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丹
摘要:《亭子间嫂嫂》描写了居住在亭子间靠出卖皮肉为生的“亭子间嫂嫂”与各种狎客的往来纠纷,本文从分析“亭子间嫂嫂”的悲惨命运入手,揭示了当时黑暗社会对底层女性的迫害,同时挖掘出被万恶社会毒害的女性身上仅存的一点人性之光。
关键词:周天籁;《亭子间嫂嫂》;人性;现代通俗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01
《亭子间嫂嫂》是现代通俗文学作家周天籁的代表作。该作最初连载于1938年《东方日报》,当时的《东方日报》销路不畅,濒临停刊,可自从连载了《亭子间嫂嫂》,销量大增,是时人人皆知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亭子间里住着这样一个悲苦的女人。1942年《亭子间嫂嫂》有了单行本,在此单行版的5篇序言里,序者皆盛赞了此部连载长篇,可见《亭子间嫂嫂》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当下,从事现代通俗文学史研究的诸位大家,常常把周天籁与何海鸣、毕倚虹、张恨水等并提,恢复了他在现代通俗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亭子间嫂嫂》主要写了上世纪20、30年代上海红灯区会乐里一个私娼的平常生活。当时的著名小报写手陈亮曾为该作首部单行本作序,他在序言里评价“亭子间嫂嫂”是沦落在活地狱里的女子的代表,可见,亭子间嫂嫂并非是生活在上海底层社会里有着悲苦命运的女人的个案,而是群像。然周天籁匠心独运,从这群像中选取了一个极有个性的典型,以流浪文人的身份进入作品,和这个风尘女子惺惺相惜,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为读者展现了光鲜亮丽的上海背后一直存在的“生死场”。
作品的主人公“亭子间嫂嫂”原名“顾秀珍”,她自我介绍时说自己的名字是“清秀的秀,珍珠的珍”,加之作家朱先生初见她时的一段描写,瓜子儿脸,弯弯的眉毛,水汪汪的秀眼,鼻梁不高也不低,一张嘴巴小小的,口红涂成菱角形。这样一位如花美眷,仿佛真若一颗秀丽脱俗的珍珠,然造化弄人,如此的可人儿,居然是个遭人鄙夷的私娼。每个命运悲苦的美丽女子必有一段辛酸的身世,顾秀珍也不例外,她本是淳朴的农村女孩子,来到上海当女工,却遇上工厂倒闭,家中还有一个残废却喜吃“黑饭”的父亲需要供养,她只能走上了靠出卖色相“挣生活”的不归路。自那以后,顾秀珍不再是“秀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亭子间嫂嫂”。在这个小小的亭子间里,她开始了与各种狎客的周旋,亭子间就无形中成了广阔社会的缩影,虽是这小小的一角场景,却详尽地展现了上海社会的各色人物和各种事件。
亭子间嫂嫂作为周天籁着力塑造的人物,具有非常鲜明的人物性格。她聪明伶俐,社会经验丰富,在各种狎客之间游刃有余。她有风尘女子的贪婪和辣手,敲诈狎客的钱财毫不留情,如她与富翁石春波交好时,为了钱财答应嫁于石做“六姨太”,所敲钱财不可细数,进入石家之后,却因无法适应豢养的生活,重新回到了亭子间,这一去一回,演尽了风尘女子的薄情。然而,大多数时候,亭子间嫂嫂身上所流露的还是下层社会女性的善良天性。如她向朱先生讲述自己与大学生薛景星同居时,两人情意浓浓,她既渴慕这种生活,又考虑到自己出身卑贱,常常规劝薛景星不要顾念自己这种命苦的女子,坦言能与对方做个朋友就已满足,万万不可为了她把家庭吵得不得安宁。句句情意缱绻,说到动情时,竟然泪眼婆娑,这是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真情流露,然现实却异常残忍,最终她与薛景星还是因经济问题无奈分手。又如,她还曾苦口婆心的劝慰过另一位青年邵茜萍,说道“你现在还年青,还没有结过婚,前途岂可限量,那能可以专事在外面荒唐为正经呢?”①这句句中肯之言俨然不是一个妓女会有的说辞,倒像是一个心地纯良,又满怀抱负的进步女性,无怪乎邵茜萍对她一片深情。与她萍水相逢且又有文学修养的汤南阁称她“淤泥中一朵莲花”,“空谷幽兰”,汤南阁这番赞誉虽有些言过其实,但也不无道理,能让汤南阁这样的文人雅士只倾心于她的素养,“亭子间嫂嫂”在某个瞬间又变回了那个还是小女孩的“顾秀珍”。
社会不会允许娼妓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它以自己的残忍创造了娼妓,又彻底毁灭她们作为人的权利,她们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是非常艰难的!“亭子间嫂嫂”也曾为改变命运做过尝试,她想要结婚,但一个妓女要从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会邪恶势力的玩弄和惯性思想的毒害,使她活在一个肉眼看不见的无形牢笼中,加上她终年沾染奢华浮嚣的习气,品格上形成了缺陷,旧社会已经将她塑造成了一个不能靠双手劳动的人,致使她失去了实现理想和追求的途径和手段,诸多原因夹杂在一起,她的从良梦终于还是破灭了,她只能成了逃妾。周天籁在写到亭子间嫂嫂最终命运的时候,采用了决绝的手段,他为这个曾经艳羡无数人的娼门女子设计了一个死于难产的结局,死之前钱财尽数被人所骗,生活困顿到以吃山芋皮存活,跟一个乞丐无异。“旧社会限制她,使她像一只苍蝇,扇动着翅膀想奋飞,可是飞了一圈,她还是停在老地方——那个出卖自己肉体的亭子间,一直到她飞不动为止,到死为止。”②文章的结尾处,周天籁特别写了“排门板”扬言要为亭子间嫂嫂报仇的小细节,得出的结论却是“你要替她报仇,除非先从改良这万恶的社会着手,否则你还是免开尊口!”③这短短的结论,一语中的,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万恶的社会,给世人以警醒,也给这无情社会以痛斥。
周天籁在作品开篇卷前里有这样一句话“这里我告诉你一个卖淫妇的斑斑血泪,使你知道一切神女非人生涯的痛苦,亭子间嫂嫂只不过恒河中砂砾之一粒而已”。④周天籁为这样一粒小小的砂砾写挽歌,写她在卑贱和污秽中尚存的强大人性之光,这正是小说中最令人心动的地方,也是周天籁对人性美的最后一点寄托!
参考文献:
[1]周天籁:《亭子间嫂嫂》[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12
[2]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4
[3]周天籁:《亭子间嫂嫂》[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12
[4]周天籁:《亭子间嫂嫂》[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