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芹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学生“一听就懂,一点就会,一做就错”。我们给这些学生的评价就是粗心、马虎。殊不知,这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所导致的结果。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一、认真阅读,全面理题
读题是解题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起点。学生通过读题,明确题意,能为下一步解题做好准备。
(1)理清题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地调整读题形式,并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可以自由读、同桌读、齐读等。读题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把题目读通读顺。
(2)做好标记。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3)看懂图文。很多的数学问题总是图文结合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一些直观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要在适当时候安排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本的插图或关键文字。
二、悉心观察,指导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增强审题意识,明确审题重要性。渗透给学生审题的方法非常重要。如课堂上教师先示范读题方法,学生边指边读,强调多读,弄清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遇到不懂的及时做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的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同时,有些问题还要做好如下工作。
(1)依题画图。数学中很多几何问题,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发挥思维能力,运用正确的作图方法,准确地画出必要的图形,为解题提供直观帮助。
(2)建立数模。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直接服务于生活、生产建设等领域,体现数学的真实价值。而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如增长率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率计算等要建立方程模型;航海、坡比、燕尾槽、大气压与地势的高低等问题要建立解直角三角形的模型。不同类型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模型化、数字化,是解决很多问题的一种快捷方法。
三、勤于动脑,形成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能力。①教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②教师要适时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思考习惯。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新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
總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必须从审题开始。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丁庄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