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刷新物流运输现代化进程

2014-02-18 09:29
物流技术 2014年20期
关键词:宁波港海铁集装箱

■ 本刊记者 张 晶

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和管理形式 是开展多式联运的重要载体。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程度是衡量物流运输现代化进程的标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产业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 物流运输网络变得越来越长 货物运输需求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方便、快捷、高效、低价的货物运输成为必然趋势。单一的集装箱运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要求 因此 以货物运输为主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使用 创建高效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模式已成为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近年来 中国集装箱产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都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制造业虽然是传统的制造业 但近年来 中国在这个行业一直处于龙头地位。随着贸易量的增长 集装箱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目前还保有年增长5%~6%的增速。“中国制造”的集装箱占了世界总量的96% 产业配套、集装箱贸易量等条件决定了中国在集装箱制造业的行业地位。随着多式联运的发展 集装箱作为承载其发展的重要载体 仍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 集装箱制造行业仍然是朝阳行业 而中国正引领着亚洲航运业在世界上崛起。2013年 中国集装箱吞吐量达1.75亿标准箱 连续多 年居世界首位 上海港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中国已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集装箱航运中心和集装箱制造中心。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振兴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之路 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意义。

技术发展打造硬实力

2014年4月1-3日首届“集装箱多式联运亚洲展Intermodal Asia”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开幕。在展览馆的室外展区 一款名为CIMC BURG框架罐箱的实物模型引起了众多国内外客户的驻足欣赏 据了解 该箱型为主的集装罐箱产销量自2004年起已连续10年保持世界首位。该产品系本届展会主要赞助商——集装箱行业领军企业中集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集安瑞科 的CIMC TANK品牌系列。

CIMC BURG框架罐箱是CIMC TANK在引进英国UBHI罐箱设计专利后自主研发的箱型 具有自重轻、容积大的优点 特别是上升底梁的设计可以更好的保护罐体 防撞性能增强。此外,底梁切口的设计也具有防止堆码错误时导致罐体破损的优点。自2002年涉足罐箱制造领域以来,CIMC BURG框架罐箱已经成为中集罐箱的拳头产品,获得了全球租箱公司、运营公司和最终用户的普遍认同。以该箱型为主的集装罐箱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产销量自2004年起已连续10年保持世界首位。

Swap Body罐箱,具有容积大、自重轻、载重量大的特点,非常适合欧洲内陆与中国的公路运输。针对客户特别是欧洲客户对单箱装载介质量的要求,中集安瑞科CIMC TANK自主研发了自重最轻的轻量化Swap Body罐箱系列,从而保证了单箱装载介质重量的最大化。该轻量化设计已经通过TC/ISO 1496-3的铁路撞击试验,从而可以进入量产化阶段。

27.5 Bar气体罐箱、低温罐箱、Wide Body罐箱以及ISO-Veyor H型水泥罐箱则是CIMC TANK近年来研发的罐箱新品系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其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提升。

【记者解读】集装箱多式联运离不开集装箱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中集安瑞科的CIMC TANK系列产品的开发,按照产品特性及客户要求,为其量身订制化学品以及液态食品运输、存储的集装箱运输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罐式集装箱作为化学品及液态食品转运中标准化的运输工具,不仅要符合国际多式联运标准,还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货物安全送达。中集安瑞科的集装箱产品设计以其技术创新和研发实力,不仅为客户提供集装箱产品,还囊括了一系列的集装箱物流系统的运输解决方案,其产品在运输和存储各环节都体现出了高度的智能性,帮助客户实现了对货物在物流全程的智能监控与管理。

要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从集装箱的制造环节开始,就应该着手从设计理念、 新材料研发、技术标准、设计方案等方面考虑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集装箱的设计和技术实力是集装箱多式联运充分发挥其效率和潜能的基础。当物流供应链日益复杂化,货物的运输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要应对这些变化,集装箱产品应被视为集装箱多式联运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充分考虑物流运输网络的需求、各种运输方式的紧密对接需求,更好地实现多式联运过程的“无缝化”,从而满足客户对多式联运的智能化、信息化等管理的需求。

集装箱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是提升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效率的关键。要推动集装箱制造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开发前沿创新技术,设计出符合国际新规则要求的节能、环保、安全高效,凸显专业化、智能化的集装箱,提升集装箱的设计和技术水平。集装箱制造的大型企业应积极深化信息技术在产品生产制造中的渗透融合,推动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集装箱制造的升级将为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信息化、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高效运作和优化。

