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例胎传梅毒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2014-02-19 02:49潘开国黄宇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流行病学新生儿

潘开国 黄宇

[摘要] 目的 研究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胎传梅毒患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 结果 6年间共发生152例胎传梅毒患儿,2012年发生率是2007年的11.8倍,呈显著上升趋势。152例患儿中,早产儿139例,低体重儿136例;148例患儿发病时间为0~1个月。在临床表现方面,以肝脏、骨骼、皮肤受累最为严重。大多数患儿母亲未检测或检测时间晚,且未接受正规治疗。文化程度偏低的孕妇极易感染梅毒。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3周左右,大约有89.47%的患儿集中在1个月内,平均发病天数为9 d。 结论 胎传梅毒主要发生在农村流动人群中,孕妇未进行梅毒血清筛查以及青霉素正规治疗,是发生胎传梅毒的重要原因;加强梅毒筛查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普及,对于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胎传梅毒;防控措施;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75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58-03

胎传梅毒是母体中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发的感染,会造成流产或死胎,还会引发新生儿胎传梅毒及死亡[1]。近年来,胎传梅毒在我国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胎传梅毒的防治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的重要课题[2]。为了进一步研究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及防控措施,本研究收集了2007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52例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详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收治的152例胎传梅毒患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其中,初产妇121例,经产妇31例,孕周37~41周,平均40.2周。

1.2 方法

对152例胎传梅毒患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包括胎儿临床表现、发病时间、母亲文化程度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7~2012年胎传梅毒患儿检出情况的比较

6年间共发生152例胎传梅毒患儿,2012年的发病率是2007年的11.8倍,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表1)。152例患儿中,早产儿139例,低体重儿136例;148例患儿发病时间为0~1个月。在临床表现方面,以肝脏、骨骼、皮肤受累最为严重。大多数患儿母亲未检测或检测时间晚,且未接受正规治疗。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3周左右,大约有89.47%的患儿集中在1月内,平均发病天数为9 d。102例孕妇产前确诊为梅毒,但有85例因未进行正规治疗或没有接受治疗而导致疾病发生;17例孕妇进行正规治疗,新生儿完全正常或病情较轻;39例患儿在剖宫产之前就已经发现疾病感染,53例患儿错过了最佳诊断时机。

2.2 胎传梅毒患儿母亲文化程度的分析

101例患儿母亲文化水平为初中或以下,占66.45%;49例患儿母亲文化水平为高中,占32.24%;2例患儿母亲文化水平为大学或以上,占1.31%。

3 讨论

胎传梅毒是母体中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发的感染,胎儿感染的严重程度直接与母体的梅毒程度、是否在妊娠期间接受正规治疗、母亲血液中螺旋体数量有直接关系[3]。如果对于胎传梅毒不及时进行治疗,会造成胎儿或新生儿的死亡,不管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胎传梅毒都是一个沉重的情感或经济负担[4]。近年来,胎传梅毒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发病率,城市中无固定职业的患病人数较多,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人群的学历比较低、收入偏低、经济基础差,再加上年龄正处于性活跃期,很容易发生高危行为。同时,生活、工作条件比较差,缺乏一定的疾病预防、治疗知识,产前保健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该疾病的危害性,从而成为发生胎传梅毒的高危人群。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加大胎传梅毒疾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疾病防治指导,这对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中,102例孕妇产前确诊为梅毒,但85例未进行正规治疗或不治疗而导致疾病发生;17例孕妇进行正规治疗,新生儿完全正常或病情较轻。因此,对于孕产妇梅毒患者的及时诊断和青霉素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疾病传播率。

新生儿胎传梅毒表现具有多样性,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一定难度[6],因此需要结合母亲病史、实验室检验(血清学检测以及X线片检测)、患儿临床表现及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3周左右,发病时间比较早,大约有89.47%的患儿集中在1月龄内,平均发病天数是9 d。因此,做好围产期的疾病治疗非常关键。胎传梅毒患儿多为低体重儿和早产儿,患儿身体情况较差,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7]。本组39例患儿是在剖宫产之前就已经发现疾病感染指标,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生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另外53例患儿因家庭分娩或非剖宫产,错过了最佳诊断时机,造成新生儿器官损伤。如果出现漏诊或漏治,会使孕妇或新生儿的梅毒发展到二期或三期,后果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在我国现阶段,对于梅毒检测、预防的投入经费不足,而且相应的教育健康力度不足,人们对于梅毒的危害性、自我保护等相关知识知之甚少[8]。患者也缺乏常规治疗的认识,相关部门也缺少有效的管理干预和追踪传染源制度。鉴于胎传梅毒的发病特点,这种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因此,需要提高孕产妇对于梅毒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认识其危害性,有效提高妊娠期间防护梅毒的能力:①加强对适龄男女(特别是高危人群)的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优生优育的宣传工作,加强其性道德建设,提倡健康的性行为,全面提升性道德素质;②全面加强对孕产妇及其配偶的血清产前检查以及相关宣传工作,全面提高人群对血清产前检查重要性的认识,在妊娠早期积极参加相关检查;③对于已确诊的孕产妇,需要尽早接受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检查,全面评估胎儿情况。

