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耿民
(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分局,湖北武汉430065)
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研究
李耿民
(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分局,湖北武汉430065)
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指侦查机关针对当前流窜犯罪案件的特点,为突破侦查僵局而采用的以地域特征为基础,以特定地区的人群实施犯罪所表现出来的特别作案方式为依据的研判方法。这种以作案人地籍为中心内容的高危研判方法,包括典型分析、特征比对、锁定摸排三个步骤。该方法有利于打破侦查僵局,为跨库查询提供支撑,有助于克服现行侦查体制的局限性。
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方法;侦查僵局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刑事犯罪高发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颗“毒瘤”。当前,跨地区系列团伙犯罪案件频发,尤其是跨区域性的流窜盗窃案件,成为公安机关刑侦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作案区域跨度大
便捷的高铁、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网既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也给犯罪分子实施跨区域作案提供了机会。实践中,犯罪分子跨区域作案,一是选择自驾汽车的方式,沿着高速公路直奔目的地,或临时选择目标,得手之后,迅速离开作案地,整个过程只用短短数小时。二是通过乘坐高铁的方式,实施跨区域作案。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建成,各大中城市都基本具备通达高铁的能力。犯罪分子以高铁为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迅速实施盗窃行为。得手之后,再乘坐高铁迅速逃离作案地。
(二)地域特征明显
1.团伙成员分布的地域性。现代中国依然是一个“熟人社会”。社会成员基于地缘身份的认同和相互影响,形成共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认同感。所谓地缘,就是指以地理位置为联结纽带,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活动、生活交往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在地缘因素之下,这种带有明显地缘特色“标签”的犯罪成员组合,成为公安机关关注的重要方面。目前,大中型城市多发的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的人员构成呈现出明显地域性。团伙及团伙成员之间以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紧密的内在联系,在外则表现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2.犯罪手段的地域性。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犯罪手段的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从犯罪手段的表现形式看,来自不同地区的作案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作案方法,而来自相同地区的作案人又基本相同,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公安机关在对犯罪手段深入分析研判后,就可以贴上地域“标签”。如广东英德某地的流窜盗窃团伙成员余某、邓某、朱某三人是同一个村的人,自小一起长大。余某曾经跟着别人一起盗窃被抓获,刑满释放后就带着邓某、朱某两个新手一起作案。其作案手段的特点就是以大带小,以老带新,在全国各地流窜盗窃;作案时间选择在黄昏时分,利用小区的居民外出短暂时间伺机作案;作案后快速离开作案地,人赃分离,把所盗窃的赃物用快递运回户籍地。
3.作案时间、目标选择的地域特征。犯罪分子的作案时间、目标选择是其实施犯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地域的流窜盗窃犯罪手段不同,在作案时间、目标的选择上也不一样。因此,对犯罪案件的作案目标的研究分析,成为公安机关研判犯罪分子来源地的重要参考指标。表1是发生在中部某市某区典型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例的作案时间、作案目标统计表。通过此表,可以对犯罪分子来源地进行精确描述。
表1 典型案例的作案时间、地点统计
(三)现场痕迹物证少,反侦查能力强
犯罪与破案,始终是一种智力对抗。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这种对抗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流窜犯罪嫌疑人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优势,以多种反侦查手段来对抗公安机关的打击。一是流窜盗窃犯罪嫌疑人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以快进快出的方式,尽量减少在作案地逗留时间,以避免被警方发现。二是经验丰富,目标选定准确,现场不留痕迹或者痕迹很少,得手后迅速逃离作案地,减少被发现的机会。三是作案前充分准备,作案过程中采取频繁变换车牌、使用对讲机联络、不用手机、蒙面、不住旅店或住洗浴中心以回避旅店登记等方法,实施反侦查行为,逃避警方打击。
