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4-02-18 03:00李泽华梁仲维谭永炘江立凯
现代农业装备 2014年1期
关键词:秧盘插秧机杂交稻

马 旭,李泽华,梁仲维,谭永炘,江立凯

(1.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

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 旭1,2,李泽华1,梁仲维1,谭永炘1,江立凯1

(1.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栽植机械化已成为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本文在收集、整理我国水稻栽植机械装备与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现有栽植装备的不足之处,并总结了水稻栽植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发展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尤其是突破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机械栽植问题的方法,最后指出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趋势。

水稻 栽植机械化 插秧机 育秧 杂交稻

0 引言

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hm2,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抗灾能力、确保稳产丰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我国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9.04%,其中机耕水平和机收水平分别为93.59%和73.59%,已具备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机械种植水平严重滞后,为31.77%。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中的“瓶颈”问题[1]。

目前,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有直播和移栽2种形式。直播分为人工撒播、机械直播和飞机直播等,移栽分为人工移栽和机械移栽,机械移栽主要包括机插秧、机抛秧和钵体苗移栽3类。尽管直播具有节本增效、不占秧田和投入产出高等优点[2],但由于直播的出苗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和成熟期等限制[3],在我国只有部分地区适应。随着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采用水稻机械移栽,尤其是机插秧作为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推技术,其主体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4]。然而,多年来,我国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依然没有完全攻克,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尽管最近几年较快,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本文将介绍我国水稻栽植机械装备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1 我国水稻栽植机械装备研究现状

1.1 育秧机械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水稻栽植机械化的核心,其中育秧技术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关键之一。目前,我国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主要采用秧盘育秧

方式,包括工厂化育秧和田间育秧2种形式。我国北方主要采用工厂化育秧技术及装备,南方则主要采用田间育秧技术及其装备。国外,欧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采用直播种植,无须育秧;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主要采用工厂化育秧技术及装备。

秧盘育秧中,秧盘是秧苗生长的重要载体。按材料分类,水稻育秧秧盘主要有软盘、硬盘和植质盘等多种类型秧盘;按秧苗种类分,主要有钵体盘、钵体毯状盘和毯状盘(含窄行秧盘)。根据栽植要求和使用育秧秧盘种类不同,育成的秧苗分为钵体苗、钵体毯状苗和毯状苗3种。

在工厂化育秧中,目前都是采用流水线进行作业,基本上实现了秧盘供送、铺底土、压实、播种、覆表土、淋洒水、取秧盘等关键工序一次性完成,秧盘育秧流水线是水稻工厂化育秧的主要装备。按播种方式分类,秧盘育秧流水线主要有撒播播种流水线、穴播播种流水线和条播播种流水线等。按播种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分类,秧盘育秧流水线主要有机械式播种流水线、振动式播种流水线和气力式播种流水线等。机械式包括槽轮式、窝眼轮式、型孔式、凸棒式和抽板式等;气力式包括气吸式和气吹式,气吸式主要有吸针式、吸盘式和滚筒式等。

图1是富昌农机有限公司与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联合研制的2BLY-280B型全自动高速螺旋播种育秧流水线,该机采用高效大宽度螺旋播种机构进行播种,5,7,9寸秧盘都可以使用。在不提高机具转速、不伤稻种的情况下,实现了高速播种,提高了播种均匀度、工作效率。

图1 2BLY-280B型全自动高速螺旋播种育秧流水线

图2为台州市一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精量气吸气吹式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该机是根据杂交稻种植要求而生产的条播、散播两用式水稻播种流水线,尤其是条播,更节约稻种(每0.067 hm2约用种0.6 kg),秧苗壮。

图2 气吸气吹式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

图3为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2SJB-500型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流水线,该机适用于超级稻、杂交稻、常规稻的钵体盘、钵体毯状盘和毯状盘工厂化秧盘育秧流水作业,因采用振动原理,通过更换振盘能实现撒播、条播和穴播精播。其主要生产工艺为铺底土、压平土、淋洒水、精密播种、覆表土和清扫等多项作业一次完成。

图3 2SJB-500型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流水线

在田间育秧中,早期的装备有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研制的能适应不同规模的系列化小中大型2BTP-56型、2BTP-84型和2BTP-120型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5],该系列机型都是采用窝眼轮滚播的排种方式进行播种。2BTP-56型和2BTP-84型小型设备的播种性能较好,2BTP-120型大型设备能够在田间苗床上快速连接活动式组合轨道,进行摆盘(铺膜)、铺土、播种和覆土联合作业。该机适用于水稻田间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配套机插秧技术的应用,可供农场以及水稻种植专业户使用。近期的装备主要有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6],该

