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武汉430073)
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严重偏移。大量的公共财政支出投资在能迅速拉升地方GDP增长速度的物质资本上,而投资回报慢的人力资本投资则严重不足。地方政府一方面希望从有限的公共财政支出中以最大的比例倾向于物质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本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需求以及达成中央政府对于地方人力资本投资比例的要求。那么,地方政府就只有寄希望于从其他区域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本流入本区域,竞争由此产生。
本文将研究省级行政区域人力资本投资总量上可能会存在的竞争,也将讨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构成科目是否存在竞争。本文将首次系统地研究我国地方政府间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并对地方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总量进行类别分解,论证地方间政府是否在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上也存在竞争行为,且其竞争类型是什么?由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在空间范畴内进行的策略互动,所以,本文将引入空间计量模型来研究地方政府间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
本文将采用我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来构建解释我国地方政府间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及其科目构成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在整个解释变量组合中,最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及其科目构成的空间滞后变量。通过观察这些空间滞后变量在计量分析结果中的系数是否显著以及符号为正还是为负来判定我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之间在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及其科目构成上是否存在竞争,假如系数不能显著的异于0,则竞争不存在;假如存在竞争,那么竞争的类型是策略模仿(模仿效应)或者是策略替代(溢出效应)?
本文的数据选择用我国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一方面将数据推进到最新时期,采用了一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不同时点和同一时点上的不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科目构成差异的面板数据,并且考虑了2007年政府财政收支科目改革可能会对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及其科目构成的影响,还引入了空间单元的经济行为对相邻地区的交互作用因素,构建如下静态面板的常系数空间滞后计量模型:
其中,Zit是省级行政区域i在年度t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科目。考虑到面板数据的最低时限性及数据可得性,在此我们采用了静态面板数据,但引入Zit的空间滞后变量因素WZit。
Xit包括一系列在年度t可能会影响到省级行政区域i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构成科目的控制因素。按照Madriaga&Poncet[1](2007)、李涛和周业安[2](2008、2009)、周业安和章泉[3](2008)、龚锋和雷欣[4](2010)、吴俊培和王宝顺[5](2011)等众多学者的通用做法,X包括29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分权度、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支出、人均本级预算内基本设施水平、省级0-14岁人口、省级65岁以上人口、省级15-64岁人口、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化率等变量。
W是空间权重矩阵,本文中反映的是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关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W与29个省级行政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构成科目Z的乘积向量,(W×Z)是29个省份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构成科目Z的空间滞后变量,(W×Z)it是省级行政区域i在年度t的空间滞后形式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构成科目,即在年度t除省级行政区域i外其他28个省级行政区域以空间权重形式加权平均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构成科目。
α是常数项,βit是空间固定效应,γit是时间固定效应,εit是省级行政区域i在时间t的残差项。λ是省级行政区域i在年度t的空间滞后形式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构成科目的回归系数,ζ是控制变量在年度t可能会影响到省级行政区域i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构成科目因素的回归系数。其中,对于模型(1)所表示的地方政府间人力资本投资竞争而言:如果λ显著为正,则说明本年度地方政府间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着显著的策略模仿(模仿效应),如果λ显著为负,则说明本年度地方政府间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着显著的策略替代(溢出效应);如果λ显著地无法异于0,则说明本年度地方政府间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投资竞争。
对于静态面板的常系数空间滞后计量模型(1)而言,除了典型的空间和时间双向固定效应以外,还可能存在控制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所以,在估计空间计量模型时,不能采用最小二乘法,否则会导致系数估计值有偏或者无效。Anselin[6](1998)曾经建议采用最大或然法(ML)估计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的未知参数。本文遵循他们的研究思路,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以上的静态面板常系数空间滞后计量模型。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看,样本时间的选取并没有固定的理由,且采用最长的面板数据不超过7年。为了保证数据的时新性、统计口径的统一性、指标含义的一致性以及面板数据的最佳下限,本文采用的数据时间段为2007~2011年,并遵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思路,剔除西藏、海南的数据,最终的面板数据选择采用中国29个省级区域5年共计145个观测值。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人口年鉴》等,采用的软件为excel和matlab(2010b)。
对应于地方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科目Y,基于2007~2011年的决算数据构建如下指标:地方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rjrlzbtzr等于各省级区域的人力资本投资总量除以当地总人口;地方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rjjyr等于各省级区域的教育支出除以当地总人口;地方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rjylwsr等于各省级区域的医疗卫生支出除以当地总人口。
控制变量组合X代表一系列可能会影响各省级区域政府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的因素,基于2007~2011年的决算数据本文构建相关指标:地方人均实际GDP总量rjgdpr_2007表示以各省级区域GDP总量除以当地总人口,并且各地的GDP总量均以2007年为基期进行了平减,为实际数;各个地方的财政分权度czfqdr为各省级区域预算内本级财政支出除以全国预算内财政总支出;地方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rjczsrr用各省级区域年度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除以当地年末总人口;地方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支出rjczzcr用各省级区域年度本级财政支出除以当地年末总人口;地方人均本级预算内基本设施水平用公里里程密度tllc_den和铁路里程密度gllc_den表示,分别为各省级区域的铁路营业里程除以当地总面积和各省级区域的公路里程除以当地总面积;省级0-14岁人口pop0-14,表示各省级区域当年年末总人口中15岁以下的总人口;省级65人口pop65,表示各省级区域当年年末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总人口;省级15-64岁人口pop15-64,表示各省级区域当年年末总人口中15岁以上以及64岁以下的总人口;地方人力资本水平rlzbsp等于各省级区域的在校大学生(本科生及大专生)与当地的总人口之比;地方城镇化率czhl等于各省级区域当年年末城镇化人口与当地年末总人口之比。
