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014-02-25 00:09蔡芃玺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探究

蔡芃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082-01

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每个学生不但在课堂内学得主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引导发现,注重探究尝试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如教学《麻雀》,我讲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麻雀”从而体会了伟大的母爱,随即有一个学生胆怯的说:“课文里并没有说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微笑的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时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被激活,大家再次深入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亲子之情。

二、加强学生研究意识的培养

1.自主预习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既有利于让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开发学生的智力,又有利于从开发智力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通过预习,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通常,课堂预习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一是通读感知。即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二是再读理解。即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主题思想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三是细读探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2.自主质疑

这个阶段是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自主质疑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具体可分为以下内容:一是讨论文章的各段是怎样具体叙述的;二是讨论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领会中心思想;三是讨论文章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联系,了解写作思路。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讨论,肯定正确观点,排解学生的疑惑,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迅速地进行判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内部潜在力去获取知识。

三、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在教师的教学中,要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四、放手实践,养成探究的习惯

自主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并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平时撰写的传统的流水账式的日记变为“探究式日记”,即把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随后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逐日跟踪记录。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把平日所得整理成小文章。一篇篇文章连缀起来,就形成了探索的脚步,循着这样的足迹,学生也就会一步步走上了成功的阶梯,并养成了探究的习惯。

五、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必须考虑学生的主动权和选择权,题目的类型由以往的习题化转为生活化和实用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掌握的知识去发挥想象,自主设计,独立完成。教师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禁锢他们对问题的自由理解和自主选择。

六、警惕自主性学习的误区:自主成了“放羊”

自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把实践和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但如果对“自主”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就会出问题。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要求,漫无边际的反复看,反复读;有的教师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挑,如喜欢哪一段读哪一段,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也由学生自己定,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种现象表面上是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实际上变成了“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这是不可取的。

总之,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每一位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创设了极好的情境。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循循善诱,我们的学生就会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自主、探究学习的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