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数学学习 感受成功喜悦

2014-02-19 09:43陈小龙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数感长度数学知识

陈小龙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体验是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并被称为精神的幻想旅行。学生只有通过这种精神上的幻想旅行,才会有诸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之类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教师首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多种体验,然后再促其自觉体验、自主体验,真正做到在体验中加深认识,在体验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验数学情感

积极情感所起的积极作用已被很多心理学家所认可和重视。学习是一种非常需要积极情感支持的经历,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数学真有趣”。如学习数列的规律、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加深特征认识,增强美感体验,使数学的趣味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体现出来。自豪感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史是异常辉煌的,如祖冲之圆周率的发现就比国外早了三百年,这不能不让我们每个人感到无比自豪。学习圆周率时,隆重介绍祖冲之,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体验数学来源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生活实践应是首要的学习内容,但许多学生不喜欢数学,以为数学离自己很远,摸不着边际,造成心理上的脱节。为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用观察到的具体事例来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体会到数学的趣味与鲜活。例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就是生活所需,粉刷教室、油桶装油、砌游泳池等;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一样也是来自于生活所需;从生活需要切入教学,例如:计算利息、计算物品的涨价、降价……学生体验到知识离自己近了,学起来也更有兴趣。

三、体验数学建构

学生怎样学习数学,影响着他们对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影响着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教师不应将学生看成一张可以任意地被涂上颜色的白纸,而应研究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新的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学生认知框架的不断变革和重组。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始,教师故意板书如下算式:228+61=838 3.47+1.2=3.59,让学生领悟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接着教师话题一转: 分数的单位是什么呢?能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样把分子直接相加吗?为什么?应怎么做呢?这样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在认知结构中找寻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并迅速地将新的内容与已有观念适当组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其间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生成、完善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充分体验到在教师引导下,自身主动探究新知的艰辛及获得成功的愉悦。

四、体验数学应用

数学学习就是要学会建立数量和空间关系的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会了应用数学,更能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与美。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问题。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修理坏的桌椅,培养爱护公物的习惯;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达到边学边用的目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还应增强策略意识,如:在让一年级学生动手数100根小棒时,用的方法很多,有两个两个地数,有五个五个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在数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发现十个十个地数又快又不容易出错,因此在数较大的数时,许多学生选择了十个十个地数。以上这些例子从生活实际入手,把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又把生活融于学习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轻松、有趣。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五、体验数学数感

感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基本途径。有很多时候,学生们得到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如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为十几岁、某人的身高是几十米、油箱的容积是几立方厘米等等。面对这样的错误,教师会说:“你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呢?”其实这种感觉应称之为“数感”,只有平时注意培养数感,学生在得到不合理的答案后才会自主发现。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常用单位时,要让学生体验单位的大小,与生活中的物体相联系,可采用“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逐步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为了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我先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要他们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时,学生比划不出来了。为了让学生真正去体验1千米的长度,我设计了 “看谁能跑1千米”的游戏。学生到操场上跑呀跑,回来后老师问:“你对1千米有什么看法?”有的说:“1千米好长哦,我跑了两圈共400米,还有600米跑不动了。” 有的说:“1千米有5圈小操场那么长,我要走15分钟多。”……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充分认识1千米,真正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充分体验数感,懂得了数的大小。另外,我们常说的估算也是通过强化感性体验来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从而将“不该发生的错误”的出现率降到最低。

总之,我认为要想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让他们用心去体验数学,这是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一种教与学的运作方式。教师重在激发学生心灵感悟,让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学生要有主动性,能充分地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有对数学乃至自然宇宙奥秘进行理智探索的渴求。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发现数学的美妙,体验到数学的丰富及其魅力,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喜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感长度数学知识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1米的长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不同长度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