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轶群 赵 楠
吉林市肛肠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肛门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及外括约肌浅部部分肌束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观察
仇轶群 赵 楠
吉林市肛肠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目的观察肛门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及外括约肌浅部部分肌束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3例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肛门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及外括约肌浅部部分肌束切断术治疗。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
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24±2.34)ml,平均创口愈合时间为(15.45±3.24)d;平均术后一周VAS疼痛评分为(1.8±0.5)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5%,复发率为4.35%。
结论肛门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及外括约肌浅部部分肌束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显著,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创口愈合快,术后疼痛轻,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肛裂;肛门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外括约肌浅部部分肌束切断术
肛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肛肠疾病,针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手术疗法则是比较有效而彻底的方法。目前,侧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侧切术)和后位肛裂切除术(后切术)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治疗肛裂的手术方法。本文以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例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肛门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及外括约肌浅部部分肌束切断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例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肛肠病学》中关于肛裂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6例,女性17例。年龄17~52岁,平均(36.6±4.3)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4±0.3)年。肛裂分期:肛裂I期1例,肛裂II期17例,肛裂III期5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肛门出血、便血、便秘、肛周瘙痒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肛门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及外括约肌浅部部分肌束切断术治疗。手术步骤依次为:患者取截石位,行骶管阻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待麻醉完成后,均取截石位,以0.1%新洁尔灭棉球或碘伏棉球消毒肛管及直肠下端,指扩肛管,肛门松弛,如6点肛管有裂口,沿肛门行一长约2.0~2.5 cm纵形切口,上端至肛管与齿线交界处,深达皮下层。用弯钳插入外括约肌皮下部,向上插至齿线上约0.3 cm,当感觉有突破感时,在左手食指的帮助下,将内括约肌部分挑出,将外括约肌皮下部及浅部部分肌束一并切断。指阔肛管,修剪切口两侧皮肤,使切口呈成外宽,基底部窄的形态,以避免术后外侧过早愈合而形成切口假性愈合。如有必要时切口基底给予纵行缝合1针,以促进创口早期愈合,如如患者伴有哨兵痔及肛乳头肥大,将其一并切除,肛乳头基底部结扎,防止出血。观察无活动性出血,纱条填塞,敷料压迫固定,安返病房。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治疗效果 于患者治疗后,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裂口完全愈合;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裂口明显缩小;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和裂口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2]。
1.3.2 手术治疗相关指标 观察并统计患者手术治疗的术中出血量及创口愈合时间。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一周的肛周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评分越低,提示患者的疼痛症状越轻[3]。
1.3.2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 于患者治疗后,观察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本组患者进行6个月~1年的观察随访,统计患者的复发率。
2.1 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治疗相关指标
本组23例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24±2.34)ml,平均创口愈合时间为(15.45±3.24)d;平均术后一周VAS 疼痛评分为(1.8±0.5)分,详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组23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1例(4.35%)患者因手术切口保护不当出现肛周水肿,经临床对症处理后痊愈。
2.3 复发率
经6个月~1年的观察随访,本组23例患者中1例患者(4.35%)因诊断失误,造成手术过程总漏切部分肛门内括约肌,进而导致肛裂复发。
肛裂的临床外科治疗一直以解除肛门括约肌痉挛为治疗原则,但对于切断哪部分括约肌、由何处切断合理是临床医学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肛门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及外括约肌浅部部分肌束切断术联合治疗肛裂中,通过内括约肌的部分切断,能够有效解除肛管括约肌痉挛。而合并外括约肌浅部部分肌束切断,则能将外括约肌皮下部及浅部部分肌束一并切断,着力点分散外移,从而减除了肛门口的束带感。联合应用下,使患者内外括约肌张力降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临床上,针对无痉挛性持续疼痛病史的患者,也可选择保留肛门内括约肌。针对因外括约肌浅部肌束过厚而致的肛管过紧、狭窄或因便秘造成的肛管单纯性裂伤者,也可行外括约肌浅部肌束全部断离,起到松解肛管,从而使肛管扩张,肛门狭小症状消失,愈合后肛门后位形成瘢痕,能充分增强肛管的抗裂伤功能,使复发率降到最低。因此,针对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性的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又一关键环节。
表1 23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分析
本研究中,本组23例患者均行肛门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及外括约肌浅部部分肌束切断术治疗。结果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且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创口愈合快,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表明该手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但1例患者因诊断失误,造成手术过程总漏切部分肛门内括约肌,进而导致肛裂复发。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肛裂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诊查时判断失误,以提高治愈率。
[1]陆新建,杨关根. 肛门后侧位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60例[J]. 河南中医,2013,33(11):1957-1958.
[2]陈荣. 后侧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后位肛裂临床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16):29-30.
[3]王兆春,王鹏飞.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50例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12,23(8):6-8.
R657.1
B
1674-9316(2014)14-0052-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3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