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水平相关分析

2014-02-17 01:54缪伶伶
交通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特异性抗体饮食

缪伶伶

(如皋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26500)

儿童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水平相关分析

缪伶伶

(如皋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26500)

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FI)血清特异性IgG水平与儿童慢性腹泻的相关性及饮食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腹泻儿童1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浓度,并行基于FI检测结果相关饮食健康管理。结果:慢性腹泻儿童FI阳性131例(96.32%),不耐受食物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蛋黄蛋白、蟹、牛奶、虾、鸡肉、鳕鱼、西红柿、小麦、大豆、猪肉、大米、玉米,其中鸡肉、鳕鱼、小麦、西红柿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饮食健康管理后,其中显效40例(30.53%),有效78例(59.54%),无效13例(9.92%),总有效率90.08%。结论:FI血清特异性IgG水平与儿童慢性腹泻症状相关,基于FI检测的饮食管理可有效缓解儿童慢性腹泻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慢性腹泻;食物不耐受;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儿童

儿童慢性腹泻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常因难以明确病因而影响治疗效果。饮食因素在引起或诱发儿童慢性腹泻的相关症状中具有重要作用[1-2],国内外学者报道[3-6]食物不耐受(FI)与人体多种慢性疾病有关,且与慢性消化系统症状密切相关,但儿童慢性腹泻与FI相关性报道尚不多见。我们对近2年本院儿科门诊确诊为慢性腹泻儿童136例进行FI血清特异性IgG检测,探讨其与儿童慢性腹泻的相关性,并观察基于FI检测结果的饮食健康管理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腹泻儿童136例中,男66例,女70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6.39±1.74)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0.5±0.106年。

1.2 方法 (1)FI检测方法:采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美国BIOMERICA公司),Elx 800酶标仪(美国BIO-TEK公司),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慢性腹泻儿童空腹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抽取患儿晨起空腹静脉血2~4mL,离心3 000r/min,5min,取血清。按照以下步骤操作:①制作标准曲线;②将稀释100倍的血清100μL加入每个反应孔;③封闭微孔板后室温孵育1h后清洗;④每孔加入100μL抗人IgG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液;⑤封闭并室温孵育0.5h后清洗孔板;⑥每孔加入100μL工作底物混合液;⑦封闭微孔板后室温孵育10min;⑧每孔加入50μL终止液混匀后测定吸光度,根据每孔吸光度值求得IgG抗体浓度。其中检测牛肉、蟹、蘑菇、鸡肉、鳕鱼、玉米、牛奶、大米、虾、大豆、蛋黄蛋白、猪肉、西红柿和小麦14项食物。针对每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高低,可分级为“0、1、2、3”四种类型,见表1。(2)基于FI检测的饮食管理:根据FI检测报告的结果,将饮食划分为“忌食”、“轮替”和“安全”3个等级。属于“忌食”范畴有:FI检测阳性食物类别较少者;不耐受食物种类较多者,中度和重度阳性食物。而“轮替”主要指停止食用一段时间后再次食用,其食物主要指经FI检测结果为轻度阳性食物。“安全”则指FI检测结果为阴性食物。其中阳性食物重新纳入正常饮食谱必须注意:首先纳入高营养而不耐受程度偏低阳性食物;每次只纳入一种不耐受食物的原则;2种食物纳入的间隔时间大于1周;并密切观察纳入后,慢性腹泻儿童相关症状变化并客观记录。(3)疗效判断:显效:腹泻症状消失;有效:腹泻症状减轻;无效:腹泻症状无缓解;其中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研究对象]×100%。

表1 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浓度判断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独立样本比较选用非参数的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FI血清特异性IgG检测结果 慢性腹泻儿童136例中FI检测阳性131例(96.32%)。不耐受食物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蛋黄蛋白、蟹、牛奶、虾、鸡肉、鳕鱼、西红柿、小麦、大豆、猪肉、大米、玉米,见表2。其中同时对6种及以上食物不耐受15例,同时对5种食物不耐受17例,4种食物不耐受18例,3种食物不耐受25例,2种食物不耐受48例,仅对1种食物不耐受8例。