综上所述,孕产妇是预防胎传梅毒的根本,接受正规的检测和治疗是预防胎传梅毒的关键,对于新生儿的治疗是疾病的补救措施。加强梅毒筛查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普及,对于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付志智,李永红.2005~2010年广西胎传梅毒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1,12(2):14-15.

[2] 杨占华,周飞燕.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8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3(24):86-87.

[3] 方育东,赖秋亮,谢少虹,等.249例早期梅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1):104-105.

[4] 王耀斐,蔺兆星,干娜.2004-2010年陕西省主要性病病种报告病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2(5):56-57.

[5] 张荣莲,陈烈平,陈起燕,等.45 529例孕产妇妊娠期梅毒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1,2(5):35-36.

[6] 宋丽萍,周志光.欠发达地区育龄妇女梅毒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3(4):495-495.

[7] 罗晓风,蔡梅英,肖晓玲.2006~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1,29(2):144-145.

[8] 曾国章,杨长仪.新生儿胎传梅毒12例临床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11,4(6):32-34.

(收稿日期:2013-07-08 本文编辑:袁 成)endprint

[摘要] 目的 研究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胎传梅毒患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 结果 6年间共发生152例胎传梅毒患儿,2012年发生率是2007年的11.8倍,呈显著上升趋势。152例患儿中,早产儿139例,低体重儿136例;148例患儿发病时间为0~1个月。在临床表现方面,以肝脏、骨骼、皮肤受累最为严重。大多数患儿母亲未检测或检测时间晚,且未接受正规治疗。文化程度偏低的孕妇极易感染梅毒。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3周左右,大约有89.47%的患儿集中在1个月内,平均发病天数为9 d。 结论 胎传梅毒主要发生在农村流动人群中,孕妇未进行梅毒血清筛查以及青霉素正规治疗,是发生胎传梅毒的重要原因;加强梅毒筛查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普及,对于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胎传梅毒;防控措施;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75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58-03

胎传梅毒是母体中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发的感染,会造成流产或死胎,还会引发新生儿胎传梅毒及死亡[1]。近年来,胎传梅毒在我国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胎传梅毒的防治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的重要课题[2]。为了进一步研究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及防控措施,本研究收集了2007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52例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详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收治的152例胎传梅毒患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其中,初产妇121例,经产妇31例,孕周37~41周,平均40.2周。

1.2 方法

对152例胎传梅毒患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包括胎儿临床表现、发病时间、母亲文化程度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7~2012年胎传梅毒患儿检出情况的比较

6年间共发生152例胎传梅毒患儿,2012年的发病率是2007年的11.8倍,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表1)。152例患儿中,早产儿139例,低体重儿136例;148例患儿发病时间为0~1个月。在临床表现方面,以肝脏、骨骼、皮肤受累最为严重。大多数患儿母亲未检测或检测时间晚,且未接受正规治疗。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3周左右,大约有89.47%的患儿集中在1月内,平均发病天数为9 d。102例孕妇产前确诊为梅毒,但有85例因未进行正规治疗或没有接受治疗而导致疾病发生;17例孕妇进行正规治疗,新生儿完全正常或病情较轻;39例患儿在剖宫产之前就已经发现疾病感染,53例患儿错过了最佳诊断时机。

2.2 胎传梅毒患儿母亲文化程度的分析

101例患儿母亲文化水平为初中或以下,占66.45%;49例患儿母亲文化水平为高中,占32.24%;2例患儿母亲文化水平为大学或以上,占1.31%。

3 讨论

胎传梅毒是母体中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发的感染,胎儿感染的严重程度直接与母体的梅毒程度、是否在妊娠期间接受正规治疗、母亲血液中螺旋体数量有直接关系[3]。如果对于胎传梅毒不及时进行治疗,会造成胎儿或新生儿的死亡,不管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胎传梅毒都是一个沉重的情感或经济负担[4]。近年来,胎传梅毒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发病率,城市中无固定职业的患病人数较多,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人群的学历比较低、收入偏低、经济基础差,再加上年龄正处于性活跃期,很容易发生高危行为。同时,生活、工作条件比较差,缺乏一定的疾病预防、治疗知识,产前保健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该疾病的危害性,从而成为发生胎传梅毒的高危人群。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加大胎传梅毒疾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疾病防治指导,这对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中,102例孕妇产前确诊为梅毒,但85例未进行正规治疗或不治疗而导致疾病发生;17例孕妇进行正规治疗,新生儿完全正常或病情较轻。因此,对于孕产妇梅毒患者的及时诊断和青霉素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疾病传播率。

