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馥(Lee Seong-bok),1952年出生于庆尚北道尚州,家中兄弟姐妹五人,李晟馥排行第四,自幼便表现出很高的文学天分。高中期间,李晟馥读到了著名诗人金洙暎的作品,感受到深刻的共鸣,立志成为诗人。1971年,李晟馥考入首尔大学法国文学专业,命运般遇到了时任教授的年轻评论家金炫,对李晟馥文学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二年,李晟馥参加了文理学院的文学会,其文学世界得以酝酿、成熟。1973年,李晟馥到海军部分服役,因为兄长的举荐,得以成为作战部长室的勤务兵。工作之余,李晟馥开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经典,精研卡罗萨、卡夫卡、里尔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等经典作家,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6年,退役之后的李晟馥重新回到大学读书,诗歌习作受到评论家金炫的认可,终于在《文学与知性》发表处女作,登上文坛。1978年,李晟馥成为大学报社的专业记者,处女集《滚动的石头何时醒来》里的大部分作品都完成于该时期,诗人自己也称之为“我生命的第一黄金期”。两年后,这部诗集由“文学与知性社”出版。这部诗集不仅对李晟馥本人很重要,更是韩国诗歌史上的重要诗集。诗人以突破性的口语叙述体再现了战后令人绝望的生活,通过力透纸背的描写和曲径通幽的想象,家庭生活的破败被引申至儒家共同体的瓦解和传统伦理的衰退。凭借美妙的比喻和不规则排列的诗行、反讽和反语的巧妙运用,李晟馥不仅将个体的痛苦上升到文明批判的范畴,蓄意破坏诗歌形态的努力也为韩国诗歌打开了新的创作空间。1982年,《滚动的石头何时醒来》荣获“民音社”主办的第2届“金洙暎文学奖”,奠定了诗人在韩国诗坛的重要地位。1984年,李晟馥赴法国攻读博士学位,原来以卡夫卡、波德莱尔等为文学灯塔的李晟馥精神上发生了巨大转折,甚至感受到深深的自卑和绝望。第二年回国之后,李晟馥对自己的人生和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省,重新转向东方经典,悉心研究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周易》等在内的中国典籍,诗歌风貌和精神也随之改变。1986年出版的第二部诗集《南海锦山》被很多读者和评论家理解为爱情诗集,李晟馥也发表了题为《爱情诗和生活的秘密》的创作手记,阐述自己的新思考,“男女之间的爱情应该是世界上最单纯也最具包容性的生活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情诗就是一切企图发现生活秘密的诗歌的原型。发现隐藏于男女之爱的原理,也就是发现生与死、精神与物质、此案与彼岸的关系”。关于李晟馥的爱情诗,评论家宋在鹤曾风趣地说道,“这是经过东方古典世界,经过金素月和韩龙云的幽深水域之后,李晟馥的情绪自我发出的声音”。1989年,李晟馥荣获第4届“素月诗歌奖”。1990年李晟馥出版第三部诗集《那年夏天结束的时候》,1994年出版第四部诗集《冬青树之忆》。从《滚动的石头何时醒来》到《南海锦山》,从《那年夏天结束的时候》到《冬青树之忆》,诗人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姐姐的弟弟”、“母亲的儿子”、“你的我”、“儿子的父亲”,生活的轨迹与诗人的精神自我几乎完美重合,这既是“家庭循环的解构”,也是“身体内外的精神史”。2013年,李晟馥应邀参加香港国际诗歌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