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煜阳 任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两个“以”字(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确立了“综合与实践”学习的性质,也决定了把握该类教学的基本脉络。“以问题为载体”的内涵,在第一学段主要表现为“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这里所说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容易理解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如何有效设计与实施“问题”是综合与实践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在“制作年历”一课教学中,就紧紧围绕“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收到良好效果,下面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课堂简述
(一)生活问题引入,感知年历基本要素
1.谈话:今天是××年×月×日星期×?(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2.交流:平时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信息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电脑、日历、年历上的日期图片)
3.讨论:如果要制作一份最简单、最朴素的年历,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年份数、月份数、星期数、日期)
(二)进入问题思考,关注年历关键信息
1.不提供任何信息,要求6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2013年年历。
合作要求:(1)6人小组合作完成12个月月历。(2)把完成的月历粘贴在卡纸上制作出年历。(3)限时10分钟。
2.一两分钟后,学生提出问题:没有2013年的信息,无法制作年历。
3.组织讨论交流:需要提供什么信息?你有什么用?
有学生提出“想知道2012年的12月最后一天是星期几”的问题,认为知道了这条信息就可以知道2013年的1月1日是星期几。
有学生提出“想知道2013年任意一个月的1日是星期几”的问题,认为知道这条信息就可以推算出每个月的星期数。
4.教师提供2013年每月1日的星期数信息,学生制作年历,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互动点评。
6.讨论:在制作每个月的月历时,除了知道1日是星期几,你还要知道什么信息?(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每月天数,组织回忆各月的天数)
7.根据“1日是星期几”“每月天数”等信息,小组校对检查。
8.交流:生活中年历有什么用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说明:老师今天来这里上课就提前在年历的4月26日上标注记号,年历还可以记事。
(三)制造问题冲突,强化推算策略
1.月历排序问题。
(1)谈话呈现:小明一组的同学制作了2016年的年历,当他们做好12个月的月历后,发现忘记标上月份数了。你能帮他们排一排月份数吗?
(2)系列讨论:
①应该先找哪个月?为什么?
根据学生“因为只有2月才会有29天,所以先找2月那张月历”的回答,呈现并标注2月。
②接下来找哪个月?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2月1日是星期一,推算出1月31日是星期日,找到最后一天是星期日并且是大月的月份数;
根据2月29日是星期一,推算出3月1日是星期二,找到第一天是星期二并且是大月的月份数。
(3)同桌合作完成月历排序,集体校正。
2.补充月历问题。
(1)谈话呈现:小红一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份精美的2012年的年历,可惜有一天被墨水染黑了。你能帮他们恢复4月份的月历吗?
(2)同桌讨论。
(3)交流方法。
①根据3月31日是星期六,推算出4月1日是星期日,然后往后推算4月份其他日期星期数。
②根据5月1日是星期二,推算出4月30日是星期一,然后往前推算4月份其他日期星期数。
(4)教师点拨:可以根据今天的日子来想吗?
学生发现,根据“今天是4月26日星期四”的信息推算其他日期星期数。
(5)小结:要制作出每个月的月历,只需要知道其中任何一天是星期几就可以了。
(四)总结梳理问题,安排课外作业
1.讨论交流:今天我们一起做年历、排年历、补年历,你有什么收获吗?
2.课外作业:课后选择你喜欢的年份,找到需要的信息,制作一份更加精美的年历。
二、课后反思
与其他“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相比,“制作年历”知识点略为单一,主要是应用“年、月、日”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为了防止单纯的实践操作或单纯的知识回忆,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基于问题,将问题思考贯穿于整个实践操作过程,力求凸显“以问题为载体”的内涵。
(一)实践操作思考并行,感受数学生活内联
“年、月、日”的知识虽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对两者之间内联性的感知,学生还是缺乏自觉性的。如何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唤醒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体验,就需要对承载“年、月、日”知识的年历设计问题进行关注,引发学生了解其现实意义。在课始,教师提出“今天是××年×月×日星期×”“平时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信息的”等拉家常式的问题,亲切自然地引入年历这一主题。紧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要制作一份最简单、最朴素的年历,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这既是对学生年历生活经验的一次探底,又是对年历基本要素的一次点拨,为后续制作年历做好学习准备。在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年历完成后,又一次组织讨论“生活中年历有什么用呢”,与课始的问题形成回应,使学生对制作年历的现实意义、年历的广泛应用得以充分感知与体验。
面对一项实践性任务,学生往往会因急于操作而缺乏思考的自觉性与灵敏性。在小组合作制作2013年年历时,教师不露声色地只呈现了合作要求,没有提示制作年历方面的任何信息。刚开始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对年历制作的重要性,一两分钟后学生自主发现缺乏信息无法制作2013年年历。这种陷阱式的体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实践操作是需要思考的,年历的制作是需要年、月、日的知识信息来支撑的。在“需要提供什么信息?你有什么用?”的讨论中,学生体会到制作年历需要的信息不在于多,而在于关键信息的截取和知识之间的推断。在这种“操作—思考—操作”略带曲折的体验进程中,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和相关的条件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萌生和形成。
作为综合与实践活动另一要素的“自主参与”,在第一学段中主要表现为“实践操作”。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提供给学生较为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保证一定的活动性。在制作简易年历活动中,安排了10分钟的小组活动,各组都能顺利完成简易年历的制作,从中体验了动手操作的乐趣,并在作品展示互动点评中分享了实践的成果。
(二)问题解决策略探讨,加深所学知识理解
“以问题为载体的内涵”,第一学段要求表现为“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完成年历作品的制作,是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的重要一环,但不足以构成挑战性数学问题。如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就需要对设定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作出追求。
为此,教学中特意设计了“排月历”“补月历”活动。在延续制作年历的情境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算,从动手实践操作递升到推算策略探讨。在“排月历”推算中,通过“先找哪个月”“再找哪个月”等问题,帮助学生调取2月份、大月、小月等知识,这里的调取不仅仅是记忆性巩固,更多的是一种理解性运用。在“补月历”推算中,在学生根据相邻日期进行推算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提出“可以根据今天的日子来想吗”的引导性问题,完成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点拨小结。因为较为成功地设置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面临这些推算活动,兴趣盎然并乐此不疲。
“综合与实践”探索的问题本身应该具有生活性、综合性、挑战性。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问题的综合性、挑战性必须是基于学生实践操作基础上的适度拓展,问题过难或过于抽象都不利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只有设计出基于学生学情并集生活性、综合性、挑战性为一体的好问题,学生才有可能选择信息、分析信息,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凸显“以问题为载体”这一本色。
(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315500
浙江省奉化市锦溪小学 315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