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意识流小说《达罗卫夫人》文体学分析

2014-02-24 07:13凤群
山东外语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卫夫人伍尔意识流

凤群

(合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基于语料库的意识流小说《达罗卫夫人》文体学分析

凤群

(合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语料库文体学是将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式与文体学研究相结合的新兴研究领域。基于语料库文体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词表、主题词和词簇的检索,分析了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罗卫夫人》中叙述视角转换的语言特征,包括标点符号、人称和时态的变化、句法变异等,呈现人物意识流动性、混杂性、呈现性的特点,反映了伍尔芙“想象的存在比外在现实更为真实”的写作原则,证实了语料库文体学的量化检索和分析方式在文学批评中的强大功能。

《达罗卫夫人》;语料库文体学;词表;主题词;词簇

1.0 引言

上世纪20年代,英美意识流小说在西方文坛异军突起,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具特色、最富有创造性的文学载体。意识流小说通常表现为非理性的、不受制于任何逻辑秩序的、支离破碎的语言片断,以极大的随意性、跳跃性以及不连贯性表现思想流动性、混杂性、呈现性的特点。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凭其独特的女性叙事话语成为了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25年出版的《达罗卫夫人》是伍尔芙意识流小说风格成熟的标志,伍尔芙运用多种意识流创作技巧,尤其是运用了独特的视角叙述方式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长久以来对《达罗卫夫人》的研究仍秉承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倾向于直觉性推断。“语料库文体学是将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式与文体学研究相结合而催生的新兴研究领域”(卢卫中、夏云,2010:47)。语料库文体学研究利用文学作品语料库和语料库分析工具,通过用词分析、文体特征分析、情节分析等统计分析来提炼文学修辞、文学叙事的规则,考察作家的语言特点、主题表达和写作风格。本文旨在用语料库文体学的方法研究《达罗卫夫人》的文体特征,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弥补以往研究中定性分析的不足,以更好地欣赏伍尔芙在意识流小说中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审美效果。

2.0 文学语料库的设计和研究方法

与其他文体相比,文学语言是最复杂的文体,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得体性、生动性和独特的风格。文学作品的鉴赏离不开对其语言的琢磨和推敲,特别是语篇中重复出现的语言现象,对文学作品中高频语言模式的研究能够揭示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还可以揭示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语料库文体学是通过语料库强大的检索能力描述文学文本重复语言模式的新兴研究领域,“显现隐含的结构,同时激发人的想象力,并检验文本对读者的感染力”(杨建枚,2002:56)。对于具体的文学文本,研究者以作品的文体功能为切入点,通过语料库检索软件对文学作品相关的词汇-语法模式进行客观、详细的描述,以验证直觉。“语料库量化数据能够提供比较信息,要理解特殊用法,就有必要先了解普通的、常见的用法”(Stubbs,2005:5)。以参照语料库为范本,运用语料库软件Wordsmith 5.0的词表生成(wordlist)、关键词(keyword)和词簇(cluster)检索功能,就可以实现对文本的总体特征分析:词表可以让我们了解有关文本内容的信息,关键词可以确定文本的关键信息,而词簇分析是甄别作家风格的行之有效的工具。

作为伍尔芙的经典之作,《达罗卫夫人》显示了伍尔芙对意识流小说的娴熟应用和叙事手法的成功探索。本文以现代文体学的理论为基础,借助语料库软件Wordsmith5.0,拟从表现层、词汇层和句法层三方面分析该部作品的文体特征,力求更加客观地再现该作品的叙事手法和主题意蕴。作者首先建立了《达罗卫夫人》电子语料库,从因特网下载该小说的英文原著,将小说按照章节分成了八个部分,对语料文本清理归类之后,该语料库包含了64772个形符(词在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同时选取LOB语料库(由英国Lancaster大学、挪威Oslo大学与Bergen大学联合建立的含100万的英国英语语料库)中K-R部分语料作为参照语料库,这部分语料包含了一般小说(GF)、侦探小说(DF)、科幻小说(SF)、冒险小说(WF)、爱情小说(RF),涵盖了同世纪小说的各种类型,总形符数为265750。对两个语料库用Gotagger进行词性附码,借助Wordsmith5.0对两个语料库进行词表、关键词和词簇检索,从表现层、词汇层和句法层进行文本分析,用卡方检验测试两个语料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3.0 基于语料库的《达罗卫夫人》的文体学分析