跨地区流窜盗窃案件是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侦查实践中,诸多跨地区流窜盗窃案件陷于僵局,主要原因是陈旧落后的研判工作。跨地区流窜盗窃案件研判工作的问题集中在思维落后、方法陈旧两个方面。
(一)研判思维落后
刑事案件的研判,是根据公安侦查工作的特定需要,将分散的案件信息进行加工提炼,经过选择、整理、评估和逻辑加工,从而揭示犯罪活动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为侦查工作提供对策的活动。刑侦研判,就是侦查员对案件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和判断,为下一步侦查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从本质上讲,侦查研判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当前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研判思维落后,主要表现为研判思维与跨区域流窜盗窃的特殊性不匹配,即侦查员对目前高发的流窜盗窃犯罪新特点认识不到位,反应迟钝,以至于长期以来沿用传统的研判思维方式来分析这种新型的流窜盗窃案件,研判效果差。
实践中,由于侦查员的惯性思维,导致研判工作呈现“三分析一忽略”的局面。即只从现场情况的熟悉程度分析内外盗,只从作案手段的熟练程度分析惯犯、偶犯,只从现场遗留物和翻动程度分析本地人或流窜犯罪,忽略或不考虑犯罪分子的行为特征即作案手段与高危地区的对应关系。
(二)研判方法陈旧
对流窜盗窃案件的研判方法,通常是借助公安刑侦信息网进行网上研判。它是在信息导侦精确打击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网上的各种资料库,在高危人群中分析出重大嫌疑人员,进而把情报变为线索,再把线索精确到人的一种方法,其本质是一种并案式的研判方法。地域性的流窜盗窃案件即使在作案手段上具有相同点,但并非同一伙或者同一人作案,这种研判到具体人的方法并没有实际的意义。第二种方法是浙江温州地区提出的数据分析法。其方法是通过高危人员集合中各数据对象构成之间的关系,确定高危人员的基本数据定义,从而使高危人员传统的、静态的数据定义,延展为基于案件的动态的数据定义,进而建立服务于情报研判的高危人员数据模型,使得高危人员的数据空间具备更加实用和科学的数据边界。但在侦查工作中,高危数据分析法模型的建设非常困难,因为变量参数的设定复杂,而且没有可信赖的依据,导致此种高危研判实践价值很小。
“从犯罪方法中找破案方法。”这是公安机关突破系列案件最有效的策略,也是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工作的出发点。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指侦查机关针对当前流窜盗窃犯罪案件的新特点,为突破案件僵局而采取的以地域特征为基础、以特定地区的人群实施犯罪所表现出的特别作案方式为依据的研判方法。所谓“高危”,即高危之地,指作案人的来源地、地籍地或者户籍地。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的基本依据是带有地域烙印的犯罪手段,高危研判的目标是锁定犯罪嫌疑人的地籍分布,进而为摸排工作划定对象范围提供依据,为下一步侦查手段运用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以作案人地籍地为中心内容的高危研判方法,包括典型分析、特征比对和锁定摸排三个步骤。
(一)典型分析
典型分析是指对已经破获的系列流窜盗窃案件进行细致全面梳理,总结出其中具有地域性特点的流窜盗窃案件的犯罪活动规律,如目标选择、作案手段、作案过程及进出方式等。地域性流窜盗窃案件的典型分析是高危研判的基础工作,典型特点越多,高危研判的准确性就越高。(如图1)
一是总结系列流窜盗窃案件的成功案例,通过侦查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识别高危地区和人员的研判能力。在侦查工作中,此类型的案例可能开始时依靠其他手段,比如技侦手段、视频手段、保安巡逻抓现行、群众扭送等等,甚至有的是直觉加运气侥幸破案。但是,总结这些案例所表现出来的作案手段、作案过程等特点,进行理性分析,为高危研判工作提供依据。刑侦工作既要“前事之鉴后事之师”,更要能够“以子矛攻其盾”。不断积累这些经验,并对这些案例中各种重复出现的犯罪手段的表现形式、特点了然于胸。一旦某种作案手段在现场上再次出现,侦查员就能快速准确地进行高危研判,把嫌疑人和特定高危地区或人联系在一起,从而迅速推动侦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通过公安刑侦信息网,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查漏补缺,全面及时地总结出地域性流窜盗窃案件的新特点,提高对陌生的地域性流窜盗窃案件的高危研判水平。实践表明,只要是同类型的流窜盗窃案件,同样的犯罪手段必然会重复出现。通过公安内网以及公安部的犯罪人员资料库,把兄弟单位、外省外市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件中描述的犯罪手段,与现实中本地区发生的案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照兄弟单位的成功案例,总结新的地域性流窜盗窃犯罪规律,就使我们具有了对陌生的地域性流窜盗窃犯罪的高危研判能力,从而为下一步侦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特征比对