以上的各个变量,若涉及到人力资本投资总量、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GDP等可能受到当年通货膨胀水平影响的指标,均已通过以2007年为基期的各省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进行了平减,列出的已是当年的实际数,以该变量名称后加字母“r”进行标识。并且,考虑到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等现象,也采用李涛和周业安[2](2009)、吴俊培和王宝顺[5](2011)等的做法,对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都分别取自然对数形式,均在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名称前加“ln_”予以了标识。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权重矩阵W是一个NT×NT的矩阵,是基于横截面数据的空间权重矩阵的一个扩展,N=29,为我国省级区域的个数,T=5,为年份数。空间权重矩阵W表示的是每个年度T内N个省级区域的空间交互关系,具体可以表示为:
在上面这个矩阵中,w2007、…w2011分别表示2007~2011年29个省级区域的空间权重矩阵w。因为本文采用了基于空间单元的相邻距离为矩阵的设定标准,w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空间关系,所以,有w2007=…=w2011。对于每一个子矩阵w而言,其中的元素wij表示的是第i个省级区域和第j个省级区域在空间中的交互关系。关于空间权重矩阵w,它的元素wij是已知常数,这一点将可以排除空间权重矩阵参数化的可能性;空间权重矩阵w的所有对角线元素都是0,这意味着所有的省级区域都不能被看做自己的空间邻居;另外,按照Elhorst[7](2003)的观点,空间权重矩阵w的特征根是已知的,可以精确计算w的特征根和空间滞后模型的对数似然方程。本文中的空间权重矩阵w采用了最为常见的空间一阶临近矩阵,和王丽娟(2011)保持了一致。本文对空间权重矩阵w进行了行标准化,使得每一行之和为1。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本文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地方政府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和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三项支出分别是否存在竞争?假如存在竞争,竞争的类型是什么,是表现为策略模仿还是策略替代?这三类支出的竞争类型是相同还是相异?
表2汇报了采用最大似然法(ML)对静态面板的常系数空间滞后计量模型(1)进行估计的实证结果。该实证结果的估计基础是面板数据的空间、时间固定效应,这一点和李涛、周业安[5](2009)保持了一致。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包括各省级行政区域以2007年为基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分权度、人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支出、代表各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的铁路里程密度和公里里程密度、人口的三种结构、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化率等变量。
表1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观测值=145)
观察表2中的三种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对于地方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及科目支出来说:
第一,回归结果①显示,我国29个省级区域的地方政府间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有空间互动,并呈现出了显著的策略替代特征。该回归结果表明,当年各个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与各个省份当年空间滞后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存在显著的策略替代特征。当本年度本省级区域之外其他省级区域以空间距离加权平均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当年本省级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反向减少或增加
0.0640%。并且,R-squared为0.9713,Rbar-squared为0.9587,说明整个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本数据集,同时,sigma^2的值为0.0054,其值较小,log-likelihood的值为166.7927,其值较大,都表明了本空间滞后面板数据(Spatial Lag Panel Data Model,SLPDM)计量经济模型(1)的拟合效果优良,所以,采用该模型是合理的、恰当的。
第二,回归结果②表明我国29个省级区域的地方政府间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有空间互动,呈现出了显著的策略替代特征。该回归结果表明,当年各个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与各个省份当年空间滞后的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存在显著的策略替代特征。当本年度本省级区域之外其他省级区域以空间距离加权平均的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当年本省级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反向减少或增加0.0940%。
第三,回归结果③表明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地方政府间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有空间互动,并呈现出了显著的策略模仿特征。该回归结果表明,当年各个省级行政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与各个省份当年空间滞后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存在显著的策略模仿特征。当本年度本省级区域之外其他省级行政区域以空间距离加权平均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当年本省级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同向增加或减少0.3560%。
表2 2007~2011年地方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及科目支出的ML估计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中还可以得到关于控制变量组合对各个省级区域人力资本投资总量的显著回归发现。
回归结果①显示,各个省级区域的财政分权度显著降低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当各省级区域的财政分权度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反向减少或增加0.4717%;各个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显著增加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当各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正向增加或减少0.2535%;各个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支出显著增加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当各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支出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级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正向增加或减少0.9666%;各个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基本设施水平铁路营业里程密度显著显著降低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说明各个省级区域每年的基本设施建设投入会影响到该省份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当各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基本设施水平铁路营业里程密度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反向减少或增加0.2107%;各个省级区域0-14岁的幼年人口比例显著的提升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说明各省级区域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比例和各省级区域的人力资本投资总量成正比。当各省级区域0-14岁的幼年人口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省级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正向增加或减少0.5632%;各个省级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比例显著增加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当各省级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同向增加或减少0.3110%;各个省级区域的城镇化率比例显著增加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说明我国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后,他们的下一代的教育和医疗问题对于当地的人均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来说是一大压力。当各省级区域的城镇化率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正向增加或减少0.0883%。