通过对语料库的检索发现,在《达罗卫夫人》创作中,伍尔芙总是有意违背一些英语语法的传统标准和基本准则来组织叙事和描写人物的各种意识,包括他们的感觉、回忆、印象、联想和反思等。为实现叙述者、人物个人和人物之间多元视角的自然转换,她运用了标点符号、人称和时态的变化和句法变异等语言手段。以下从表现层、词汇层和句法层进行探讨。

3.1 表现层分析

表现层主要涉及书写系统,即标点、拼写、排版、字母、及段落结构等。本文主要考查《达罗卫夫人》中的标点符号。标点对于作品的结构和组织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标点符号的规则根据语言、地点、语体、时间有所变动,所以具有文体意义。在陈述句中,逗号用来分开词或者词组以进一步澄清,分号用来分开一个长句中一系列具有联系的词组,而句号用来标志句子的结束。其他标注句子语调的符号还有感叹号、冒号、引号、省略号和破折号。运用Wordsmith 5.0的Concord功能可以实现对对比语料库标点符号的检索,结果如下表:

表1 《达罗卫夫人》语料库与参照语料库 LOB中的标点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达罗卫夫人》语料库的标点符号的比例低于参照语料库,但是不能就此推测出这些比例有显著的差异。卡方检验的统计结果表明,《达罗卫夫人》小说中标点使用比参照语料库明显偏低(卡方值=2015.51,显著性=0.000)。一般来说,使用标点较少会增加阅读难度,导致结构的混乱。然而《达罗卫夫人》中分号(卡方值=2751.52,显著性=0.000)和破折号(卡方值=467.99,显著性=0.000)显著高于参照语料库,这反映了伍尔芙善于使用标点符号来呈现意识的流动性,以象似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和精神状态,形象真切地揭示了作品寓意,具有特殊的文体效果。破折号(——)是“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和时空的起止等的符号”(The Oxford Dictionary for writer and Editors,1981:79)。伍尔芙通过运用破折号使叙述者十分自由地在自己的声音和人物的声音之间切换,通过拉大句法成分之间的距离,破折号映照了人物的心理距离,模拟了人物跳跃不定的意识流,暗示了人物心理间隔、断层或障碍的现象,表现“精神顿悟”,例如:

But they (Septimus and Rezia) beckoned. Leaves were alive; trees are alive. The sparrows fluttering, rising and falling in jagged fountains. Sounds made harmonious with premeditation; the spaces between them were as significant as the sounds. A child cried. Rightly far away a horn sounded. All taken together meant the birth of a new religion -

“Septimus!” said Rezia. He started violently. People must notice. (Woolf, 2003:17)

赛菩提寺(Septimus)坐在公园长椅上的一段意识流充分显示了伍尔芙运用标点表现人的思绪的非凡才华。精神失常的赛菩提寺端坐在公园树下的椅子上思绪万千:他想到人类不应该砍树,因为冥冥之中上帝在观察人类的罪行;曾经历战争灾难的他认为人们应该活在和平与和谐的社会,远离战争;麻雀的欢叫仿佛把他带回现实——没有罪行,没有死亡;妻子雷齐亚(Rezia)的喊叫通过破折号得到标示,叙述话语由赛菩提寺的无逻辑的冥思转向精神顿悟:他似乎看见战场上死去的战友埃文斯站在白色的栏杆后面(死亡的呼唤),反映了他对战争、死亡、逝者、人生价值的思考。尽管意识流不受理性的制约,伍尔夫通过破折号成功地让人物意识和叙述者声音之间的转换如行云流水,反映了她对人物心理反应周密的组织和安排。

分号本用于“标示在成分关系十分密切又不能各自独立成句者之间比逗号更显著的停顿”(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Writers and Editors,1981:113)。对小说中分号所在检索行的语境分析显示:该作品中大量分号的使用标志了叙述话语由叙述者声音转向人物内心独白,象似了人物在独处冥思中连续并相互独立的思想片段,以下例说明:

She had burst open the French windows and plunged at Bourton into the open air. How fresh, how calm, stiller than this of course, the air was in the early morning; like the flap of a wave; the kiss of a wave; chill and sharp and yet (for a girl of eighteen as she then was) solemn, feeling as she did, standing there at the open window; looking at the flowers, at the trees with the smoke winding off them. (Woolf, 2003:1)