特征比对指在充分挖掘本地所发生的盗窃案件信息、准确认定犯罪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发案时间、进入现场的方式、交通工具、罪后活动规律等各方面的特点与典型案件进行比较分析,进行同一认定的过程。特征比对是地域性流窜盗窃犯罪高危研判的关键环节,最终目的是要把特定的盗窃手段与特定地区的人群联系起来。特征比对的理论基础是同一认定原理。同一认定贯穿于整个刑事侦查工作当中,是刑事侦查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在犯罪侦查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较前后出现客体的特征而对这些客体是否同一问题所作出的判断。在地域性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中,侦查员应该比较本地发生的盗窃案件(未知客体)的特征同典型案件的特征(已知客体)作对比分析,找到共同点,对犯罪嫌疑人的来源地进行同一认定。(如图2)
图2 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特征对比流程图
在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的高危研判过程中,侦查员必须通过现场勘查、调查走访、视频监控系统等各种措施,全面准确掌握盗窃案件的细节特点。在比对研判过程中,侦查员要注意总结不同地域的流窜盗窃案件的细微区别,否则会导致高危研判的错误。例如:同是采用白天以技术开锁手段流窜盗窃案件,湖南耒阳籍的乘坐高铁流窜,住旅店藏身,然后坐“的士”混入小区,伺机作案;江西宜春籍的一般自备小车进入小区作案,不住旅店住洗浴中心,同时作案时不带手机,自备撬杠,技术开锁达不到目的时,就用撬杠撬,绝不空手而归。同是晚上攀高入室盗窃作案,贵州沿河籍的喜欢选择在5楼以下从凉台翻入;四川凉山籍则以爬煤气管道的方式从厨房进入,而且楼层多半选择10层以上,甚至是20层、30层的楼房。
(三)锁定摸排
锁定摸排是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的后续支撑阶段。本阶段以高危研判结果——作案人的地籍为中心,结合相关侦查措施和手段,对犯罪嫌疑人进一步摸排,最终逐步缩小对象范围,锁定犯罪嫌疑人。
1.“电子围栏”信息碰撞。以高危人员的地籍为线索,结合网络侦查、视频侦查、技术侦查措施和手段,通过通讯信息、旅馆业入住信息、上网信息、购票信息、高速公路卡口信息及视频监控信息与高危人员的地籍信息进行碰撞,锁定嫌疑对象。
2.利用全国情报协作系统锁定犯罪嫌疑人。目前,各省、市公安机关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情报协作系统。利用本系统的便利条件,在全国各公安机关已破获的同类案件中,在已抓获的该地区的犯罪分子中,通过并案侦查,寻找发现破案线索。
3.主动寻求地籍地公安机关的协作,直接查证辨认嫌疑对象。如果有犯罪嫌疑人照片或者指纹,可以高危人口地籍为突破口,通过嫌疑对象所在地公安机关的协助,在当地的拘留所、看守所和重点人口指纹信息库中,直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识别辨认。
4.贴靠侦查。以高危人员的地籍为线索,以破获发现案件为目的,侦查办案机关在犯罪嫌疑人的地籍地,直接物建专案特情与阵地控制特情,锁定嫌疑对象。
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是以犯罪嫌疑人的地籍为内容的分析工作,其本质是对犯罪嫌疑人地籍的精确刻画,在案件侦查流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危研判是侦查员在现场勘查基础上综合分析的结果,同时,研判结果也决定了下一步侦查工作的展开,对案件的侦查方向有重要意义。具体地说,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对案件侦查的直接表现为,在案件发生后,直接确定侦查方向和摸排范围,快速将犯罪分子纳入侦查视线,解决了跨地区流窜盗窃案件侦查中嫌疑对象摸排困难的问题。
(一)为跨库查询提供支撑条件
总体上,我国公安信息库以省为单位建设使用,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库(如指纹库、图像识别库、高危人员库等)并不支持跨省检索查询,极大地阻碍了跨区域盗窃犯罪嫌疑人的摸排工作。在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进行高危研判后,能够锁定作案人的地籍,为侦查机关下一步跨库查询摸排提供依据,为展开省际公安机关的协作创造条件。通过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以犯罪嫌疑人地籍为中心的“三结合”跨省查询比对法。即结合现场指纹的跨省比对查询法、结合现场照片的跨省比对查询法、结合全国已破案件的串并案比对法。
(二)打破侦查僵局
通常情况下,侦查机关在打击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侦查工作中,如果使用网络侦查、技术侦查和视频侦查手段都没有效果,往往就形成案件僵局。但是,对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锁定了作案人地籍,就会对上述的侦查手段提供极大地支撑作用,从而有利于突破案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为技术侦查模糊排查提供虚拟(地籍)条件;在视频侦查线索中断时辅助定位追踪;在网络侦查、技术侦查等手段遇到困难时,可以独立开展侦查破案。
(三)克服侦查体制的局限性
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对克服侦查体制局限具有辅助性作用。我国公安机关是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安排,尤其在信息共享和协作上,各省级公安机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壁垒。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工作能够弥补这一信息鸿沟,架起一道连接各省公安机关的信息合作桥梁。通过高危研判,办案单位可以向作案人来源地的公安机关发出协作请求,迅速展开合作,查证犯罪嫌疑人。
D631.2
A
1673―2391(2014)11―0029―04
2014-07-13 责任编校: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