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燕 叶蓓 李欣嘉 谢馥羽 唐莅鑫
摘 要: 骨髓捐献者在捐献前悔捐,最终导致白血病患者生命消逝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介绍了大学生设计的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市民对骨髓捐献的认知情况,得知只有10.68%的被调查者知道骨髓捐献的最佳年龄范围是18~55周岁;53.02%的被调查者知道骨髓捐献的方法需在外周血中抽取100~200毫升含有1%左右浓度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3.10%的被调查者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需1~2周,捐献部位的造血干细胞才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5.98%的被调查者愿意毫不犹豫地捐献骨髓。通过调查,得出结论,部分市民对骨髓捐献认知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 骨髓捐献 认知度 大学生 网络调查 宣传策略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由于骨髓捐献者在捐献前悔捐,最终导致白血病患者生命消逝的案例。这引起了大学生课题组同学的关注,目前骨髓捐献的悔捐率为20%~30%,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骨髓捐献者在捐献前悔捐,导致他们失去当初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热心呢?是对骨髓捐献不了解?社会的影响?还是自身心理原因?
我们课题组的同學在掌握了一些基本医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查找了大量资料,对骨髓捐献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打算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了解市民对骨髓捐献的了解有多少,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捐献者悔捐?同时也通过此课题的调查研究,向市民宣传和普及骨髓捐献的基本知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骨髓捐献的相关知识,让人们了解骨髓捐献的过程,消除疑虑,为拯救生命作出贡献。
1.课题研究背景
2010年厦门大学统计方案设计大赛参赛队伍“ABD统计量”团队完成了“我国代表性城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统计调查,得出了“供求缺口非常巨大、人们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志愿者反悔率较高”等结论。
2.课题研究过程
(1)网络搜索
课题组成员搜索得知,我国每年有400多万患者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患者,全国每年就新增4万人,其中百分之五十的患者是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壮年和儿童,因白血病死亡的人数达3万人以上。由于我中国独生子女较多的特殊国情,人们如果患上了白血病,没有亲兄弟姐妹可以为之配型,如果有配型的话,大约HLA配型成功的几率在25%左右。非亲缘关系的人与患者配型成功的几率大约在20万分之一。可见能够得以配型成活的患者是非常幸运的。
(2)广泛宣传
首先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题研究,建立QQ讨论群:154744231,在提高电脑操作技术的同时,讨论实践过程。应用所学的解剖生理学等知识,了解骨髓捐献的相关知识,撰写宣传广告,印在广告袋上,作为调查时的小礼品分发给被调查者,帮助市民了解骨髓捐献的相关知识,提高市民的认知度,使更多的市民加入到骨髓捐献的队伍中,挽救更多白血病患者的宝贵生命。
(3)问卷调查
根据网上及图书馆的相关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十三题全部为单选,其中前三题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主观题为两个问答题,主观题为选填内容,被调查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填写。设定问卷必填内容完整,客观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有效答案。
预调查问卷设计后,分别进行两次预调查,一次在校内,一次在校外,每次预调查后对问卷进行分析,修改问卷,弥补问卷设计中的不足。两次预调查后设计正式的《骨髓捐献认知度调查问卷》。通过在人员密集处发放,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及时回收,同时在“问卷星”网站上公开问卷,通过微博、QQ群吸引苏州网友填写。“问卷星”网络问卷的网络调查(http://www.sojump.com/jq/2413230.aspx),延伸并扩大了我们的实际调查范围,有效扩大了样本容量,帮助分析较为客观、真实的结果。
(4)结果分析
调查对象涉及学生、工人、农民、白领等各年龄层次的苏州市民,地点为车站、码头、商场等人员密集处。
在苏州市范围内随机向市民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当场回收。网上问卷通过识别,回收苏州地区内回答的问卷。使用Excel初步分析数据,网上网下共回收问卷2019份,其中有效问卷19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7.13%。被调查者的男性占46.47%,女性占53.53%。被调查者的职业有:农、林、牧、渔业占3.25%,采矿业占1.08%,制造业占2.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0.88%,建筑业占7.84%,批发和零售业占1.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1.29%,住宿和餐饮业占3.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2.89%,金融业占4.54%,房地产业占3.4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1.2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5.4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1.3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2.68%,教育占4.74%,卫生和社会工作占17.0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1.8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2.42%,国际组织占0.93%,其他占28.78%。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布涵盖了国家统计局划定的全部职业大类。被调查者年龄为18周岁以下占4.18%,18~25周岁占49.30%,26~30周岁占20.27%,31~35周岁占12.33%,36~40周岁占4.59%,41~45周岁占3.51%,46~50周岁占1.96%,51~55周岁占1.81%,56~60周岁占1.08%,61~65周岁占0.67%,66~69周岁占0.10%,70周岁以上占0.21%。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68%的被调查者知道骨髓捐献的最佳年龄范围是18~55周岁,有51.16%的被调查者知道苏州市志愿者骨髓捐献需要到市红十字会登记报名;53.02%的被调查者知道骨髓捐献的方法是需在外周血中抽取100~200毫升含有1%左右浓度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23.10%的被调查者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需1~2周,捐献部位的造血干细胞可恢复到正常水平;40.74%的被调查者认为白血病发病率最高的是儿童。
49.02%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捐献造血干细胞,最愿意了解的是对健康的影响,30.07%的人认为造血干细胞捐献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家人的反对;46.88%的被调查者认为造血干细胞捐献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影响自己的身体;41.21%的被调查者从媒体上了解骨髓捐献;26.51%的被调查者从一些有关的医学杂志了解骨髓捐献;52.76%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捐但必须和家人商量,48.99%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捐献骨髓;20.17%的被调查者采取被动态度,别人捐我就捐;23.5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捐献骨髓;17.79%的被调查者表示将听从家人安排。只有5.98%的被调查者愿意毫不犹豫地捐献骨髓。
3.课题研究启示
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民对骨髓捐献有一定的了解,且超过一半的人群愿意捐献骨髓,但对于骨髓捐献仍有一些顾虑,担心骨髓捐献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有家人会反对等。
同时在主观题中我们发现,有部分人认为骨髓捐献应该有偿化,根据国际红十字会运动的宗旨和各国骨髓库的惯例,捐献骨髓是自愿无偿的,所以我们应该宣传、提倡无偿捐献骨髓。主观题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目前骨髓捐献宣传力度不够,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课题组成员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利用自身的知识,告诉更多的人要正确地看待骨髓捐献。
基金项目:2012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一般项目
“苏州市民骨髓捐献认知度调查”,项目编号:818。
指导教师:孙晓燕 叶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