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华
【摘 要】本文分析了传统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将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入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并阐述说明了新教学模式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利于信息化技术在服装工艺课程中的推广和应用,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方法单调和内容枯燥无味等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关键词】服装工艺;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科学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以教师的讲解和板书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其方法的单调和内容的枯燥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因为服装工艺课程既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所以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加入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服装工艺教学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服装工艺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理论知识讲解和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理解和接受。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满足学生希望动手实践操作的实际需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被束缚,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教学完全丧失了兴趣。
(2)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有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利用教材和板书,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然后让学生观摩教师在缝纫机上的示范操作,领会和掌握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这不仅会使教师不断重复教学内容,造成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使教师因为时间有限,无法将更多的教学细节一一阐述,从而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阻碍。
(3)教学过程不可逆,所学知识与市场脱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可逆的特性,如果学生在示范操作中存有疑问,教师很难再将教学过程还原,而语言讲解又无法起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因此学生的理解和实践都会受到限制。同时,教师所采用的教材内容更新较为缓慢,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市场的需求相互脱节,使学生在企业中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二、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服装工艺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要求较高,需要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二者兼备,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辅助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如上问题。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将教学过程形象直观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将实物的形象和操作的过程进行动态展示,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将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信息技术展示过程的动态化和多样化,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富有趣味性,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节约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时间。教师借助教学软件,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板书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讲解和示范操作中去,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可以节约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软件内容含量丰富的性能,引领学生接触到更新的知识和技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想和创意做到与时俱进,时刻把握住时尚的脉搏。
(3)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可逆,学生如果对教学内容存有疑问,教师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过程还原,从而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不利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将示范操作的过程随时进行还原和重复,并针对学生留有的疑问,做出有的放矢的讲解和指导,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
三、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所具有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服装工艺课程是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和枯燥,让学生无法体会和感受到其内涵所在,因此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在所难免。教师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其内容展示的形象直观性、画面的动态多样性和示范操作过程的可还原性与重复性,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技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如教师在讲解西裤的单嵌线口袋做法时,很多学生对缉线的方法和位置,以及剪三角的重点与难点掌握不尽如人意,其制作的效果也不符合工艺的标准。教师可以先以多媒体将制作的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观摩体会,然后教师再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关键细节和制作手法,最后教师再对学生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规范和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演练,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和感受,而且实践操作结果也能符合质量要求的标准,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2)有利于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受课堂教学时间所限,只注重理论讲解和示范操作,很难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被动者。而教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真正的融入教学活动中。
同时,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需要学生经过不断地细心观摩、总结归纳和实践操作。当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过程已经做到了然于胸的时候,知识就可以顺利地转化为实际的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可以不断将实践操作的过程反复的进行还原和重复,帮助学生对其进行强化记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之间架起转化的桥梁,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淬炼其操作技能,在实践应用中达到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服装工艺课程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很多的专业学科相互渗透,如美学、创意学与工艺学等。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利用制作的教学软件,可以将教学效果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整合,使各种专业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得到尽情的展现,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艺术品质。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真正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释放。此外,教师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服装工艺课程在美学、图学和工艺学等方面的价值,从而在学习中更为投入和专注,最终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动态的展示,可以很好的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既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凤霞,韩红爽.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2]马俊淑.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3(05)
[3]梁玉英.服装工艺课程“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