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军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026-02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学中,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搞清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释疑解难、乐于析疑拓展。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会探索、会创新,并不断去探究、发现和发展,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化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和探究能力,养成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重加强问题意识的教学,重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活动中。
一、激疑启发,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产生问题意识,引发创新思维火花
高中新课标强调转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获取或主动获取知识,并把学生活动引向有利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激疑,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引导他们在生疑、质疑的循环往复中,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矛盾运动中,探求新知,激发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产生问题意识,大胆进行创新。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告诉我们学习需疑的道理,生疑质疑是创新之母。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高中化学《钠》一节中,引导学生:①钠保存在水泥状态的物体中,是什么?②用什么来取钠,为什么?③取后放在什么上?④为什么可以切取?如何改进实验可以观察其在空气中的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做,就能开拓思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培养他们探索问题的意识,就能促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增知识,学得生动活泼;就能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问启发,使学生善于释疑解难,深化问题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目从师、不盲目从书、不迷信权威。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启发思维,有利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更应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问,就是要求教师抓住实验的重点、难点、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巧妙提问,“一石激起千重浪”打破脑海的平静,唤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紧张而有趣的思维活动中去寻找答案,索取新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精心设计每一问题,因为教师新颖独到、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敏感的问题意识。通过探因求果、正反对比、逆向思维、突破定势等方法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深化问题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展开讨论,使他们产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引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有关燃烧和缓慢氧化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必要条件后,教师可进一步设问,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如何才能燃烧?对铜片上的红磷学生很快就会解答,而对水中的白磷,学生因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只会回答将其拿出水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肯定后,再问“如果不拿出水面,还能用什么方法使其燃烧呢?”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讨论,使他们产生探索的欲望。然后,再用实验加以验证,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机会,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勇于探究,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紧接着再提问:“根据以上燃烧条件你能找出灭火的方法吗?”通过对学生反复的提问,既深化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又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和升华。
三、情境启发,使学生乐于析疑拓展,发展问题意识,丰富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学习,讨论问题,没有居高临下的压迫感,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未知的化学定律、原理前置于事实,展示化学知识非凡的魅力。使学生产生疑问,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原因。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探究性教学,留给学生开放性空间,有利学生新思维的培养。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借自然的或人为的具体实验情景,再现形象,使学生在实验中受到情境的熏陶感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反映,唤起学生的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积极的思维活动源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独特的效果和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是伟大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庄严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始于问题。爱因斯坦曾说:“发现问题可能要比问题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逻辑或实验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老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更没有创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化学实验创新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体现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关键问题,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发现问题,尤其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之一。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