机能根据不同地区水稻育秧工艺的要求,分别采用凸棒式、槽式勺轮和螺旋勺轮3种不同排种方式进行播种,如图4所示。该机工作时由人力推动推杆进行作业,驱动轮在机架上行走时驱动与其同轴的飞轮工作,飞轮通过链条传动带动排种轴转动,从而实现育秧播种机排种轮的播种;当驱动轮在机架上往反方向行走时,另一侧的飞轮将通过链传动带动换向轴旋转,换向轴经过齿轮连接排种轴,使排种轮转动实现双向播种。该育秧播种机在种箱中安装了一个换向轴,利用飞轮的单向传动的特性,实现种箱无论前进还是后退时,排种轮始终往一个方向旋转,实现了育秧播种机的连续播种,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图4 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结构图

总之,国内现有的播种流水线,大多数是撒播育秧,秧苗成毯效果好,但用种量相对较大,适应于常规稻育秧后机插;穴播育秧机也是如此,秧苗成穴性好,同样存在用种量较大,适应于常规稻育秧后移栽;相比而言,精密播种能实现低播量培育壮秧,既能适应于常规稻,也适于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的育秧工作,尤其是杂交稻的栽插,更需要低播量精密育秧。田间育秧装备体积小、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在南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田间机械化育秧中,秧苗较软、泥浆含根茬和杂草量较大,影响插秧质量,需要改进和提高。

1.2 插秧机械

机插秧是目前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的主攻方向,其主要装备是插秧机。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研制插秧机的国家,1967年推出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东风-2S型自走式机动水稻插秧机,但由于各种原因,该插秧机并未得到普遍推广。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从日本引进了秧盘育秧机插水稻种植技术,解决了育秧与机插秧的配套问题。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国产2ZT系列水稻插秧机[7],对我国机插秧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插秧机,按操作方式分类,主要有步进式和乘坐式两大类,乘坐式又分为独轮乘坐式和四轮乘坐式2种产品。按插秧速度分类,主要有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步进式均为普通插秧机,乘坐式有普通插秧机,也有高速插秧机。

图5为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洋马AP4水稻插秧机,该机为手扶步进式,机身重145 kg,采用曲柄摇杆式插植秧苗,适用于幼苗和中苗,苗高8~25 cm,插植株距有12 cm,15 cm,17 cm和22 cm四档可调,栽插速度0.38~0.76 m/s,作业效率最大达到0.14 hm2/h(2.09亩/h)。

图5 洋马AP4水稻插秧机

图6为久保田NSPU-68C型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该机采用四轮驱动,液压转向式转向,旋转式强制插秧方式栽插秧苗,适用带垫秧苗,苗高8~25 cm,每次栽插6行,株距10 cm,12 cm,14 cm,16 cm,18 cm和21 cm五档可调,插秧速度0~1.62 m/s,作业效率介于0.2~0.6 hm2/h(3.0~9.15亩/h)之间。

图6 久保田NSPU-68C型乘坐式高速插秧机

国产机中,较典型的有江苏省南通市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Z-455手扶步进式插秧机、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碧浪2ZG824(630A)高速插秧机和延吉插秧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2ZT型系列机动水稻插秧机[8]。2010年,为了适应宽窄行插秧方式,东北农业大学成功研制了高速宽窄行插秧机,该机型已由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另外,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也得到了一些发展,例如,久保田研究的无人驾驶插秧机能实现直线跟踪的平均误差小于0.02 m,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无人驾驶插秧机能实现直线跟踪的平均误差小于0.14 m,最大误差不超过0.41 m,转弯半径小于1 m。

近年来,在插秧机的研究设计与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如下几个特点[9]:

1)加大动力和行走驱动轮。例如步进四行机动力达4 kW,乘坐六行机动力为12 kW,八行机达到15 kW。步进式行走驱动轮直径加大到660mm,乘坐式后驱动轮直径加大到900~950mm,并发展四轮独立悬挂。

2)为了提高水田通过能力,发展高地隙机型。例如步进式驱动轮与浮板距离最大可达400mm,乘坐式的离地间隙可达460mm。

3)为了使多行机插秧深度一致性,提升水稻浅插的优势,研制了水平摆动仿形机构及高速行进中插深的自动平衡装置。

4)传动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步进式机型均以锥齿轮替代链传动,解决中心距过长,链条伸长所造成的传动故障;乘坐高速机采用踏板式无级变速结构。

