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引兄
摘 要: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首先,要精心预设,促进生成;第二,要创设情境,催化生成;第三,要弹性预设,使之动态生成;第四,要随堂捕捉契机,及时生成;最后,教师要灵活驾驭教材,整合资源,有效生成。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预设 生成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教学需要生成,也需要预设,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生成实现价值。《思品》课的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它体现了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但不能刻意追求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某一主题下充分参与、体验,在自己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通过这些活动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目的。
一、精心预设,促进生成
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没有预设就没有秩序,没有预设就没有规范,没有预设就没有确定性。教师预设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包括对课堂教学可能产生的走向,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变数等因素的预先思考与相关的应变策略。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除教材书编排的图片、主题文、旁白、小资料对话外,教师还设计了一组幻灯片,学校花圃里的一株被同学折断的花枝,正在向同学哭诉他的不幸遭遇,并向同学们求救。教师通过这组图片中的一些对话,让学生懂得学校的花圃为我们的学习和学校的环境起到了美化作用,懂得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独立的生命体,要相互关爱,应当珍爱他们、珍爱生命、肯定生命、尊重生命。这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植物,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出现哪种情况,每种情况应如何处理,并事先做出相应的安排,但教案不应是僵化不变的,而应该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
二、创设情境,催化生成
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接受道德形象的熏陶感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孕育道德情感的土壤。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引入情境,导入新课,揭示主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情境,才会在课堂上催化生成。
三、弹性预设,动态生成
苏霍娒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存在于能遇见到所有细节,在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树立预设迎接偶发事态的心态。教师要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了解的学生水平、思维特征等情况预先设计的预案,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只有这样设计课堂教学,才不会在课堂中手足无措。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课《爱在屋檐下》,大家都在夸自己的爸爸妈妈怎样工作,怎样关爱自己,怎样为自己付出了许多辛苦,自己要如何敬爱自己的父母,一位学生突然说:“我恨我的爸爸妈妈!”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了。原来这位学生两岁时,父母离异后就双双外出,后来都在外地建立了家庭,再没有管过他,他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我走了过去,轻轻地抚摸着这位学生的头说:“那么,你现在就说一说你的奶奶吧。”当这位学生夸完自己的奶奶后,老师把学生的头揽在自己的怀里,亲切地说:“孩子以后可以把我当成你的妈妈,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委屈,你都可以找我说,好吗?”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掌声。
四、捕捉契机,及时生成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教学是一次次活跃思维的碰撞。好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和充满变数的,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不曾预设的精彩,教师应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的一颗流星。教师要启动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教学即兴预设,促进教学的进一步生成。
五、整合资源,有效生成
新课程呼唤智慧型教师,需要教师灵活驾驭教材,教师与教材之间要形成同构与异构的关系。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力》,由于教材呈现的主体和画面离学生生活的环境比较远,教师对教材做了学习资源的开发,寻求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教师播放了学校班級选举班长、生活委员等班干部的画面,并及时开展作为班集体的主人和所拥有的权力的讨论,进而拓展到课本上关于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力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作为国家的主人所拥有的权利及所要承担的责任。以生活为本,从教材走向教材,是建立在对文本深入的解读和对学生准确的分析之上的。有效的生成是教师预约的精彩,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是课堂动态的平衡,是富有灵性的召唤。在预设与生成的理念下,经教师的精心预设引发课堂的动态生成,以教师不断反思实现专业化成长,一定会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