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龙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114-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里,都需要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当然也就离不开社会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共同的生活准则,也就是公共道德,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来遵守。正如,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样,否则社会就乱套了,那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假如公共交通秩序,如果人们不去遵守它,那么我们过马路时就会非常危险,现在的酒后驾车,造成了多么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啊。上公共汽车也需要遵守先下后上的秩序,否则,该上去的上不去,该下来了下不来,那又会耽误多少事情呀。人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将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很多好处。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和谐更美好。
我年级结合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钓鱼的启示》一课,开展了周三的“自觉遵守道德”的实践活动。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让学生罗列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小事。
2.引导学生对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小事利弊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对照阅读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深刻领会“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含义。
4.让学生以詹姆斯·兰费蒂斯为榜样,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5.让学生明白加强道德修养是从每一件点滴小事开始的。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把罗列的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小事,与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中列举的事例进行对比。明白“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牢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并在实践中实施。
四、活动准备
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文章一人一份。
五、活动实施及其过程
1.引入活动项目
教师借故找话题到学生中和学生交谈(可以是老师自我介绍,也可以找其他话题),有意将学生的学习用具碰落在地,并装作不在意走过去。很自然地把与学生交谈的话题结束后,让学生评价教师碰落学生用具一事。有的学生认为:老师不是有意的没什么。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做的不对,应该给同学捡起来……放手让学生发生争论起来。教师对学生争论对与错不予肯定并因势利导揭示活动主题。
2.揭示活动主题:我与小事
3.学生展开活动
(1)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谈论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像老师今天碰落学生学习用具这样的小事。
(2)让学生罗列在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像老师今天碰落学生学习用具这样的小事。
(3)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借了别人的笔写了忘记了还给别人;匆忙中拿了别人的东西用了别人没发现,自己也没有还;在上学、放学途中捡了东西没有还给别人也没有上交;有时在家里没经家长同意拿钱……
4.引导学生针对上述罗列的一件件小事展开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
(2)分组汇报
学生:这都是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不得什么;别看这一件件小事,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总是不够好;
老师:为什么不够好呢?
学生……(不好回答或回答不上来)
5.对比实例
(1)引导学生阅读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
(2)交流名人道德抉择故事:如“按次序理发”。
①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②学生阅读詹姆斯·兰费蒂斯的《钓鱼的启示》。
(3)再次让学生讨论。
6.组织学生汇报明白道理
这罗列的一件件小事,并不是“小事”,而是涉及到道德的实践问题。詹姆斯·兰费蒂斯之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不被像遇到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所诱惑,是因为他始终牢记着父亲曾告诫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得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六、活动小结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前曾遇到过或经历过了一件件并非起眼的小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遇到或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那么我们就以詹姆斯·兰费蒂斯为榜样,并牢记他父亲告诫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从现在开始做起吧!
(责任编辑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