莲》乐音的导引下,学生很快就兴致勃勃地高声诵读起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不用说,在这种和谐、优美、愉悦、振奋人心的集体诵读经典美文的氛围中,我忘记了自己的教师身份,情不自禁地合着学生的诵读浪潮抑扬顿挫地高声诵读起了《爱莲说》。

三.时文导入,与时俱进

鉴于新颖、鲜活、与时俱进的时文元素较之上述导入元素更能快速地引起学生的关注,更能快速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更有利于引导同学们在关注鲜活、富有时代气息的各种时文信息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新课文的学习与探究中来,所以,大凡有一定教学经验并热衷关注时事的语文教师,都会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课前导入中千方百计将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时文融入到新课的导入艺术中,借此激发同学们对语文新课文学习、品鉴、探究、比较的浓厚兴趣。

比如,教学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这篇科普说明文时,当我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向同学们展示了网络报道的《日本人用一滴血成功克隆老鼠可繁殖后代寿命无异》的生物科学研究新进展新闻、《美科学家首次用自体皮肤细胞克隆人类胚胎(图)》及《克隆人技术路线图》等新闻后,我几乎没有说任何一句话也没有做任何的暗示,同学们就非常自觉地走进了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文本,并在自主学习中提出了很多探究性的问题,比如:

1.什么叫克隆?

2.克隆技术利弊如何?

3.你是否赞同克隆人的研究?请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时,我发现学生的发言都带有浓浓的“克隆”学术意蕴,顿时,课堂里充满着与“克隆”科学技术信息息息相关相关的学术氛围。可见。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文导入新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采用上述具有一定艺术含量的导入技巧导入新课,就一定能够为学生构建充满轻松、愉悦、和谐、快乐、智慧、新奇、美丽、精彩等多种审美意蕴的语文教学课堂。

何宝柱,教师,现居安徽安庆。

猜你喜欢
时文爱莲说沁园春
痛风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爱莲说
沁园春·赞中原
谈时文阅读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爱莲说
沁园春 ·春朝送暖
读毛主席《沁园春》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