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本开新*
——常熟花边传承保护的路径刍议

2014-02-23 08:49任晓军RENXiaojun钱宇QIANYu
设计艺术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花边民间传统

任晓军REN Xiaojun 钱宇QIAN Yu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15500 Changshu,Jiangsu)

返本开新*
——常熟花边传承保护的路径刍议

任晓军REN Xiaojun 钱宇QIAN Yu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15500 Changshu,Jiangsu)

中国的花边技艺是外来文化传播的产物。常熟花边在江南刺绣和编结艺术的长期浸淫下,具有典雅质朴、别具一格的特色,而“手捏雕绣”是其区别于其他花边工艺的重要内容。在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返本以开新,即在继承传统、保护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的进程中,应该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技艺)本体所体现和所依托的文化体系进行全新的梳理及研究,通过多领域、多视角的现代性转型实践,以探讨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传承保护的实践性路径。

常熟花边;传承保护;方法措施

常熟花边是20世纪初成长起来的源于欧洲中古时期的民间刺绣和编结工艺。常熟花边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操作上的手捏雕绣,即直接用手捏布绣制,基本相似于手工缝纫,其在简化劳动过程的同时,绣制时便形成了特意表现线条和小块面的特点;而雕绣则是以精巧的手工技艺在不同的布料上绣制出各式图案,之后就将没有图案的底布剪掉,形成镂空,以衬托和强化主题,使图案形成一种明暗对比,同时具有立体感。两种技法的结合与运用,就是洋为中用,因此东情西韵,自成一系,别具风格,从而凸显了常熟花边鲜明的地方性特色。

传统的常熟花边品种单一,大多是在白布上绣出白色图案,或在米黄布上绣成灰色图案,故其俗称“常熟黄白台布”。随着设计和技术的创新,特别是棉麻交织以及化纤等新材料的应用,常熟花边的品种因此也就增加了被套、床罩、窗帘、围裙、钢琴罩、沙发套等260多个品种、2 300多个花色;针法由单一的雕绣、抽绣、包绣等发展到具有浮雕艺术效果的影绣、写实的抢绣、虚实相映的编结绣等78种针法,形成了常熟花边特有的图案装饰美。加之材料的不断革新,针法的丰富多变,色彩典雅质朴,使常熟花边成了江南独特的手工艺珍品。其从业人员最高时竟有16万人之多,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同时也扩大了中外文化与艺术的交流(见图1)。

图1 常熟花边

和所有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一样,常熟花边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技艺表现形式,是技与艺的统一体。手工劳动的丰富创造力,成就了手工艺品独特的技艺创造过程,这是区别于工业化机器生产的最独特、最显著的特性[1]。另一方面,常熟花边的制作过程本身也饱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因素和手工艺人的品格性情。常熟花边的生命力,依靠的是其存在的艺术价值(审美)和使用价值(实用)。

大变革时代的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举步维艰,因此有识之士发出了“挽救民艺”的呼喊,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保护成了当下一个最为重要和迫切的话题。返本才能开新,常熟花边期待更多的载体来传承和弘扬独特的艺术特色,并使其发扬光大,以实现常熟花边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型。本文将通过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保护的路径进行讨论,通过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技艺)本体所体现和所依托的文化实施提炼,在返本的基础上而开新,以实现常熟花边在传承和保护中的健康发展。

一、以现存的形式保留对历史文化形态的记忆与传承

在认识现代经济与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种冲突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并且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因为这代表的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身份[1]。2011年1月9日,“手艺农村——潘鲁生主持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不同于以往的手艺作品和技艺展示,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展览通过原汁原味的手艺创作作品,一方面通过直观形式展示了山东省现存的传统工艺美术成就: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既有人们熟悉的潍坊杨家埠年画、风筝,也有临沂柳编、鄄城土布等鲜有了解的民间工艺,通过文献及实物展示、手工艺人的现场演示,给观众以最直观的视觉体验,予人启迪,引人深思。另一方面借助手艺创意活动与学术研讨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将质朴的民间手工艺与现代化产业实行对接互补,在探索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传承求发展。这种最直观的形式既是一种展览更是一种宣传,是以一种易于亲近、乃至可以触摸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历史文化形态和现今的生存状态。

