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实践育人实效的探索与思考

2014-02-20 04:05毕晓光舒能
科教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育人高校

毕晓光+舒能

摘 要 新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但都以“育人”为目标,因此,深刻认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中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 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依据国家最新要求,当今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按照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这既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导向,坚定不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和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从而科学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基础,积极创新内容和形式、方式和方法、体制和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获得持续、健康发展;以教法改革为突破口,以教材和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宏观指导为保证,强化各项基础性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实践育人的关系

实践育人理念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开展与学生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重的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并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育他们的公民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实现他们的政治认同。社会实践强调通过学生亲身感受的方式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认知国情,从而使他们养成高尚的品格,增长学习和工作才干的同时,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并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从字面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实际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实践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落实到“育人”上,并且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因此,要确立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同等重要的理念,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2 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从整体上说,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可以激发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完善教育本身可能存在的不足,或挖掘实践活动的潜在效应;另外,大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能力,而且可以在学生环境中形成较好的舆论效应,从而活跃整体的实践氛围,并促进教育体系与制度的完善。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已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但其实施松散,随机性较大,从而造成了其实践活动本身的育人成效不大。

第二,实践育人的对象不够全面。尽管目前高校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同学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机会。一方面表现为实践活动本身内容和数量的狭隘和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参与实践活动的同学重复出现,而没有经历的同学却得不到机会。实践育人本身的目的就是提高广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理论与实践水平、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动手能力等。因此选择对象应具有普遍性、带动性与平衡性,这样可在学校大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

第三,实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待突破和创新。经典实践活动可通过讲座、宣传片、论文报告会等形式发扬光大,新的效果显著的活动逐步吸纳形成培育体系;而另外一部分收效不大、形式陈旧的实践活动可通过广大学生讨论的方式,征集完善的措施与方法。在实践教育上可尽量避免过于传统与陈旧的内容叠加出现,将时代精神融入到实践教育的建设中去。同时,应尽可能开发出更有意义、更具参与性、更具影响力而成本相对不高的实践内容和形式。

第四,实践育人的目的有待明确,实践教育成果评估体系有待建立。一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它规定了教育工作的方向,对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起着制约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育教学活动新的载体的各类实践育人活动,也同样需要明晰教育目标,评估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而改进和优化育人活动,切实提高育人效果。

3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第一,深化理论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第一场所,也是学生课内实践的必经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社会问题来阐释相关理论、以学生参与为主要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在对社会问题的接触中获得自身体验和感悟,以深化理论认识,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联系起来,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从内容体系的科学建构、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等方面入手,力求使每一堂课都上得引人入胜。

第二,拓展课外教学内容。一般认为,第一课堂是育人的基础空间,第二、第三课堂则是课外和校外育人课堂,是育人空间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巩固第一课堂,加强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形成“三课堂”互动机制,建立起一个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联系的立体式实践育人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第三,加强学科建设。教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改变过去那种就课程建设谈课程建设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确立这样一种课程理念:学科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石,没有学科建设支撑就成了空中楼阁。另外,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机构,把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实践育人实效的根本性因素。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出发,专职教师队伍应具备信仰坚定、品德高尚、专业厚实、形象端庄等基本素质。因此,从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养和理论科研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方面着手,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第五,加强保障条件建设。学校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费的投入、教学条件的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经济收入分配以及职务评聘方面给予了支持。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 朱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7).

[2] 崔青青,邹红美.深化实践育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育人高校
试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社会实践教学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强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