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胰岛素强化及联合双胍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2014-02-20 02:19石春晖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22期
关键词:甘精糖化类药物

石春晖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丹阳 212300

单纯胰岛素强化及联合双胍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石春晖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丹阳 212300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胰岛素及胰岛素联合双胍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探讨2型糖尿病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单纯甘精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血糖水平均达标,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情况显著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胰岛素;糖尿病;二甲双胍;疗效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代谢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β细胞功能性损害,临床表现为慢性高血糖。长期的高血糖可能引起患者大血管、微血管以及神经病变,从而导致肾、心、脑、眼等重要器官的功能衰退,严重者可危机生命。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急剧上升,据WHO调查显示,199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2亿,2000年激增到1.75亿,而201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已达到3.66亿人,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预期,而糖尿病患者中有90%以上为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死于该病的约有460万人。可见,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治疗措施也成为医学界的重点课题。该研究2013年2月—2014年1月对胰岛素联合双胍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8.2岁;病程3~15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连续口服降糖药物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理想,排除心脑血管疾病、消化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全身系统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良、急性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身高、体重、年龄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饮食及运动控制,停用原用降糖药物。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皮下注射治疗,每日20:00注射,起始量按体重为0.2 IU/kg,2~3 d增加2~4 IU,根据血糖调整剂量;如患者餐后血糖指数有所升高,则给予阿卡波糖口服,剂量为150 mg/d。观察组患者在甘精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片(江苏苏中药业集团)治疗,1次/d,根据血糖值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2 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糖蛋白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血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后血糖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情况显著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情况对比(±s)

组别例数血糖达标时间(d)餐后2 h血糖水平(mmol/L)糖化血红蛋白(%)对照组观察组P 34 34 9.75±2.39 5.62±1.21<0.05 9.56±1.15 7.56±0.82<0.05 7.05±0.32 6.41±0.30<0.05

2.2 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3例(8.82%)发生低血糖,观察组34例中有1(2.94%)例发生低血糖。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遗传免疫调节异常而导致的内分泌疾病,目前尚没有可以完全根治的方法。临床治疗主要综合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而治疗药物主要有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物,前者主要包含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等,其作用机制为替代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后者主要包括双胍类等,作用机制为对抗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各种障碍,如控制体重,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2]。双胍类药物中的二甲双胍降糖作用十分明显,是2型糖尿病一线治疗的最佳选择之一,它可降低糖合血红蛋白且不增加患者体重;可促进周围组织中糖的无氧酵解,促进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提高外周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强胰岛素对糖的清除作用。二甲双胍类药物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充分利用内源性胰岛素,故可与胰岛素合用,该组研究显示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胰岛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可见,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1]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

[2]张石革.双胍类降糖药的作用优势与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6(5):268-271.

R587.1

A

1672-4062(2014)11(b)-0007-01

2014-08-10)

石春晖(1981.3-),女,江苏丹阳人,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猜你喜欢
甘精糖化类药物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