小说作品开头叙述了克拉丽莎清晨从户外买花回来的一段跳跃而连续的意识流。当她了解到布鲁顿妇人只邀请自己的丈夫参加午宴时,她感到非常失望,内心不安,她恍然若失地走到楼上,在楼梯的窗户那儿停顿下来。分号标示了从叙述者声音滑入其内心独白,她的思绪返回到在博尔顿与皮特相恋爱时的美好心境:清醒的早晨,如海浪的轻吻和轻拍;烟雾缭绕的树木和飞上飞下的白嘴鸦;温柔地过来窥探她心思的皮特。在这短短几分钟里,通过分号的使用,克拉丽莎的思绪无限扩展到与皮特相处的各个片段,她甚至忘记了憎恨布鲁顿夫人。

正如Fauconnier(1994)所说,标点符号是讲话人为了引导听话人在心理空间中穿行而设立的路标,象似了心理的连续、中断或跳跃。通过标点符号对人物意识流的象似功能,伍尔芙自如地在叙述者和人物有声话语之间切换,使读者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人物内心,标点符号也成为了主题意义和审美效果的重要载体。

3.2 词汇层分析

词汇模式偏离常规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标识手段。伍尔芙通过运用隐蔽表达叙述身份和时空转换的词汇,使得叙述视角不断转化,以再现意识的模糊性、离奇性或非理性,增强语言的表意功能。在语料库文体学研究范式中,词表和主题词检索是鉴别作家创作意图和风格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用 WordSmith 5.0 做出《达罗卫夫人》语料库的词表 ( Wordlist),以 LOB 语料库为参照语料库,做出关键词表( Keywordlist),进行关键性( Keyness) 分析,可以找出多用或者少用的词汇,以及它们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关键性分析是分析语言特征的基础”(桂诗春,2009:32)。通过Wordsmith 5.0 检索出《达罗卫夫人》中的前20个关键词及关键性分别如下表:

表2 《达罗卫夫人》的前20个主题词

从表2看出,在《达罗卫夫人》中,主题词关键性高的有克拉丽莎(Clarissa, 850.756)、彼得(Peter, 404.432)、和理查德(Richard, 303.341),这表明故事主要在克拉丽萨、彼得和理查德的感情纠葛中展开。赛菩提寺(Septimus, 249.243)作为小说的另一条线索,其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除此之外,基尔曼小姐(Kilman)、莎莉(Sally)等也在故事发展中各自扮演了不弱的角色。从前20个主题词还可以看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场所在舞会(party)、街道(street)和主人翁所经历的地方如博尔顿(Bruton),而主题性较高的不定代词“one”和过去完成动词“had”也成为了列表中的“亮点”:

(1)不定代词“one”

值得注意的是,不定代词“one”几乎在《达罗卫夫人》每一页上都可以看到。“one”的高频出现似乎是伍尔芙小说的一个特色,通过使用“one”这样的模糊指称,伍尔芙自由地、巧妙地安排人物在空间中交叉,从一个人物的内心转换到另外一个人物,或实现人物内心意识的自由转换,而叙述者在报道人物的语言和内心思想时也将自己直接置于人物的亲身感受中,从而采用了后者的视角。结果,人物的主观语气与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更客观的语气相融合,造成了读者视角的细微而强有力的变化。通过便捷地转换视角,克拉丽莎、赛菩提寺、彼得、理查德和其他一些小人物也对我们敞开了心胸。“one”在小说中被人物使用的频率分别为:克拉丽莎(27)、彼得(25)、赛菩提寺(15)、莎莉(15)、雷齐亚(13)和吉尔曼(6)。在所有的人物中,克拉丽莎和彼得是使用“one”最多的人物,各占小说三分之一以上。这表明这两人的意识描写占据了小说的绝大多数。

不定代词“one”在意义上可以代替前面刚提到过的同一类人或物,还可以泛指包括讲话者在内的任何人。由于其指代的不确定性,“one”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使用偏离了正常表达的特征,表现出“对标准语言的违反” (王守元,2002:69),不定代词“one”作为第一人称诠释时,相当于“人家”、“我”,作为第二人称诠释时相当于“你”,这种模糊性便于作者自由地切换人物内心的意识状态,例如:

(Richard) He was walking across London to say to Clarissa in so many words that he loved her. Which one never does say, he thought.... Partly one’s lazy; partly one’s shy. (Woolf, 2003:84)

