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娜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各小学的重视。本文主要就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进行一下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策略
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审美观念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应积极的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1.教师责任感缺失,缺少教育教学的热情
小学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启蒙阶段,其对学生的整个人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各小学对小学教师的选拔制度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在部分院校中经常会存在着一些缺乏从业资格和职业道德的人员存在。具体来说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缺乏责任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升学并不产生影响,因此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授课的过程中,经常敷衍了事,以走过场的形式进行小学的音乐教学,极易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2)教师缺少教育教学的热情,课堂授课缺乏感染力。小学生由于受到其年龄的限制,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走神分心,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满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在一些小学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却很难做到这一点。造成这种现象多是由于小学音乐教师缺少对音乐教学的热爱,对教育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其在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热情释放出来,致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难以进行有效的学习,阻碍了小学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2.音乐教学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发展变革,各级院校都在积极的进行着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以期通过创新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小学音乐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了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薄弱环节。纵观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着缺乏创新的现象,这不利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说造成这中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校对音乐教学缺乏重视。在我国大部分的院校中,音乐教学一直都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经常将音乐教学排除在外,致使音乐教学难以进行有效的创新,阻碍了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在推行一种新的观念那就是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不少专家学者都在呼吁各大院校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改进策略
1.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积极践行爱的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时期,其心理素质还很不健全,教师在言行间所产生的负面因素很容易对其造成伤害,因此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面对学生,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的监督,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针对小学音乐教师缺乏从业资格的问题,学校应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的监督。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失职问题,给予正确的批评与指正,帮助小学音乐教师认清自身错误,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积极践行爱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充满爱心既是现代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的肩负起教师的责任,用心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让学生在爱中健康成长。
2.重视创新教学的重要性,运用多种途径充分激发学生潜力
创新可以有效的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小学音乐教育要想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其就应积极的进行创新工作。具体来说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创新教学的重要性,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鉴于创新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教学创新的重视,积极的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有益的创新。
(2)运用多种途径,充分激发学生潜力。传统的教育教学很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很难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鉴于此将创新引入小学音乐教学后,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的尝试进行多元化的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对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三、總结
小学音乐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心理发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可以让学生在今后更好的发展,各小学校应积极的践行素质教育,提升小学音乐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促进小学音乐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宋玉.浅析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与改进办法[J].金田,2013(1):45-48
[2]王芳.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在及教学策略的探讨[J].2012(12):23-26
[3]王侠.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浅谈[J].2012(1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