文化是需要亲身感受的东西,人们生活在一个鲜活的世界,人与人之间也应该通过鲜活的世界相互了解,所以,任何人不可以把自己置放在一个纯粹客观的立场上去谈论文化,而应该把自己作为文化中的一个个体存在以审视自我的行为与言语[1]。我国现今的博物馆和陈列馆数量众多,其中也有民间工艺美术的陈设和展览,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展览只是一种单纯的展示型陈列,仅仅是把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做了收集整理之后进行简单的展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但如果只是束之高阁的把它们作为“古董”陈列出来,其结果就是导致传统民间工艺的自生自灭,所以,政府应该加大非市场行为的财政投入,在展览中引入互动性的体验环节,综合使用多媒体影像和信息系统,使冷冰冰的展品变得鲜活起来,让观众更容易也更愿意去亲近它们。同时,开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衍生品的设计与制作,通过符号和文化的植入以保存或恢复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运用各种手段,循序渐进地融入文化创意的市场环境之中,发挥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必须走保护和发展的道路,才能负载历史和文化赋予的使命。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可以作为新产品开发的模型,作为新兴业态创意方式的参照,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也在发展中适应了当代人们生活的审美方式。常熟花边在1958年以前全是来样生产,1962年下半年国家号召恢复振兴传统美术工艺产品,通过与大专院校的合作以及聘请花边老艺人作为技术指导,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进一步提高了常熟花边在“工”与“艺”两个方面的水平,通过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最直观的研究,引发了新的创意观念的形成以及新经济形式萌芽的种子,从形式和内容上设计开发了多层次、多系列的文化衍生产品。常熟花边在室内装饰、服装装饰以及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筹建中的常熟花边展示馆,力求运用现代科研手段,打造集展示、体验、研究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场所,通过多种手段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的记忆。

二、以鲜活的形态为当代手工生产树立借鉴和参考的标杆

常熟花边是手工的艺术,工业化生产虽然削弱了手工劳动的内在价值,但在无形之中却也提升了手工劳动的外在价值,这就是手工生产带给人们的文化价值。可以如此认为,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人们就越珍视手工劳动生产出来的文化魅力。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摇篮也许就是在家庭主妇们的手工劳作之下产生的:几乎全世界的劳动妇女都有利用空暇时间进行编织、搓捻和缝补的习惯,这种沿袭了千百年的看似平凡而简单的劳作,不仅是一种美德的体现,也是一种新型经济问世的基因。朴素的手,作为人类的器官,不只是生理的还是文化的[2],通过手和手工、人的体验、人理性和感性的心灵、人的所有社会和文化的经验,由表及里、自然流畅地传递给制造物,从而形成体现人类建构的、完整的、文化的产品。人们常常惊艳借助一双普通的手,经过花边绣工的穿针引线后呈现出来的华美和精致,这种花边绣工也许是难以言传、鲜活的技艺,不正是现代化工业时代所缺少的有温暖有质感的文化体验吗?在以手工作为基础而构建的手工技艺理论,保护了大量的人类情感,是手与脑配合而产生的最为和谐的状态。

笔者认为,新的手工艺术和体验文化具有鲜活的业态形式:人们可以把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一种大众的可以自我把握和乐于享受的业余生活形态或专业艺术形态来对待,这样就更容易保持其鲜活性和原始性。常熟花边的可操作性强,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通过旅游体验的方式,可以自发地、顺应现代生活节奏而展开。当代手工生产的方式多种多样,门类丰富多彩,而传统工艺美术的鲜活形态,就在人们身边,也许是土布的特殊肌理,也许是刺绣中的一个针法,也许是花边中的一个图案,这些经过岁月沉淀和时光历练的经典,无论是技艺散发的凝练还是符号凝结的文化,都是可以催生现代个体化生产方式的“金手指”的。在大众文化走向“分众文化”和“小众文化”的今天,这种个体生产方式是一种时髦也将会成为一种潮流,因为它抓住了人们内心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同时它也是低碳的、环保的。人们早已熟悉的陶吧、玻璃工坊等就是这种尝试和实验的良好发展形态,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保持原生鲜活元素的同时,也建构了当代社会大众业余文化生活和当代通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以多元的视角提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源泉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植根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因此应该从经济、文化、社会、市场的领域和视角来看待传统的工艺美术。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在今天已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本身的商品性价值,二是固有的文化性价值。对于传统民间工艺美术而言,研究者可以赋予它各种各样的附加价值,所以,多视角的开发和挖掘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通过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需要给予梳理,就能找到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源泉。比如传统民俗文化产品,内在价值很高,外在价值却很低,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通过设计来提升其外在价值的做法就很值得推广。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不少的民间传统工艺精品,由于经过设计,从而扩大了其应用的价值,书签、明信片、钥匙串等小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盘活了“文物”,扩大了利润的空间。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内在价值通过设计提升了外在价值,两者结合,共同发展。江南地区风光秀丽,经济文化发达,江南乡村的加工业最初都是从为出口贸易做简单的手工艺加工开始的,所以从经济的视角来看,是江南良好的传统手工艺基础造就了今天发达的乡镇企业经济。常熟花边虽然是外来的艺术样式,但在中国一个多世纪的生长和发展,已经是完完全全的中国民间的手工艺产品了,作为当时出口创汇大户,为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过比较大的贡献,当然其中也包括蓝印花布、红木小件、玉石雕刻、陶瓷制作、泥塑面塑和竹制器具等都通过自身的辉煌,推动了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下,只有通过多领域的合作,才能更好地为传统工艺美术服务。第一,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产业经济中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不能与现代工业化经济相提并论,所以它更多的需要是政府的扶持。2008年常熟花边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将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大大增强常熟花边的社会性价值和文化性价值。第二,通过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做有深度的挖掘,倚靠教育的形式做文化的传承,比如在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开发以及室内装修装饰等领域,都能找到非常好的切入点。第三,将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关联,有计划、分步骤的开发其中的创意元素,在此基础上做好产业的升级和转化,即既保持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文化传承,又能得到当代文化产业市场给予的回报,于是就能实行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上的平衡,这才是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保护的最好方式。

