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
数学课堂中的陷阱设计,是教师呈现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陷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进预设的陷阱里,不但能让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空间、自由思考的余地,还能有效地激活数学课堂。
一、用活教材,巧设陷阱——探究发现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活用教材,在学生所认识、所熟悉的教材中设置悬念,通过适当的启发、诱导,改变学生原来固有的认知习惯,巧妙设疑,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呈现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探究发现过程。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教科书上只介绍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学生只要能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3倍,或圆锥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但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的发现完全出人意料。新课伊始,我首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让学生观察两个教具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观察汇报:它们等底等高。接着,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圆柱的体积是这个圆锥体积的几倍。学生情绪高涨,汇报主要集中在2倍、3倍、4倍、5倍这几个倍数。再让学生四人学习小组研究一下,究竟是几倍的关系。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合作,有的用沙子,有的用水,有的用圆锥往圆柱里倒,有的用圆柱往圆锥里倒,学生讨论交流声不断。接着我把表达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公式。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原因就在于教师用活教材,巧设陷阱,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玩,这样做既符合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又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为高涨。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之后,学生急于说出自己的新发现,这时候的合作交流已经成为他们的需要。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并在交流中互相补充。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暴露“错误”,巧设陷阱——体验感悟
学习错误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是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思维的真实再现,是一种宝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这些学习错误有些是教师能预见的,有些是动态生成、突发性的,还有些甚至是教师特意制造的陷阱。作为教师,要课前切实做好备课工作,了解教材,分析学情,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错误。在课堂上教师应以此为难点,巧设陷阱,让学生陷进去,体验错误,让错误暴露出来,让学生在体验错误的活动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比较重要的内容,它将引导学生的认知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推进,是学生认知上的一次飞跃。如何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和了解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我进行了如下尝试:在例题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用“数格法”来比较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我提早埋下伏笔,巧设“陷阱”,承接“数格子”比较面积的方法,提问:“老师这里有三个图形(不展示出图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9格、6格、15格,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学生判断为15格的图形面积最大,6格的图形面积最小。这是我们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的回答。当将其实际图像呈现后,学生发现,6个格子的面积反而最大。强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恍然大悟,悟出了“统一方格子的大小”的必要性,此时,面积单位的出现可谓水到渠成,恰到好处地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意识,课堂大放异彩。教学实践证明,适当地构思、设计一些易使初学者上当受骗的陷阱,能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意识。
三、打破定势,巧设陷阱——拓展延伸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有限,他们的解题思路往往受到定势思维的限制,导致思考问题时产生盲点。消极的思维定势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阻碍学生去发现新的东西,不利于学习,更不利于创造。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摆脱习惯性定势思维的约束,突破老框框,激发学生开拓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善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巧设陷阱,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如在工程问题教学时,通过一定的练习,学生对一般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与解题结构可能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工作总量为“1”,工作效率一般形式1/(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置练习“修一条长5000米的公路,4天完成了全长的,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工作还需多少天?”此时,由于受先前解题形式的影响,学生出现不同的两种算法列式1÷(÷4)-4;(1-)÷(÷4)。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另一种算法4÷-4=6。教师应经常这样巧设陷阱,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加深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把学生的思考一次次引向深入。
人们常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同样,一千堂课中也可以有一千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身心需要和实际情况,巧设陷阱,合理整合教材,引领探索,引导发现,激活思维,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更有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