新生儿胎传梅毒表现具有多样性,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一定难度[6],因此需要结合母亲病史、实验室检验(血清学检测以及X线片检测)、患儿临床表现及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3周左右,发病时间比较早,大约有89.47%的患儿集中在1月龄内,平均发病天数是9 d。因此,做好围产期的疾病治疗非常关键。胎传梅毒患儿多为低体重儿和早产儿,患儿身体情况较差,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7]。本组39例患儿是在剖宫产之前就已经发现疾病感染指标,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生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另外53例患儿因家庭分娩或非剖宫产,错过了最佳诊断时机,造成新生儿器官损伤。如果出现漏诊或漏治,会使孕妇或新生儿的梅毒发展到二期或三期,后果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在我国现阶段,对于梅毒检测、预防的投入经费不足,而且相应的教育健康力度不足,人们对于梅毒的危害性、自我保护等相关知识知之甚少[8]。患者也缺乏常规治疗的认识,相关部门也缺少有效的管理干预和追踪传染源制度。鉴于胎传梅毒的发病特点,这种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因此,需要提高孕产妇对于梅毒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认识其危害性,有效提高妊娠期间防护梅毒的能力:①加强对适龄男女(特别是高危人群)的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优生优育的宣传工作,加强其性道德建设,提倡健康的性行为,全面提升性道德素质;②全面加强对孕产妇及其配偶的血清产前检查以及相关宣传工作,全面提高人群对血清产前检查重要性的认识,在妊娠早期积极参加相关检查;③对于已确诊的孕产妇,需要尽早接受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检查,全面评估胎儿情况。

综上所述,孕产妇是预防胎传梅毒的根本,接受正规的检测和治疗是预防胎传梅毒的关键,对于新生儿的治疗是疾病的补救措施。加强梅毒筛查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普及,对于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付志智,李永红.2005~2010年广西胎传梅毒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1,12(2):14-15.

[2] 杨占华,周飞燕.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8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3(24):86-87.

[3] 方育东,赖秋亮,谢少虹,等.249例早期梅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1):104-105.

[4] 王耀斐,蔺兆星,干娜.2004-2010年陕西省主要性病病种报告病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2(5):56-57.

[5] 张荣莲,陈烈平,陈起燕,等.45 529例孕产妇妊娠期梅毒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1,2(5):35-36.

[6] 宋丽萍,周志光.欠发达地区育龄妇女梅毒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3(4):495-495.

[7] 罗晓风,蔡梅英,肖晓玲.2006~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1,29(2):144-145.

[8] 曾国章,杨长仪.新生儿胎传梅毒12例临床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11,4(6):32-34.

(收稿日期:2013-07-08 本文编辑:袁 成)endprint

[摘要] 目的 研究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胎传梅毒患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 结果 6年间共发生152例胎传梅毒患儿,2012年发生率是2007年的11.8倍,呈显著上升趋势。152例患儿中,早产儿139例,低体重儿136例;148例患儿发病时间为0~1个月。在临床表现方面,以肝脏、骨骼、皮肤受累最为严重。大多数患儿母亲未检测或检测时间晚,且未接受正规治疗。文化程度偏低的孕妇极易感染梅毒。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3周左右,大约有89.47%的患儿集中在1个月内,平均发病天数为9 d。 结论 胎传梅毒主要发生在农村流动人群中,孕妇未进行梅毒血清筛查以及青霉素正规治疗,是发生胎传梅毒的重要原因;加强梅毒筛查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普及,对于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胎传梅毒;防控措施;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75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58-03

胎传梅毒是母体中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发的感染,会造成流产或死胎,还会引发新生儿胎传梅毒及死亡[1]。近年来,胎传梅毒在我国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胎传梅毒的防治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的重要课题[2]。为了进一步研究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及防控措施,本研究收集了2007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52例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详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收治的152例胎传梅毒患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其中,初产妇121例,经产妇31例,孕周37~41周,平均40.2周。

1.2 方法

对152例胎传梅毒患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包括胎儿临床表现、发病时间、母亲文化程度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7~2012年胎传梅毒患儿检出情况的比较