5)应用高强度合金及复合材料减轻整机质量。例如四行步行机降至145 kg,乘坐六行机减至490 kg。

6)为了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模式发展的要求,开发了多品种机型。例如,机插的株距由以前的3档发展到6个以上的档位,调整范围扩大为10~30 cm;行距由以前的固定30 cm行距,发展到23.8 cm(7寸)、25 cm和30 cm等规格。为了适应杂交稻制种的需要,有的还推出18 cm的窄行距插秧机;为了适应杂交稻低播量扩大取秧面积的需求,取秧面积最大由2.8 cm2扩大到3.6 cm2。

1.3 钵体苗栽植机械

国外,最早研究和使用钵体苗栽植机的国家是日本,后来有印度、韩国和尼日利亚等国。在日本,实产业、井关公司都有钵体苗移栽机产品,但由于钵体苗移栽机结构复杂,价格高和使用成本高等综合效益不佳问题,未能得到推广[10],其它国家水稻抛秧栽培的面积也不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钵体苗机械栽植技术,“九五”期间曾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但由于技术原因,至今尚无成熟的机型。通常按是否能自动输送秧苗分类,现有的钵体苗栽植机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人工取苗放入抛秧装置和导苗管实现钵苗移栽;另一类是整盘秧苗由自动输秧机构输送,再由导苗装置分行栽植或专用栽植机构栽插。

早期研究的机具[11],主要有1990年延边农学院研制出第一台人力水稻钵苗抛插机、1992年北京市农机研究所研制的PY-3型带锟式抛秧机、1994年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ZPY系列旋转锥盘式抛秧机、1995年北京市农机研究院研制的PY-3型扬场式抛秧机和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以气吸方式取苗、投苗

的水稻钵苗有序移栽机[12]等。这些机具随着栽培技术的改进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后期随着插秧技术的成熟,没有发展起来。

近期的钵苗移栽机研究,主要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的机械手式抛秧机[13]、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夹子式机械手式钵苗移栽机[14]、中国农大采用对辊式拔秧机构研制的2ZPY-H 530型水稻钵苗行栽机[15]、南京农机化研究所设计的顶杆推出式2ZU-6型播秧机[16]和浙江理工大学提出的旋转式[17]和顶出式[18]有序抛秧机等。这些装备在实际应用中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气吸式移栽机利用气流作用于钵苗,虽然不会存在伤秧或伤盘问题,但需要配备额外的风机和控制系统等装置,结构复杂,而且容易引起机器的振动,影响作业。机械手式和对辊式移栽机,采用机械夹持形式,强制拔出秧苗,对秧苗的培育要求很高。因为水稻秧苗个体的大小、粗壮度以及秧苗在钵盘中的位置等都会影响取苗的准确性。提高整机的可靠性和作业效率,是这些机械在进入实用推广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近的钵苗移栽机研究,主要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的水稻植质钵体苗育插秧机、东北农业大学和吉林鑫华裕研制水稻钵体苗插秧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研制的钵体苗摆栽秧机、以及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引进日本实产业公司的钵体苗摆栽机等。这些机具都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尤其是东北农业大学和吉林鑫华裕研制水稻钵体苗插秧机,虽然效率低,但具有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等优点,是今后发展杂交稻机械化栽插突破的关键。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水稻栽植机械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缺少适合于我国农村经济条件的、性能较好,并能与直播、插秧、摆栽、喷雾机等机具配套、性能接近日本机具的四轮独立驱动底盘。

2)插秧机使用效率较低,插秧质量较差。由于田块小,田间转弯、调整时间长,实际生产效率低;田间淤泥育秧中泥浆杂质多,夹卡秧爪,田间停机多。由于育秧质量差,主要是秧苗成毯性差或田间育秧秧苗软等原因,易造成两盘秧叠加或靠不拢,从而造成秧门堵塞,成行漏插,插秧质量差。

3)钵体毯状秧苗取秧面积不准确,影响插秧质量。最近钵体毯状秧苗推广应用较快,但秧苗卷秧运输、挤压或缩水等易使秧块变形,实际生产不能保证每次取秧与原设计的取秧面积准确切块,精确的栽插得不到保障。

4)缺少适用杂交稻或超级杂交稻精准育秧技术与装备,利用现有育秧技术进行机械化插秧产量降低。现有的育秧技术主要是引进日本的带土小苗移栽技术,该技术是以常规稻为基础,如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则存在播种量大、秧苗株数多和素质差等诸多问题,采用传统育秧技术育秧,进行机械化插秧产量明显降低。