理查德在回家的路上思考与克拉丽莎的婚姻,理查德觉得克拉丽莎是他的“需要支持和帮助”的娇妻,他不会去过问克拉丽莎的另一面,只是把自己完全地倾倒给她,而她也轻易地配合着接受了。第一个“one”的使用表达了理查德对自己的省视:“我”从没有说过,可能是因为自己不会热情地表达情感,偏重于理性。通过第二和第三个“one”,其意识转向了对平淡缺乏激情的婚姻的反思和对自己的质问:从没有向克拉丽莎说过爱,可能是因为“你”(one)过度懒惰和羞怯。“One”的使用使得理查德的心理活动显现出来,也具有强有力的音响效果,将理查德对于自己婚姻生活的思考和感想突显出来,丰富了为数不多的对理查德的内心世界描写。

(2)过去完成动词had

She had once thrown a shilling into the Serpentine, never anything more. But he had flung it away.... He had thrown himself from a window. Up had flashed the ground; through him, blundering, bruising, went the rusty spikes. (Woolf, 2003:128)

她(克拉丽莎)有一次曾把一先令硬币扔进蛇形湖里,以后再没有抛弃过别的东西,但是他(赛菩提寺)把生命都丢失了。通过过去完成时,叙述焦点从克拉丽莎在舞会中对自己与彼得的情感纠葛转移到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思考,她似乎看见了几个小时前“一个鲜活的生命”在“黑暗窒息”中湮没的情景,这一过去的“瞬间”引发她一连串关于生与死、孤独与合群、脱俗与媚俗、出世与入世等人生意义。叙事自然流畅地超越物理时空和人物视角的局限,揭示出克拉丽莎从内心对于美好青春的追忆和自由生活的渴望,引领读者完成了一次心灵之旅,挖掘了“内在真实”,寻觅到永恒的瞬间。

人称代词和时态的转换有利于人物意识自然地过渡,实现了人物形象的并置和生活镜头的交替、穿插,描述了过去和现在的“生存瞬间”,展现了伍尔芙对叙事艺术的不断探索和成功应用。

3.3 句法层分析

词簇(cluster)的研究已经成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句法的一个主要领域。词簇是根据多词单位所在的语境将句子中高频词的组合归类的统计手段,对于作家句法风格的甄别以及风格的变化研究都是行之有效的工具。本文以Wordsmith5.0的Concord功能获取作品中的高频词簇,对反映作者习惯句法搭配的高频三词词簇进行分类,结果得到频率最高的10个三词词簇,如下表:

表3 《达罗卫夫人》中频率最高的三词词簇

在词簇列表中,有四个表示事件的状态含有系动词 be,而且都被用来表示过去的或完成的状态,分别为“it was a”、“There was a”、“had to be”和“that he was”,而表示动作的动词出现得并不太多,说明作者在小说中更多地描述事件的状态,讲述过去发生的故事、出现的状况。

词簇中高频出现的“Peter Walsh thought”和“thought Clarrisa and”表明小说大量地描述了主人翁克拉丽莎和彼得的思想状态。对thought所在索引行的观察发现thought所在的语境往往是伍尔芙安排叙述视角变化的标志,往往体现为从间接思想向自由间接思想的转换。根据Leech & Short(1981)对引语的分类,thought为引述动词,带引述动词thought的句子表达的是间接思想,即叙述者转述的思想,而“引述动词的缺失、时态的交替以及人称代词变化则是自由间接话语的基本语法特点,所谓‘间接’就是话语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不固定的、常常令人捉摸不透的话语”(Genette,1980:143)。从间接思想转移到自由间接思想是伍尔芙最常用的意识流表现手法,以呈现某人“未说出”的言语,在叙述中某个特定点将人物的思想戏剧性地前景化,揭露危机时刻人物稍纵即逝的希望、自我意识、幻觉和反省,创造出与人物亲近和通感的效果,例如:But all the more, she (Clarrisa) thought, taking up the pad, must one repay in daily life to servants, yes, to dogs and canaries, above all to Richard her husband, who was the foundation of it — of the gay sounds, of the green lights, of the cook even whistling-one must pay back from this secret deposit of exquisite moments, she thought. (Woolf,2003:113)

上例中,“she thought”所在句子引述动词缺失,实现了间接思想向自由间接思想的转化,用于表现克拉丽莎在厨房中的内心独白:一方面,她想到了同彼得热恋的时候,曾经不停地交谈,并且在交谈中感觉到精神上的默契,从而感受到理解的美妙、语言的美妙和交流的美妙,这不仅是爱情,更是自由的生活的感情。另一面是拥有完美物质基础的沉稳踏实的理查德,她心里回荡着另一种犹豫和抉择:人应当学会感恩,回报佣人、狗和金丝雀,以及这一切的基础——理查德。伍尔芙正是通过间接思想向自由间接思想的转变呈现人物意识,包括感受、记忆、幻想、顿悟,反映了小说人物在危机时刻独处时的自我反省,使读者深窥人物的真实意识和动机。