6年间共发生152例胎传梅毒患儿,2012年的发病率是2007年的11.8倍,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表1)。152例患儿中,早产儿139例,低体重儿136例;148例患儿发病时间为0~1个月。在临床表现方面,以肝脏、骨骼、皮肤受累最为严重。大多数患儿母亲未检测或检测时间晚,且未接受正规治疗。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3周左右,大约有89.47%的患儿集中在1月内,平均发病天数为9 d。102例孕妇产前确诊为梅毒,但有85例因未进行正规治疗或没有接受治疗而导致疾病发生;17例孕妇进行正规治疗,新生儿完全正常或病情较轻;39例患儿在剖宫产之前就已经发现疾病感染,53例患儿错过了最佳诊断时机。

2.2 胎传梅毒患儿母亲文化程度的分析

101例患儿母亲文化水平为初中或以下,占66.45%;49例患儿母亲文化水平为高中,占32.24%;2例患儿母亲文化水平为大学或以上,占1.31%。

3 讨论

胎传梅毒是母体中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发的感染,胎儿感染的严重程度直接与母体的梅毒程度、是否在妊娠期间接受正规治疗、母亲血液中螺旋体数量有直接关系[3]。如果对于胎传梅毒不及时进行治疗,会造成胎儿或新生儿的死亡,不管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胎传梅毒都是一个沉重的情感或经济负担[4]。近年来,胎传梅毒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发病率,城市中无固定职业的患病人数较多,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人群的学历比较低、收入偏低、经济基础差,再加上年龄正处于性活跃期,很容易发生高危行为。同时,生活、工作条件比较差,缺乏一定的疾病预防、治疗知识,产前保健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该疾病的危害性,从而成为发生胎传梅毒的高危人群。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加大胎传梅毒疾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疾病防治指导,这对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中,102例孕妇产前确诊为梅毒,但85例未进行正规治疗或不治疗而导致疾病发生;17例孕妇进行正规治疗,新生儿完全正常或病情较轻。因此,对于孕产妇梅毒患者的及时诊断和青霉素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疾病传播率。

新生儿胎传梅毒表现具有多样性,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一定难度[6],因此需要结合母亲病史、实验室检验(血清学检测以及X线片检测)、患儿临床表现及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3周左右,发病时间比较早,大约有89.47%的患儿集中在1月龄内,平均发病天数是9 d。因此,做好围产期的疾病治疗非常关键。胎传梅毒患儿多为低体重儿和早产儿,患儿身体情况较差,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7]。本组39例患儿是在剖宫产之前就已经发现疾病感染指标,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生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另外53例患儿因家庭分娩或非剖宫产,错过了最佳诊断时机,造成新生儿器官损伤。如果出现漏诊或漏治,会使孕妇或新生儿的梅毒发展到二期或三期,后果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在我国现阶段,对于梅毒检测、预防的投入经费不足,而且相应的教育健康力度不足,人们对于梅毒的危害性、自我保护等相关知识知之甚少[8]。患者也缺乏常规治疗的认识,相关部门也缺少有效的管理干预和追踪传染源制度。鉴于胎传梅毒的发病特点,这种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因此,需要提高孕产妇对于梅毒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认识其危害性,有效提高妊娠期间防护梅毒的能力:①加强对适龄男女(特别是高危人群)的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优生优育的宣传工作,加强其性道德建设,提倡健康的性行为,全面提升性道德素质;②全面加强对孕产妇及其配偶的血清产前检查以及相关宣传工作,全面提高人群对血清产前检查重要性的认识,在妊娠早期积极参加相关检查;③对于已确诊的孕产妇,需要尽早接受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检查,全面评估胎儿情况。

综上所述,孕产妇是预防胎传梅毒的根本,接受正规的检测和治疗是预防胎传梅毒的关键,对于新生儿的治疗是疾病的补救措施。加强梅毒筛查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普及,对于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付志智,李永红.2005~2010年广西胎传梅毒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1,12(2):14-15.

[2] 杨占华,周飞燕.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8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3(24):86-87.

[3] 方育东,赖秋亮,谢少虹,等.249例早期梅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1):104-105.

[4] 王耀斐,蔺兆星,干娜.2004-2010年陕西省主要性病病种报告病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2(5):56-57.

[5] 张荣莲,陈烈平,陈起燕,等.45 529例孕产妇妊娠期梅毒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1,2(5):35-36.

[6] 宋丽萍,周志光.欠发达地区育龄妇女梅毒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3(4):495-495.

[7] 罗晓风,蔡梅英,肖晓玲.2006~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1,29(2):144-145.

[8] 曾国章,杨长仪.新生儿胎传梅毒12例临床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11,4(6):32-34.

(收稿日期:2013-07-08 本文编辑:袁 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流行病学新生儿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