2.2 不同性别儿童间FI的差异性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鸡肉、鳕鱼、小麦、西红柿阳性不耐受食物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儿童对鳕鱼、小麦、西红柿的不耐受程度高于男性儿童(P< 0.05),而对鸡肉不耐受程度则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儿童(P<0.05),见表3。

表2 136例慢性腹泻儿童FI检测的阳性程度分析

表3 不同性别慢性腹泻儿童FI检测结果比较[M(Q)]

2.3 基于FI检测饮食管理疗效 经过3个月饮食健康管理后,大部分的FI检测阳性慢性腹泻儿童的腹泻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显效40例(30.53%),有效 78例(59.54%),无效 13例(9.92%),总有效率为90.08%。

3 讨 论

儿童慢性腹泻常见原因是饮食因素[2],如食物过敏或FI,其中以后者为主。近年来关于FI的相关性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及临床医师的关注,已成为现代临床慢性疾病研究的热点。FI是机体对某些食物或食物成分产生的不良反应,它可能由于免疫反应、酶缺乏、激惹反应等引起。这种不良反应可重复出现,临床表现为某些慢性症状或疾病。一项对怀疑FI患者2 567例临床调研显示,其中约69%病例被划分为慢性病,而慢性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占44%。但关于FI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比较公认的是德国科学家Fooker阐述的FI理论:我们日常食用的某些饮食物,因为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机体完全消化吸收,而是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继而被机体作为外来异物识别,从而导致了相关免疫反应发生,产生FI特异性的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大量免疫复合物不能正常排出而潴留在组织中,使免疫系统超负荷,进而致人体各系统出现一系列症状和疾病[7-8]。而人体消化系统具有最大的粘膜淋巴组织,在食物相关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诱发相关消化系统症状较为常见,儿童慢性腹泻反复发作,至今病因及其病理机制尚不确切。本研究对FI与其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并观察饮食管理对患者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腹泻儿童FI发生率96.32%,同一患儿可能同时对几种不同食物不耐受,提醒临床儿科医师应重视儿童慢性腹泻的出现可能与日常的食物不耐受相关,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本研究发现蛋黄蛋白、蟹、牛奶不耐受检测的阳性率最高,而对牛肉、蘑菇阳性率为零。与相关文献报道不完全一致,考虑可能与江苏如皋地区儿童的饮食习惯有关。另外发现患儿对鸡肉、鳕鱼、小麦和西红柿的不耐受程度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尚需进一步行大样本的深入研究。予以饮食管理3个月后,总有效率达90.08%,患儿慢性腹泻症状得以明显缓解。

本研究针对慢性腹泻儿童行相关饮食物不耐受检测,及时发现不耐受饮食,并予以基于检测结果的饮食管理,可有效减低患儿体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浓度,减少体内免疫复合物形成,减轻免疫系统负荷,从而有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

[1]赵红梅.儿童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8):639-642.

[2]王珺,刘泉波.儿童慢性腹泻病因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1):1008-1010.

[3]杨旭,章金春,李梅,等.食物不耐受与炎症性肠病[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0):3182-3185.

[4]Stierstorfer MB,Sha CT,Sasson M.Food patch testing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J Am Acad Dermatol,2013,68(3): 377-384.

[5]刘小娟,竺婷婷,曾蓉,等.儿童食物不耐受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7):550-554.

[6]杨旭,张苏闽,章金春,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初步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 2576-2579.

[7]谢志贤,刘倩.食物不耐受与相关性疾病[J].中华内科杂志, 2006,45(2):150-151.

[8]David TJ.Adverse reactions and intolerance to foods[J].Br Med Bull,2000,56(1):34-50.

R725.7

B

2014-03-31

1006-2440(2014)03-0245-03

猜你喜欢
特异性抗体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健康饮食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