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
记得前几年的一次全市教师上课比赛中,江西吉安县幼儿园老师上的一节语言课绘本阅读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是一个充满了爱意和童趣的故事。在教学中,老师先阅读小兔子对妈妈说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然后,师生共同阅读兔妈妈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在此基础上,教师用肢体语言读第二段兔妈妈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孩子用同样方法阅读小兔子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因为大人的手始终比小孩的手长和大,那么孩子一看就觉得妈妈的爱比自己的爱多)………爱对幼儿来说虽是一个抽象的字眼,可老师借助绘本故事向孩子传达爱的观念,用独特的方法给孩子爱的体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爱的意义。
此时,我想起来,孩子虽然不识字,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却能理解文章的内容,能收获这么好的效果。想想,对孩子进行早期绘本阅读还是有好处的。于是,从去年的9月开始,对我园的孩子进行了阅读试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绘本阅读重在选材
“绘本教学”是以绘本为载体,借用课堂,在师生有效的互动中,共同建构对画面的理解,从而在脑海中建构一个完整的故事。孩子对绘本阅读兴趣的有无,阅读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和绘本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想让孩子开始早期阅读,识字并不是第一步,对书好奇,喜欢看图、喜欢听才是第一步。因此,如何选择孩子喜欢的绘本,也是重要的一步。我认为对于小班,可选择情节简单,画面鲜艳、生动活泼,故事简短为主的绘本:到了中班,可为幼儿选择情节稍微曲折,内容健康向上、人物善恶分明、以动物故事为主的绘本;到了大班,可为孩子选择故事情节相对长一些、复杂一些,但画面清晰鲜明的图书。此外,还可为孩子选择一些知识类的故事书,以拓展知识面,以利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的发展。
二、绘本阅读重在环境
孩子年龄小,身心发育尚不完善,他们不识字或只能识别极少的文字,这就决定了他们的阅读活动只能针对单纯的文字、词语、句子、段落等进行。要将不识字的孩子引入到作品世界中去,就需要老师用自己的声音、语言、表情、动作等去感染孩子。明智的做法是提供“促进性的阅读环境”。也就是在进行绘本阅读时,注重投入感情“读”故事,用肢体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语言来“讲”故事。如在组织孩子进行《猜猜我有多爱你》阅读时,当我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肢体表现、深情地为孩子朗读时,有的孩子竟热泪盈眶。又如,在非常幽默滑稽的《摇滚青蛙》的阅读中,我运用夸张的语言,演绎青蛙的所作所为时,孩子们便开怀大笑、兴趣高涨,在轻松愉快中感悟了主题。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说什么样的话,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作出什么样的语言反应,这也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孩子进行绘本阅读中,不仅可从故事、童话和诗歌中学习我国汉语,感受中华民族及世界儿童文学的特殊韵味,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使用恰当的语言与人交往。如《聪明的乌龟》《两只笨狗熊》等绘本,均有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故事情节。而我在进行集体教学中,注重孩子熟悉故事角色中的人物对话,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孩子展开讨论,让孩子运用符合自己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和见解,并让他们自己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三、绘本阅读重在形式
在以往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孩子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些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但答案只有一个。而我在进行绘本阅读时,将这种传统学习形式改为让孩子学会多种角度去了解事物,将教师的提问“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会怎么做,为什么会这样”等。同时,在进行阅读时,我们不急着翻页,而是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幼儿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
在绘本中,有时会出现通过刻画细节,使主题更加鲜明,情节更有趣味性。如绘本《年》就是这样一个生活童话故事。我在进行绘本阅读《年》时,除了阅读故事本身外,还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看看图画中“年”究竟是什么?通过老师面部表情的变化,猜测“年”的心理活动,并提问:“你有没有发现‘年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呢?”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孩子关注文字背后的故事,使主题更加明确,更富有童真童趣。
在孩子的绘本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语句“老虎过生日,小猫送鲜鱼,小兔送萝卜,老虎气得嗷嗷叫……”“小猪勇敢地冲向大灰狼,山羊姑娘乘机拿起一根木棍朝大灰狼打去……”这些形象化的语言能够更清楚、更准确、更具体形象地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境的思想、观点和印象。如我们在进行阅读时,让师生大声读、反复朗读、讨论、看图讲述、故事接龙等,会让孩子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感,让孩子们感受其语言的魅力,领悟绘本语言表达的精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孩子们的谈话,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对孩子来说,绘本阅读不但能提升他们对语言的倾听能力,而且能享受故事及文字的美,更能使他们的阅读兴趣、习惯和观察能力都得到培养。以前,孩子对身边的文字(如广告、报刊、杂志、日用品等)视而不见,而现在是饶有兴趣地去读去记。常言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对他们是终身受益的。让我们跟随孩子的脚步,跟随教育的脚步,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