5)插秧机作业功能单一,缺少配套的施肥和施药装置,肥药利用率低。随着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插秧机上需带同步施肥和施药装置,这能有效地提高肥料和药液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增设轮辙平地装置,可保证插秧机田间工作质量。

6)机械化插秧秧苗秧龄弹性小,缺少适应我国双季或连作晚稻的大苗插秧机。目前我国机插秧技术主要是中小苗机插,机械化插秧秧苗秧龄弹性小,一般秧苗株高要求在15~20 cm之间。如秧苗太高,机插对秧苗的损伤较大,且不利于插秧机操作。

7)农机农艺融合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我国水稻种植制度多样、品种和种植模式的变化也很快,农机农艺融合问题需在实际生产中作进一步的研究确定,不能只依靠农民的经验选择应用,要逐渐规范化、统一化。

2 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2.1 影响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当年开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至此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有了较大发展。机械种植水平由2005年的7.14%发展到2012年的31.77%。但种植机械化水平依然很低,在三大粮食作物中是最低的。

影响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除上面提到的技术原因外。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品种多,种植制度复杂。各地区在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过程中,技术路线不明确,直到近几年,随着发展插秧机械化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一些地区才定下自己的方向。

2)我国现有的土地政策与发展机械化生产也不协调。现有的土地政策导致农田细碎化严重,土地流转不畅。由于水稻种植规模化发展有诸多不便,个体小农户对购买栽植机械不感兴趣,而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也不高,整个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急待加强。

3)水稻栽植技术不配套。我国水稻插秧技术主要是引进日本的带土小苗移栽技术,该技术对常规稻适应,但对杂交稻和双季晚稻及连作晚稻还存诸多技术问题。而杂交稻栽插需要少本稀植,培育壮苗,依靠强大的分蘖来增加产量,但低播种量下会出现漏秧率高和秧苗成毯难等问题,限制机械化使用;还有双季稻区晚稻及稻麦油多熟制地区的连作晚稻,由于生长季节限制,需要插大秧苗,这也制约了插秧机械化的发展。

4)现有的插秧机及其与机插秧配套的相关技术也不过关,国产插秧机以步进式或独轮式为主,生产效率低,可靠性差;进口插秧机价格高、投入多,效益差,农民难以接受。

2.2 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的主要发展趋势主要有:

1)自主开发水田四轮独立驱动地盘。开展适于我国农村经济条件的、性能优良的四轮独立驱动底盘研制。该底盘不仅能与直播、插秧和摆栽机等配套,也具有高地隙的底盘与智能喷雾机相配套。

2)突破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机械化栽插的关键技术,研制配套装备。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占我国种植面积的60%左右,解决其机械化栽插是突破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关键;现有的机械化育秧装备主要适应常规稻,用于杂交稻育秧时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产量低;解决其机械化栽插的关键是采用低播量精密播种,以保证少本稀植,培育壮秧;但是降低播量,将使秧苗的成毯性差、漏秧率增加;所以,机械化栽植的首要问题是解决精密播种与低播量成毯技术问题。此外,采用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的钵体苗栽植机也是解决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的主要方法之一。

3)机插秧育秧技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保证良性循环。我国北方机插秧采用旱田土壤育秧,这种育秧方法对耕地的破坏较大,是一种不可持续的育秧技术;为保障机插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发无污染土壤的基质或无土育秧技术。在我国南方现有的田间淤泥育秧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但育秧质量差,影响插秧质量,也应逐步采用可持续的、标准的工厂化育秧,以提高秧苗质量,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4)机械化插秧秧苗秧龄弹性小,要选育生育期适宜,并控制播种期,更需研制大苗插秧机。我国连作稻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9%,另外还有“油稻”和“麦稻”的种植面积也很大。发展连作晚稻机插秧的技术的关键是解决连作晚稻机插秧秧龄短的问题,目前我国机插秧技术主要是中小苗机插,一般秧苗株高要求在15~20 cm之间,秧苗太高机插对秧苗的损伤较大,且不利于插秧机操作,需研制大苗插秧机,以适应双季稻区晚稻的插秧要求。还有连作稻生育期短,有效穗数不足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希望将现有的30 cm(9寸)行距改为25 cm(7寸)行距,提高机插密度,以保证双季稻机插秧的有效穗数,提高产量。制种田更需要窄行距插秧机(18 cm或20 cm)。