运营创新构筑发展新契机

2014年6月6日清晨,来自台州的班列准时驶入宁波港北仑铁路港站,至此,2014年宁波港海铁联运箱量突破5万,达到50133个标箱,同比增长超过20%,宁波港成为海铁联运南方第一大港。

作为世界级大港,宁波港用海铁联运串起海陆丝绸之路,并把它作为由传统的“装卸型”港口向现代“物流贸易型”港口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快转型升级,向国际强港“冲刺”。

自2014年年初以来,宁波港海铁联运“立足省内、深耕江西、开发三北”,其中“开发三北”战略紧贴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新疆、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月底,宁波至新疆的海铁联运双向班列开通,实现了来去箱内都装货的100%双重运输模式,截至6月5日完成箱量5000标准箱。宁波港与西安、兰州的海铁联运也发展得红红火火,至6月5日完成箱量1500标准箱,是去年同期的近5倍。

宁波港海铁联运“ 立足省内”、“深耕江西”,通过强化无水港布局等举措拓展内陆腹地市场,优化了宁波港的货源结构。目前,宁波港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的无水港包括省内萧山、富阳、绍兴等9个,以及江西的上饶、鹰潭和湖北襄阳。4月18日,上饶至宁波港海铁联运天天班列正式开行,有效促进了江西方向的货运量稳定。截至6月5日,今年江西方向海铁联运箱量超1.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近40%,其中上饶至宁波到发量近10000标准箱。此外,宁波至襄阳箱量同比增长近8倍,而省内完成的箱量超过了2.5万标准箱,占了总量的半壁江山。

据宁波市港航管理局数据显示,2013年宁波港海铁联运完成10.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6.6%,成为物流业务的大亮点。实际上,宁波海铁联运发展战略2009年才启动,但发展迅速。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达2.8万、4.7万、5.95万标准箱,2013年的10.5万标准箱的规模已居我国前列,显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记者解读】宁波港围绕腹地积极拓展打造海铁联运的南北通道物流节点,抓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开行多方向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不断完善自身的海铁联运网络,达到“无缝衔接”,其市场成效也十分显著。

目前我国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运输方式结构不合理,集装箱海铁联运比重不足港日集装箱运量的2%,与欧洲20%、美国30%以上的海铁联运比重相差很大。在我国港日集装箱集疏运中,铁路运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港口服务效率和水平的提高,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运输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够顺畅,组合效率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在港口多式联运发展道路上,补强海铁联运这块短板意义重大。相比海公联运,海铁联运可节约成本30%,改造潜力和发展空间较大。

对于港口未来的发展而言,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成为关键。首先需要的是运输系统组织和运输配送体系等方面的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由于多式联运涉及多种运输企业,包括了从事集装箱海铁联运或散杂货海铁中转的实际经营人、承担铁路港站与各中转码头之间海铁中转集装箱驳运的集装箱运输公司、船公司、港口等在内的物流供应链的各主体之间需要相互协作,紧密衔接,才能完成货物运输服务。因此,建立基于供应链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运营机制,才能发挥多种运输方式综合优势,从而提升多式联运的能力和水平。运营机制需要依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但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多式联运的集装箱运输的标准化,其二是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营规则的具体制定。

其次,要真正从供应链的高度对多式联运进行创新管理,将信息化作为多式联运发展的“新引擎”。港口应积极推进海铁联运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从物联网和信息工程着手,加强集疏运体系特别是铁路集装箱编组站的建设,实现集装箱海铁联运全程联网监控和物流信息的无缝衔接,提升集装箱海铁联运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办理效率,推动铁路、水路的业务协同体系形成。例如,宁波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初步设计已于近期获交通运输部批复,作为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之一,将有力促进宁波集装箱海铁联运市场发展。

再次,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创新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的积极支持。例如,宁波海铁联运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各方的重视。在政策方面,宁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宁波港海铁联运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对从事宁波港海铁联运的各主体进行扶持,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情况,不断对扶持政策作出优化调整。宁波市还与原铁道部、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签署《纪要》,组织铁路、港口、海关、国检等部门与腹地城市对口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改善通关环境,为开展海铁联运创造便利条件。