自由间接思想是意识流小说惯用的句法变异。伍尔夫采用了大量的自由间接思想来展开人物的对话和内心活动,使叙述者自如地穿梭于叙述语流中,自然地“嵌进”或“滑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展现了“真实的世界”和“永恒的瞬间”。

4.0 结语

本研究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及语料库研究方法,包括词表、关键词和词簇检索对《达罗卫夫人》进行了从表现层到词汇层再到句法层等语言形式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伍尔芙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反映了其独具匠心地表达人物有声话语和切换叙述视角的手法;对主题词和词簇的分析揭示了其通过人称和时态的变化及句法变异,实现了叙述声音在叙述者和不同人物之间的切换,从而将错综复杂的人和事通过人物的内心倾泻而出,反映了人物心理、思绪的无常变幻,表现了对人本质的问询及对人的困境的探究,使读者从人物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了解到了生活的变迁。她以凝练的语言成功地贯彻了“想象的存在比外在现实更为真实”的写作原则。而语料库文体学的量化检索和分析方式也显示了具体、细微、量化地进行文学评论和文学批评所具有的强大功能。

[1] Fouconnier, G.MentalSpac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Genette, G.NarrativeDiscourse:AnEssayinMethod[M]. J. E. Lewin (tran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0.

[3] Leech, G. N. & M. H. Short.StyleinFiction:ALinguisticIntroductiontoEnglishFictionalProse[M]. London: Longman, 1981.

[4] Stubbs, M. Conrad in the computer: Examples of quantitative stylistic methods[J].LanguageandLiterature, 2005,14(1):5-24.

[5]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Department.TheOxfordDictionaryforWritersandEditors[Z].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1.

[6] Woolf, V.Mrs.Dalloway[M]. 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2003.

[7] 桂诗春.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言学语体分析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8] 卢卫中,夏云. 语料库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研究的新途径[J]. 外国语,2010, (1):47-53.

[9] 王守元. 英语文体学要略[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10]杨建枚. 《警察与赞美诗》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3):56-59.

A Corpus-based Stylistic Analysis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 Mrs. Dalloway

FENG Qu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Corpus Stylistics is a new research field that combines corpus linguistics research with the Stylistics. Corpus Stylistics research methods are adopted in this study. Wordlist, keywords and clusters are retrieved to analyze language features of shift of point of view in Virginia Woolf’sMrs.Dalloway, including punctuation, person and tense changes and syntactic variation. The fluidity and hybridity of psychology of characters reflects Woolf’s writing principle of “the existence of imagination is more real than reality”. The study confirms the powerful functions of the quantificative retrieval and analysis of the Corpus Stylistics in literary criticism.

MrsDalloway; Corpus Stylistics; wordlist; keywords; cluster

2013-05-14

合肥工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批评隐喻视角下的美国主流媒体对华报道话语研究”(2012HGXJ0108)

凤群(1980-),女,安徽芜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话法分析、语料库语言学。

H052

A

1002-2643(2014)01-0043-05

表中的had所在索引行(concordance)观察结果表明had的主要功能为过去完成助动词。过去完成时在伍尔芙小说中的高频出现使语篇保持同一宏观时空框架,同时从不同角度聚焦不同人物,以切分不同叙事片段。通过将主人翁克拉丽萨的复杂经历压缩在从上午九时到午夜时分大约十几个小时的物理时间内,伍尔芙得以在叙述时间链上构建克拉丽莎不同的感知和思想空间,在其心理变化和意识流动中,把过去、未来、现在的经历颠倒交差,从而展现意识的跳跃性和复杂性。例如,在舞会开到一半的时候,克拉丽莎收到了赛菩提寺的死讯,刹那间,这两个素未谋面、生死相隔的人忽然心灵相通,给她带来一种震撼心灵的“存在瞬间”,继而引发她一连串关于人生的思考:

猜你喜欢
卫夫人伍尔意识流
微言大义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卫夫人
AnAnalysisoftheFeminismAwarenessinMrs.Dalloway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痴迷书法,墨汁进口浑不觉
The Modern Narrative features and the Connection Modes of Mrs Dalloway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站着写成大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