5)研制精准纵横向送秧的精准插秧机,保证钵体毯状秧准确栽插。研究精准纵向供秧机构,改现有靠重力和强制带动的供秧方式为以强制精准纵向供秧为主,保证钵体毯状秧苗精密切块,使每次取秧与钵相同,准确切块;同时育秧播种最好要对行、对穴精密播种,而不是目前的撒播育秧,以减少主根系切断、撕裂,降低机插伤秧,促进秧苗早发。

6)研制多功能、自动化和智能化水田机械装

备。为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以及不同水稻产区的需要,水田机械将向多功能、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如自动化和智能化催芽机、激光平地机、自动化的精密播种育秧流水线、智能导航直播机和插秧机、智能变量喷雾机、智能化收获机和自动化干燥机等。

[1]白人朴.关于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选择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机化,2011(1):15-18,22. Bai Ren-pu.Several issues on the route choice of mechanization of r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J]. Chinese 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2011,(1): 15-18,22.

[2]郑天翔,唐湘如,罗锡文,等.不同灌溉方式对精量穴直播超级稻生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8):52—55. Zheng Tianxiang,Tang Xiangru,Luo Xiwen.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methods on production of precision hill-direct-seeding super rice[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10,26(8):52—5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何瑞银,罗汉亚,李玉同,等.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67—171. He Ruiyin,Luo Hanya,Li Yutong,et al.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 rice planting methods in China[J].Transactionsof the CSAE,2008,24(1):167—17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4]张文毅,袁钊和,吴崇友,等.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分析研究——水稻种植机械化由快速向高速发展的进程[J].中国农机化, 2011(1)19—22. Zhang Wenyi,Yuan Zhaohe,Wu Chongyou,Jin Mei.Research on the process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Process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developing fastly to rapidly[J].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2011,(1):19—22.

[5]程三六,朱德文,肖宏儒,等.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与设备的研究[C]∥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南京: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2006.

[6]李世平,马旭,谭祖庭.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的试验研究[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重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

[7]蒲红,刘宇辉,孟然.我国水稻栽植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2):208-211.

[8]路阳.插秧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9(7):250-252.

[9]袁钊和,吴传云,史志中.水稻插秧机技术创新现状之点评[J].农机科技推广,2013(5):35—37.

[10][日]木谷收.21世纪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会志,1997,59(6):4—9.

[11]夏俊芳,王树才,许绮川.水稻抛秧机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机械,2001(11):35—36.

[12]孙廷琮,马成林,纪春千.空气整根营养钵育苗及移栽系统技术研究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1991,7(2):86—90.

[13]陈恒高,田金和,宋来田.机械手式水稻抛秧机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1998,29(3):48—52.

[14]马瑞峻,区颖刚,赵祚喜等.水稻钵苗机械手取秧有序移栽机的改进[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1):113—116.

[15]宋建农,文军.对水稻钵体苗有序栽植机械的研究[J],中国农机化,1999,5:38—40.

[16]王国强.潜析 2ZU-6型播秧机性能与推广[J].农业装备技术,2002,103(1):17—18.

[17]陈建能,张国凤,赵匀,等.一种差速旋转式有序抛秧装置:中国:200620100212[P]. 2007-03-28.

[18]张国凤.顶出式水稻钵苗有序移栽的机构创新、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ice trans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China

Li Zehua1,Ma Xu1※,2,Liang Zhongwei1,Tan Yongxin1,Jiang Likai1
(1.College of Engineering,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2.Key Laboratory of Key Technology on Agricultural Machine and Equip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Guangzhou 510642,China)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s a bottleneck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 China.Rice transplanting mechaniz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The problems of rice transplanting machine were discussed and the major constraints of rice transplanting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reviewing the present status of rice transplanting equipment and technolog.Some approach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transplanting mechanization,especially breakthrough of transplanting mechanization of hybrid rice and super hybrid rice were proposed.Finally,this paper show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rice transplanting mechanization.

Rice,rice transplanting mechanization,rice transplanter,seeding raising

国家高技术计划(863)课题资助(2012AA10A501);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01-33);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14404110004);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资助(201203059)

马旭(1959—),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秧盘插秧机杂交稻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一种插秧机钵育秧盘的低成本3D打印技术研究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秸秆秧盘育苗效果研究
水稻秧盘形变测度方法与等级评价研究
水稻秧盘高速播种配套技术的发展与分析
超智能插秧机
稻田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