回归结果②显示,各个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显著增加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当各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同向增加或减少0.6625%;各个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支出显著增加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当各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支出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同向增加或减少0.7372%;各个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基本设施水平铁路营业里程密度显著显著降低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说明各个省级区域每年的基本设施建设投入会影响到该省份的教育支出力度。当各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基本设施水平铁路营业里程密度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反向减少或增加0.5289%;各个省级区域0-14岁的幼年人口比例显著的提升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说明,各省级区域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比例和各省级区域的教育支出总量成正比。当各省级区域0-14岁的幼年人口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省级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同向增加或减少0.9631%;各个省级区域的城镇化率比例显著增加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说明我国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后,他们的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对于当地的人均预算内教育支出来说是一大压力。当各省级区域的城镇化率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同向增加或减少0.1248%。
回归结果③显示,各个省级区域的人均实际GDP显著增加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当各省级区域的人均实际GDP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同向增加或减少0.5197%,说明各省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该地的医疗卫生支出;各个省级区域的财政分权度显著降低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当各省级区域的财政分权度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反向减少或增加0.6731%;各个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显著降低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当各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反向减少或增加0.3887%;各个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支出显著增加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当各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财政支出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同向增加或减少1.0306%;各个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基本设施水平铁路营业里程密度显著显著增加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说明各个省级区域每年的基本设施建设投入会影响到该省份的医疗卫生支出力度。当各省级区域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基本设施水平铁路营业里程密度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同向增加或减少0.0914%;各个省级区域0-14岁的幼年人口比例显著的提升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当各省级区域0-14岁的幼年人口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省级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同向增加或减少0.3243%,;各个省级区域15-64岁的壮年人口比例显著的提升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当各省级区域15-64岁的壮年人口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省级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反向减少或增加0.7605%;各个省级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比例显著增加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当各省级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同向增加或减少0.4204%;各个省级区域的城镇化率比例显著增加了该省级区域当年的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说明我国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后,他们的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对于当地的人均预算内教育支出来说是一大压力。当各省级区域的城镇化率增加或减少1%时,会导致本行政区域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同向增加或减少0.0865%。
基于以上回归结果显示,中国29个省级行政区域之间的确存在着人力资本投资策略互动,且空间效应很显著。判断空间策略互动的类型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可能属于溢出效应,也可能属于中国式的标尺竞争,也可能来源于我国所特有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制。但不管类型如何,我国29个省级区域之间的确存在着人力资本投资竞争。
第一,我国29个地方政府间人均本级预算内人力资本投资总量、人均本级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呈现出了显著的策略替代特征,其原因可理解为:一方面,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教育支出的回报期限较长,无法立即体现在次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上。而每个行政区域的财政支出每年都需人代会批准,都是定量的。而投资在物质资本上的财政支出则能很快的转化在当年或者次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上,同时在我国特有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制下,GDP的年增长率越高,地方政府官员得到提升的几率越大。遵循此逻辑,表现在地方财政支出的分类上则体现为地方官员更乐于在能迅速提升GDP增长率的支出类别上大量投资,相应的,人均本级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则表现为策略替代。同样,教育支出也遵循同样的的道理。
第二,我国29个地方政府间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呈现出了显著的策略模仿特征。关于这一结论,和李涛、周业安(2009)的观点是相似的,医疗卫生支出是公共产品,直接和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必须顾及到当地居民的意愿,并且,近年来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央政府重视。那么,在考核政府官员政绩时也会注意到地方政府官员在增进当地居民福利的前提下所做的贡献。那么,地方政府间人均本级预算内医疗卫生支出总量呈现出显著的策略模仿特征也就可以理解了。
[1]Madariaga,N.,S.Poncet.FDI in Chinese Cities:Spillovers and Impact on Growth[J].World Economy,2007,(30).
[2]李涛,周业安.中国地方政府间支出竞争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2).
[3]周业安,章泉.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波动[J].管理世界,2008,(3).
[4]龚锋,雷欣.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数量测度[J].统计研究,2010,(10).
[5]吴俊培,王宝顺.我国省际间税收竞争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2,(4).
[6]Anselin,L.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M].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Dordrecht,Netherland,1988.
[7]Elhorst J.Applied Spatial Econometrics:Raising the Bar[J].Spatial Economic Analysis,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