智能化引领未来之路

9月5日,宁波港二期、三期、四期、五期、招商国际、梅山等6个集装箱码头的安全智能锁系统迎来了新的功能升级,集卡车、集装箱运行轨迹得以实现可视化监控,国际中转箱施验封业务告别“人工作业”时代。

过去,国际中转箱施验封业务主要采取人工铅封作业模式,但这种方法安全性较差,且使用成本高,愈来愈无法适应日益增多的集装箱作业量。为此,今年4月9日,宁波海关首次尝试在国际中转箱转码头业务上使用安全智能锁,此锁是利用GPS、RFID等新兴物联网技术的集成,以实现对集装箱运输途中的监控,具备查询、信息预警、途中监控、轨迹回放等功能,并可实现自动报警。

在2011年9月,海关就曾在拼箱监管仓库至各集装箱码头的在途运输监管上使用安全智能锁,目前共有16个拼箱监管仓库启用宁波电子口岸安全智能锁,累计运营6万余次,从拼箱监管仓库的使用情况来看,此套系统完全可以移植到各集装箱码头,打通电子化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从试运行情况来看,用安全智能锁对国际中转箱进行电子监控管理,有效降低了转码头带来的运输风险,无缝监管杜绝了不法分子途中卸货、换货的可能性。同时,进出口货物的在港停留时间也大幅缩短。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安全智能锁系统进行了功能升级,进一步强化了车辆和集装箱运行轨迹的实时播报。通过对电子车牌系统、箱号识别系统、宁波海关监管车辆GPS监控系统的整合应用,运输过程中,集卡车和集装箱的任何一个使用情况都可以清楚地反映在海关监控平台上,相比过去整体性的安全监控,如今精确到了每一辆车、每一个集装箱,安全性更高,避免了危险因素的侵入。据估计,正式运行后,安全智能锁使用规模可达15—20万次/年。

【记者解读】宁波海关的集装箱安全智能锁系统试运行的成功只是集装箱智能化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运输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集装箱技术的日趋完善,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需求也将变得多样化、复杂化,而智能化是集装箱多式联运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智能化主要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微机电系统(MEMS)等传感技术、控制技术、2G/3G通讯网络技术等实现全球环境下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全供应链的信息实时与透明,以及集装箱远程监测、跟踪与管理,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跨越式发展。

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未来发展,将涉及到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基础设施、物流流程、作业方式、运输网络、运输方式等多方面的智能化改造,以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使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各环节实现“无缝化”和智能化,提升多式联运系统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智能化,关键是推动集装箱制造与多式联运运营的智能化发展。首先是以智能化为核心的集装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集装箱市场定制化需求越来越高,集装箱产品的智能化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客户专业化、定制化的需求,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对集装箱多式联运解决方案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需求。

其次,当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需求层次越来越偏重流程管控,多式联运的管理流程越来越复杂,但市场的效益需求又要求所有多式联运的流程管理必须更加精细化,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实时采集运输流程中大量的各类数据,通过更敏捷、更高效的智能化数据分析技术,面向多式联运供应链上的各类主体提供满足需求的信息服务支持与活动指导,可以实现对多式联运运作的各项决策进行分析、关联、评估、预测、优化决策等,促使多式联运供应链上各主体的协同化运作。在这种协同化过程中,可以给不同企业带来一些新的价值。例如,协同化可以促使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大大增强,以航运企业为例,可以为多式联运匹配出最合适的船舶、最合适的航路。同时,这种高效的协同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多式联运系统的风险和运作成本。

再次,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智能化需要以智能服务中心建设带动全产业链智能体系发展。要更好地解决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运营规则和物流运输过程中各方协同的问题,还需要积极进行智能化运营平台的建设,促使多式联运的各主体协同建立有高附加值的产业联盟,实现从集装箱设计、生产、多式联运运营机制及方案设计到最后服务实施的全流程体系的融合。

猜你喜欢
宁波港海铁集装箱
全国首个海铁联运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启用
宁波港货物吞吐量雄踞全球港口榜首11年
海上丝路
——宁波港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宁波集装箱海铁联运突破60万标箱箱量全国第三增速全国第一
我国海铁联运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研究
我家住在集装箱
营口港海铁联运及国际多式物流大通道发展情况
宁波港拟吸并舟山港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