四、以社会的行为推动传承和保护的影响力

社会行为包括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当代中国经济建设中,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发挥了为大工业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回想建国年代,“生产自救”作为一种国家政治行为,不但解决了大量手工艺人的生存问题,也换取了发展经济急需的资金[3],“花边刺绣换拖拉机”[4]就是以政治行为为先、经济行为与文化行为相结合的真实案例。1973年国务院转发《关于发展工艺美术生产问题的报告》,要求工艺美术行业“扩大外贸出口,换取外汇,支援社会主义建设。”[5]1975年中国工艺美术展览频频出访世界各地,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有短短几年,就成功展示了中国经济走向复苏的态势,也开阔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所以,通过政治行为做引导、经济行为做目标,借助文化行为的铺垫,三者渗透、互相推进,就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这种行为无疑是最为强大的社会行为。

2008年常熟花边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其在历史、现实中的作用得到了应有的肯定,但这种专家式的对客观文化的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的还是鲜活的生活体验,如果只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作一种遗产来保护,只是表象的亲近它、搜集它、观赏它,而不把它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有力手段去维护它保证它,其结果就会造成文化上的断裂与隔阂,更不可能传承并发扬光大这种文化。当然,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师傅带徒弟,重要的是要让全社会都能感受到文化是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的符号和基因,这才是真正的传承。文化的保护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像“古董”一样的供奉起来。对传统工艺美术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要让它融入现代的社会,让其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力量和影响都还十分微弱的当下,需要通过政治行为、经济行为、舆论宣传以及资金扶持,使其在发展之中健康成长。

五、结语

今天,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渐行渐远,已经居于大众的视野之外。虽然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作为生产因素的内容开始弱化,但其核心价值亦即传统手工技艺和传统造物思想却依然被保存着。在传统社会,手工艺人承担着制作和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社会职能,是一种有效的社会生产力。其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质和民族审美情趣使其在当今社会中依然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任务,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也成了传统文化以及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返本就是要学习传统。庞薰琹主张学习传统应该采取“破、立、变”的方式,破不是把原来的传统抛弃,而是破其凌乱,破其繁琐,破其丑陋,破其单调;立,是要化凌乱为协调,化繁琐为简练,化丑陋为美好,化单调为丰富多彩[6];学习传统的目的在于创新,核心是要“求变”,“变” 才是艺术发展的根本。返本的目的就是要开新,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将新的艺术观念及方法、新的科学与技术、新的材料工艺等与传统艺术统合起来。庞薰琹对中国图案艺术和传统装饰绘画的研究,“为后人打开了纯艺术与设计艺术原本为一的通往中国古老传统艺术的大门,也开启了中国现代绘画与现代设计的东方艺术之路”(刘巨德语)。以庞薰琹为代表的一代艺术家,在中国文化的最深处寻觅到了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和保护的根。这个根,需要努力地养育、培植。

在现代审美理念和市场经营理念的指引下,适度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生产的规模,尽可能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使传统手工艺在经营和传播的地域上形成突破,走出传统手工艺固有的地域经营理念,这是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对于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既不要悲观也不必盲目自大,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其传承与保护,借鉴西方传统民间艺术的经验,以文化品牌产品的形式将其引入高端商业的流通渠道,并在市场机制中寻找到它的角色定位,这是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在新的时代,将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轨道,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创新的关系,创造出符合社会审美理念和功能需求的产品,使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重新进入社会日常的消费领域,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1]孙建君,何洁,马传景,刘铁梁,邹广文.“手艺农村——潘鲁生主持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学术研讨会纪要[J].设计艺术 ,2011(1):4-14.

[2]许平.装饰的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95-101.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5.

[4]吕品田.手与手工文化建设[J]. 装饰,1997(2):19-22.

[5]许平,潘琳.绿色设计[J].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42-44.

[6]庞薰琹.庞薰琹工艺美术文集[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6:155.

Being Classic and New : A Rumination of Changshu Lace Inheritance Protection Approach

China's lace craft is the product of foreign culture dissemination. Changshu lace obtained with elegant simplicity and the unique style is a result of long-term immersion of Jiangnan embroidery and knitting art, in which the "hand knead cutwork" is the main feature differing it from other lace craf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 returning to classic and creating new require the ref ection of the ontology of traditional folk arts and crafts (skills) and brand new studies on the cultural system in the processes of inheritanc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lk handicrafts. Through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practice from a multi angle of view based on multi-f el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protect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heritage.

Changshu lace;inheritance protection;methods and measures

J026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4.02.012(0064-05)

2014-03-11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12SJB760001)。

任晓军,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副教授;钱宇,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花边民间传统
棒槌花边:指尖绕出别样韵味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常熟花边的历史及传承发展研究
棒槌花边的传承与发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