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

2014-02-25 23:30杨秀芝
黑河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课文

杨秀芝

语文教学绝不单纯是语言与表达,它还包括德育内容的方方面面。学生通过学习语文了解和初步掌握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性,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道德、情操和意志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德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循教学规律。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坚持阅读理解和悟道明理的统一性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发挥教材的德育因素是语文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先是“有意”。如教《小站》一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课文有条理地描写“小站”的“精心布置”,告诉我们什么,细细体味,“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的含义,使学生感受小站服务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心意。“有意”就是不会把这篇课文仅仅看作是一篇学习描写环境的材料。再是“有机”。只有“有机”,语文教学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小学语文德育的规律与阅读教学的规律是一致的,阅读以理解开端,德育的规律是先悟道理。从课文内容入手,进而悟道明理,阅读理解和思想品德教育完全可以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之中。在剖析课文语言文字表达、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调动他们的感觉和知觉,对课文中表达较深刻的词句、段落咬文嚼字,品味揣摩。如词句教学,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首先请学生把小壁虎借尾巴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然后问什么叫“行吗”?学生回答:“行吗”就是“好吗”,就是“好不好”,就是“可以吗”。教师又问,小壁虎每次说话干嘛都要用“行吗”?学生说,小壁虎说话很和气,每次用商量的口气向别人借尾巴,说明很有礼貌。这样教授既教了“行吗”的用法,又教育学生要懂礼貌,两者统一得很好。

二、教学过程和方法富有情感性

语文德育必须有情感的参与。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来说,不仅要从思想上懂得道理,而且需要情感上受感染,晓之以理还需动之以情。以语文德育功能的特点来说,主要途径是以情感人。以学生的阅读心理来说,学生是带着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阅读课文,具有参与性、共同创造性的特点。如果语文教学只是对课文德育因素做理性分析,尽管分析得十分彻底,学生仅接受了某些道理,不会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不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也不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和德育规律。

教育要富有情感性,应做到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引导学生随文入情,使学生受到课文中高尚、健康的思想情感的感染。这一点是语文情感教育的基础,也最重要,情感不能外加,亦忌矫揉造作。如《猫》一课,“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猫在稿纸上踩印的只能是几个脏脚印,怎么是“几朵小梅花”呢?从作家的创作过程来说,是喜爱猫“温柔可爱”的情感推动了美的想象,这才能有美妙的文字表达。二是教师要以情激情。教师要通过教学语言、体态和表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学生。三是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创设情景,采取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如采用图片、幻灯、录音、电脑、环境布置等手段创设形象或烘托气氛。教学实践证明,提高课文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与审美教育联姻。

三、善于把握教育的适时性和适度性

语文德育必须坚持真实原则,贵在针对学生真实思想适时教育,学生真实的思想是一种矛盾的反应。《送雨衣》一课有句子“夜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教师要学生用“夜深了”说一句话,学生说“夜深了,妈妈还在做手工贴补家用”。夜深了,正是一般人睡眠休息的时候,可是敬爱的总理还在操劳国家大事。总之,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对象思想反馈的信息中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随机施教,这种契机往往稍纵即逝,教师应有教育的机智。

四、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但他们不能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对教师的教育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只有符合学生愿望的教育他们才乐于接受。教育效果大小往往取决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精神活动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交互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评议中对思想品德和知识能力等方向相互激励,相互教育,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五、发挥教师思想品德和学识修养的示范性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是提高语文德育效果的关键。教师要有明确的育人意识,重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调动学生受教育的主动性,创设德育的环境,重视自身的示范性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榜样,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学识水平时时影响着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解读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评价等,无不具体地体现着自身的意识态度,只有情感倾向一致的时候,才能打动人。生活里难免有牢骚,教师也不例外。但是教师如果借教学活动向学生发泄,就会从根本上抵消课文的教育意义。值得探讨的是语文德育还有赖于教师的学识修养,因为语文德育不能孤立进行,必须与语文训练有机统一。

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背课文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