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水红
摘 要 “学案导学”模式的出现是对课堂教学改革作出的又一个新的尝试,“学案导学”重新划分了课堂教学的格局,带来了课堂教学效率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学案导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的研究,揭示了在实施过程中师生双方时间严重不足、学案疑难内容空白、教学过程低效重复“不放心”、特殊群体边缘化等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落实反馈环节、优化教学过程、介入差生群体等对策。
关键词 学案导学 教学改革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立足的一项重要能力。教育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为学而教”,寻找和探索“为了学生发展”而服务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教学理念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一些教学模式经过再改造后又得到推崇,“学案导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前,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高效率语文教与学。“学案导学”正是迎合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学生凭借语文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而教师只教“学生不会的”,也使教师的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于是这种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教学效益,受到了一线教师的热捧。
因此,大量以“学案导学”为主题的语文论文得到发表。但其中的大多数是“报喜不报忧”,只做成果汇报,模式介绍等,缺少对语文实施过程中揭示问题和提供对策的“弄潮儿”,更是缺乏完整的策略研究框架和针对“学案教学”实施细节的相关指导。通过本研究,笔者作为一线教师,试图揭示在初中语文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为进一步完善“学案导学”模式献出微薄之力。
2 认识与构想
2.1 概念界定
2.1.1 学案
学案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方案和材料依据。把学案的设计主体界定为主要是由教师制定,并赞同把学案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即可以是书面、口头,也可以是多媒体呈现等,其用途是专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因此,学案是一种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建构知识而设计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的学习方案和材料依据。
2.1.2 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以教师编写的学案为载体,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的实施环节中教师应遵循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原则,而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学生围绕学案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教学活动。
2.2 流程
(1)分发学案、依案自学。分发案的时间应该是灵活的,选择前发或是课上发是根据本班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学科特点还有学习任务的难易程等而定的,不应程式化。在学案中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和学习目标,而且要提供有效的帮助,鼓励学生使用种手段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2)了解学情、充分备课。在学生进行自学以后,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了解并记下学生的困惑或是教师在课上通过提问、指定学生汇报、组织学习小组之间交流学情等形式让学充分暴露自己遇到的学习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要充分备课,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形式。(3)组织讨论、尝试释疑。教师要挑选有价值的跟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师生讨论或生生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简单明了地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所做的分析,供同学之间互相分享,互相借鉴,在学生合作讨论期间,教师还要巡视监督,鼓励学生尝试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4)展示成果、精讲点拨。让小组简短汇报学习成果,并提交仍未解决的问题,一个小组在进行汇报时,鼓励其他小组的同学给予帮助和尝试解答问题或引发全班讨论,对那些经过全班范围的讨论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精讲或点拨,要讲清思路,点明规律,并使学生能归纳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借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5)当堂练习、评价矫正。教师要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在学生完成练习题以后,教师出示参考答案或小组讨论得出参考答案,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注意讲评的技巧,要向学生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再完成补充练习,内化知识。(6)归纳反思、课后反馈。通过练习并联系所学内容,教师应让学生尝试去归纳总结知识点,突出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得失。课后教师还应让学生对学案进行补充归纳和整理,同时教师应督促把学生的学案收上来再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根据情况制定具体的辅导计划或下一步的教学目标。
图1
3 暴露的问题
3.1 教学双方时间“窘迫”
“学案导学”一篇课文就得有六个环节,语文课一周六节课,每节课40分钟。语文的学习又不能仅仅囿于课本,必得引进某些课外资料。
确实见到了许多学校在使用导学案,导学案尤其是语文导学案是很难固定下来印刷出来反复使用的,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精神状态(比如考前考后,这是当前教育无法回避的),分组情况等不断调整。最好的导学案应该是老师在课前一天研究出来的。众所周知,要科学地设计预习内容是个庞大而杂的工作,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师要参阅资料并撷取有用内容,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打印和复印。如果我们可以把导学案做成课件,课件制作受限更多,费时更多。导学案上交后教师要研究掌握学情,认真阅读并整理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掌握学生这段时间的情感态度。“学案导学”的最后一环节是课后反馈,就相当于以前的作业,老师需要精心批改,两个班的作业改完一个小时是不够的,改完还要整理、修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