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囊肿致皮瘘1例报告

2014-02-21 10:14李晓光牛金城杜美娟李晶晶
山东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双根侧根尖牙

李晓光,牛金城,杜美娟,李晶晶

(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3014)

患者男,43岁,因发现颏部肿物1年余,多次治疗无效,于2013年11月2日来我院口腔科就诊。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颏部一“黄豆粒”大小、略呈红色肿物,不久肿物破溃流脓,到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为毛囊炎,给予外用药物治疗,肿胀症状时有好转。1个月前就诊于临邑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粉瘤”,并给予手术切除,术后伤口迁延不愈。查体:面部左右对称,左侧颏部见一明显皮肤瘘管,局部皮肤凹陷,中间呈暗红色,挤压见少许脓液溢出。33牙冠扭转约45°,32、33牙冠变色,无明显松动。32、33牙电活力测试无反应,对叩诊的反应为中度疼痛(++),相应唇侧前庭沟黏膜色稍红,无破溃,无明显波动感。口腔曲面断层X线片(图1)示32、33根尖区透射影像,边界清,边缘可见不连续线状阻射影像。33可见两个牙根。初步诊断:根尖周囊肿伴皮瘘。治疗过程:手术前先行32、33根管治疗。32常规开髓、根管预备及充填。33开髓后探及两根管口,舌侧根管通畅,根管测量仪示工作长度为24 mm,根管预备、充填,X线片示舌侧根管恰充。颊侧根管钙化不通。局麻下行下前牙区膜龈切口,翻瓣,暴露32、33牙根,见32、33根端骨质破坏,肉芽组织增生,条索状延伸至颏部皮肤瘘管。同时在颏部皮肤瘘管处行梭形切口,将囊肿及皮肤瘘管完整切除。行33颊侧牙根截根术,离体牙示根管钙化不通畅。1周后患者术区愈合良好,无明显不适,拆除缝线,32、33行牙体充填。1个月后患者复诊,32、33咬合功能恢复良好,疾病无复发。

图1 术前曲面断层片

讨论:颌面部出现皮肤瘘道时,应充分考虑瘘道与相应部位牙之间的相关性。牙源性皮瘘多见于青壮年,而慢性根尖周炎是引起颌面部皮瘘的常见原因。根尖周病变分为急性根尖周炎和慢性根尖周炎。当机体抵抗力强,病原毒力弱,病变则呈慢性表现,常见症状可有咬合痛、叩痛,病变较长者常探查到瘘管的存在[1];本例患者即属于此类型。上颌尖牙和下颌牙是牙源性皮瘘的常见病原牙,上尖牙感染可引起鼻翼或内眦部皮瘘,下颌前牙多见颏瘘,下颌后牙感染常引起面颊瘘或颌下皮瘘,其中颌下瘘占皮瘘总数的31.8%。

牙源性皮瘘治愈的关键和先决条件是彻底治疗病灶牙,故应及时做出正确诊断。牙源性皮瘘窦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口内相对应处可找到无活力的病灶牙。经皮瘘处插入牙胶尖拍摄X线片,可见牙胶尖到达患牙根尖处,周围有骨质吸收阴影。本例患者多次误诊,长期仅对皮瘘进行局部治疗,未对病源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或拔除,导致皮瘘经久不愈。

下颌尖牙双根双根管型病例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仅为1.7%[2]。Andrei等[3]早前也报道了类似病例。对于双根管型的下颌尖牙,临床医师常造成根管遗漏。本例患者术前X线片明确提示33为双根型,在治疗过程中磨除32远中部分牙冠,33颊舌向尽量扩展,可探查到两个根管口。但颊侧根管钙化不通,行完善的截根治疗,术后33功能恢复良好。

总之,对颌面部皮瘘应认真检查,必要时借助影像学等辅助检查,避免漏诊误诊,做到疾病的正确诊断、及早治疗。同时在前牙根管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牙根解剖形态的变异性,注意开髓后的颊舌向扩展,结合X线片正确了解牙根的形态,做到完善的根管治疗,才能彻底消除根尖周疾病的刺激因素,促进根尖周疾病的愈合。

[1]Mittal N,Gupta P.Management of extra oral sinus cases:a clinical dilemma[J].JEndod,2004,30(7):541-547.

[2]Pecora JD,Sousa Neto MD,Saquy PC.Internal anatomy direction and number of roots and size of human mandibular canines[J].Braz Dent J,1993,4(1):53-57.

[3]Andrei OC,Mǎrgǎrit R,Gheorghiu IM.Endodontic treatment of a mandibular canine with two roots[J].Rom JMorphol Embryol,2011,52(3):923-926.

猜你喜欢
双根侧根尖牙
NO 诱导IAA 和O2·-积累于侧根尖端促进水稻侧根生长
金双根:创新滴水入海,动力永不干涸
CBCT研究阻生尖牙与正常尖牙根尖位置的差异
正畸和外科联合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油条两根一起炸才更好吃
下颌尖牙异位至对侧阻生1例
老年下颌尖牙双根1例*
上颌中切牙双根1例
口腔正畸排齐阶段两种牵引尖牙方法的对比探析
硝态氮供应下植物侧根生长发育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