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晴
(湖南警察学院心理学教研室,湖南长沙410138)
内容分析法下的警察职业倦怠研究文献分析
谢晴
(湖南警察学院心理学教研室,湖南长沙410138)
基于内容分析法对国内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研究主题、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的分类设计了文献内容分析的三级类目框架。通过文献检索、内容评判和归类编码、信度检验以及文献内容特征的综合分析,反映出国内警察倦怠领域研究主题、结论和方法的总体分布情况及发展趋势,对确定未来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的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具有指导作用。
警察职业;职业倦怠;内容分析法
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人们由于工作要求持续地付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职业倦怠在警察群体体现得尤其明显。在一项针对湖南警察的问卷调查中,中度及重度职业倦怠者占到了总人数的89.4%。如今,警察的职业倦怠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信息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和量化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研究内容所含信息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本研究以国内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的研究文献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量化描述,以此评估国内警察职业倦怠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希望对其他研究者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信息依据。
(一)研究流程
具体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设计文献检索策略,系统收集文献;确定分析的内容对象特征,包括分类单元和类目;进行文献内容评价和归类编码,包括内容评判、编码、信度和效度检验、数据资料统计分析;最后,基于分析的数据,综合评估国内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的发展和变化特点,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二)文献检索范围和策略
本研究选取了最常用的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将文献种类限制于期刊论文;检索词设定为“警察”、“职业倦怠”;检索字段分别设定为基于文献内部特征的“主题词”和“关键词”字段。基于文献外部特征的“题目”字段;国内关于警察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2004年①200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张振声发表了论文《中国警察职业倦怠问题解析》。,故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4—2012年。
图1 研究流程
检索并下载符合条件的文献后,对每篇文献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进行审核,筛选出属于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的文献。本研究筛选出论文45篇。
(三)基于研究内容的三级类目
分类单元及类目能反映文献研究的主题特征,类目设置的目的是为文献的编码提供明确的标准和依据。本文确定了三级分类结构,通过文献的分类类目统计分析,可反映出近年来国内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的研究主题、趋势及关注方向。
1.一级类目——警察职业倦怠的研究主题
张振声教授指出,中国警察职业倦怠的表现、主要危害、成因及干预措施应该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国外的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职业倦怠的危害、影响因素和对策等方面。因此,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对警察职业倦怠研究进行内容分析的三个一级类目,即职业倦怠的危害、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职业倦怠的干预。
2.二级类目——警察职业倦怠的研究结论
根据一级类目下各项职业倦怠研究的主要结论,设置了内容分析的10个二级分类类目。其中,职业倦怠的危害包括个体健康、组织绩效和社会影响;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因素、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职业倦怠的干预包括自我调节、组织激励、社会关注三个方面。
3.三级类目——警察职业倦怠的研究方法
根据常用的研究方法分类,本研究将研究方法划分为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两类。其中,量化研究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过程。。质化研究则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对问题敏锐洞察力的研究过程。
(四)研究文献的分类过程
1.建立量化分析系统
建立量化分析系统是指将文献进行编码、整理与统计、储存。此乃内容分析法的主要步骤,是后续数据分析的基础。为了保证内容分析的完整性、广度和深度,共设置了7项文献分析属性,包括篇名、关键词、摘要、作者、作者单位、发表刊物名称、发表时间。采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文献属性统计量化数据系统。
2.文献内容评判及归类编码
文献内容评判及归类编码的主要步骤:根据分类的类目,将筛选出的文献进行编码,以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本研究确定A、B两组专家(A组:学界,B组:业界),分别独立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码,通过内容分析,按照上面提到的三个类目对文献进行分类;对两组编码结果进行内容分析的信度分析,并对编码信度进行讨论和认同性调整。编码结果参见表1。
表1 分类编码的结果统计
所谓内容分析的信度,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组,按照相同的类目对同一研究主体进行评判,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内容分析信度的检验反映出内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其信度的计算公式为下图所示:
其中,R为信度,n为评判组数量,M为两组都完全同意的文献数量,N1为A组评判的文献数,N2为B组评判的文献数,K为两个评判组的相互同意程度,也成为平均相互同意度。
本研究经过检索和筛选得到警察职业倦怠研究领域的学术性论文45篇,A、B两组归类编码完全相同的文献42篇,即M=42,由此得到K=0.933,R=0.965。结果表明评判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也表明类目设计的合理性。
(一)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研究文献所占比例分布及变化趋势
1.各研究主题及其研究结论下的文献分布
本研究筛选出的文献共45篇,按照上述分类类目进行文献统计分析。其中研究主题下文献分布如表1所示,职业警察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最多,占到了66.7%;警察职业倦怠干预的研究文献其次,到达了55.6%;警察职业倦怠危害的研究文献最少,为17.8%。
在二级类目研究结论的分类中,其具体研究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3 各研究结论下的文献分布
其中,警察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中有关个人因素的研究最多,达到了29篇,占64.5%;警察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中关于工作因素的研究其次,达到了26篇,占57.8%;警察职业倦怠干预中关于组织支持的研究排第三,共20篇,占44.4%。
2.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研究文献的变化趋势
从图4可以看出,国内关于警察职业倦怠的文献数量随着时间呈明显的递增趋势。2007年出现一次飞跃,从3篇增加到了7篇,后面几年也都稳定在5篇以上,2012年更是达到了9篇。这表明了这一领域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加。
图4 研究文献的变化趋势
(二)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研究方法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1.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研究方法的分布
图5显示了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研究方法在不同研究主题下的分布。从总体上看,45篇文献里量化研究共有12篇,占到了26.7%;质化研究共有33篇,占到了73.3%。从不同研究主题来看,警察职业倦怠危害的研究文献中全部为质化研究;警察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中量化研究有10篇,占33.3%,质化研究有20篇,占66.7%;警察职业倦怠干预的研究文献中量化研究有2篇,占8%,质化研究有23篇,占92%。
图5 研究方法在不同主题下的分布
2.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研究方法的变化趋势
图6呈现了两种研究方法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总体上看,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的研究多为质化研究,但近几年量化研究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09年和2012年,量化研究都达到了3篇。
图6 研究方法的变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警察的职业倦怠越来越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文献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研究主题和结论来看,警察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最多,尤其是关于工作因素和个人因素。警察职业倦怠干预方面的研究也是一大热点,尤其是组织支持方面。其中,工作因素主要包括了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了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格、人口学变量等;组织支持主要包括了制度改革、物质和情感激励、警察文化建设、心理辅导机构建设等。
从研究方法来看,质化研究仍然占主导,但量化研究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中,在警察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中量化研究的比例最大,达到了33.3%。这说明量化研究将成为未来警察职业倦怠领域研究的一大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影响因素方面。警察职业倦怠的干预和危害方面虽然量化研究较少,但也相应地说明这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潜力,值得研究者进一步挖掘。
[1]皮华英.警察职业倦怠的预防与干预[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 (3).
[2]皮华英.警察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4).
[3]苏柯羽.警察的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3).
[4]罗勇.警察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1).
[5]王成义,刘琪,赵海.警察职业倦怠调查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D631
A
1673―2391(2014)11―0020―03
2014-06-30 责任编校:边草
湖南警察学院院级课题“关于警察角色认同的质性研究——以湖南省公安民警为例”(2012Y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