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龚云表
龚云表 艺术评论家。
菩提树,是佛教创始人、世尊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地方。释迦牟尼原名悉达多,公元前约565年出生在北印度迦毗罗卫城,是该城城主净饭王的太子。他在35岁时来到菩提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而坐,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他便在这棵树下思索解脱之道,获得了彻底觉悟而成了佛陀,毕钵罗树也因此被称为“菩提树”。所谓“菩提”,就是“觉”的意思,因此菩提树又被称为“思维树”。当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那伸展的树枝下沉思时,“他的精神达到平和,确信人类受贪财或惜失的折磨,完全是因为狭隘的利己主义的束缚,而一旦超越了这种束缚,就可以展开一片广袤的宇宙生活。而生命本身从不消失,因为它继续存在于那些悟得真理、并在其中发现真正生命的人,这对所有人来说都一样。”
据《金光明经》记载,菩提树有守护神,称为“菩提树神”,见到世尊释迦牟尼后,发愿永远不离开他,所以便成为守护菩提树的树神。在《修行本起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成正觉时,见到这棵树的情景:
1.清代版画:释迦牟尼树下诞生记
其地平正,四望清净,生草柔软,甘泉盈流,花香茂洁,
中有一树,高雅奇特,枝枝相次,叶叶相加,花色蓊郁,
如天庄饰,天幡在树顶,是则为元吉,众树林之王。
菩提伽耶在今天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城南郊,那棵菩提树在二千余年中曾屡遭劫难,现在的菩提树是原来那棵树的曾孙。树下释迦牟尼坐处有石刻的金刚座,树的东面是一座宏伟庄严的大菩提塔寺,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
菩提树是一种常绿乔木,枝叶繁茂,亭亭高耸,树冠犹如一把巨伞,遮日蔽雨。另有一种菩提树,为落叶乔木,结圆形果实,可串成念珠。《校量数珠功德经》说:“若用菩提子自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释迦牟尼的诞生,也与树有关。据载:净饭王后摩耶夫人在蓝毗尼花园散步,见到一棵无忧树上开满了色彩鲜艳的花朵,正想举起右臂攀枝采摘,释迦牟尼便从她的右胁出生了。在印度传说中,印度人是大梵天创造的,从梵天口中出生的是婆罗门,从胁下出生的是刹帝利(王族),从腹腔出生的是吠舍(庶民),从膝盖出生的是首陀罗(奴隶)。释迦牟尼太子从右胁出生,表明他是王族。无忧树又名阿叔迦树,树干直立,可高达十几米,花红色,极其艳丽。印度教将无忧树当作神树,在印度教的爱神卡玛手里拿着的五支箭中,有一支便是用无忧树做成。人们相信这种树可以消除悲痛和忧伤,因此称之为“无忧树”。
还有一种龙华树,也被称为“龙华菩提树”,据说是住在兜率宫的弥勒菩萨成道之处。龙华树树干高大,花枝如龙头,树枝如宝龙,子出龙宫,因此称之为“龙华树”。《增一阿含经》载:“去鸡头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华,高一由旬,广五百步,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弥勒菩萨成道后在华林园说法,教化众生,华林园长有龙华树。这就是佛教上有名的龙华三会。
佛教自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后,便盛行建塔造寺,开凿石窟,塑造佛像,绘制壁画。在诸如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等石窟寺中,有着大量佛像、佛陀本生故事画、说法图和经变画,也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与之相关的菩提树等树木的形象。这些形象,有的是作为佛教教义中特定含义的指归,有的是深蕴禅机的借喻,但更多的则是对于佛国具体场景的表现。犹如《大乘无量寿经》中对佛国的描述:
3.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唐代《释迦牟尼树下说法图》
4.印度公元2~3世纪雕塑《菩提树下》
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耀,不可胜视。清风时华,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岸边无数旃檀香树,吉祥果树,华果恒芳,光明照耀。修条密叶,交复于池,出种种香,世无能喻。随风散馥,沿水流芳……
佛教的宇宙观,并非是对我们所处的实有世界的认识,而是对并不存在的世界栩栩如生的虚构。它以丰富多彩、别出心裁以及夹杂着世俗审美的想像,杜撰出了一个令信男信女们无限向往的佛国,营造出一个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三千大千世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掌中”,这确实是一个极其出色的艺术创造。然而,这种美妙奇特的想像,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及夏商周时代,就已产生了类似美丽的神话广为流传,或者被裹上宗教的色彩而被祭祀仪式化。
诞生于距今二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时期的古籍《山海经》,记录了大量上古时代的神话和巫术宗教故事,其中有关神树和树木崇拜的内容随处可见。据《山海经》记载,雷神的儿子伏羲爬“天梯”上天,这天梯是一种叫“建木”的树。建木长在天地中央的都广之野:“百仞无枝,上有九枥,下有九枸。引之有皮,若缨黄蛇”。伏羲是东方的上帝,辅佐他的,是木神句芒。所谓“句芒”,即是指春天里生长的曲曲弯弯、角角杈杈的树木。于是句芒也便成了春天和生命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继炎帝之后出现的“皇天上帝”黄帝,传说在昆仑山上有一座庄严华美的宫殿:
……那上面四周围绕着玉石栏杆,进入门内,便是巍峨的帝宫,是五座城十二座楼所组合而成的。它的西边有珠树、玉树、璇树;它的东边有沙棠树和琅玕树。琅玕树上能生长像珍珠般的美玉,极其宝贵,是凤凰鸾鸟们的食品。它的北边有碧树、瑶树、珠树、文玉树、玕琪树,都是些生长珍珠和美玉的树,文玉树更长出一种五色斑斓的玉,美丽极了。又有一种树,叫不死树,吃了这树上的果子,就可以长生不死。
黄帝经常在昆仑山上游玩,一次,把他一颗最珍爱的又黑又亮的宝珠丢掉在赤水岸上,生出一棵光明灿烂的树来,这树的形状有点像柏树,树叶都是些明亮的珍珠,从树身的两旁对称地生出两枝树干,与主干并而为三,远远望去,有点像慧星的尾巴,于是叫它做“三珠树”。
这样的描述,与佛经上对于佛国的描述如出一辙,何其相似。在《山海经》里,还有一个关于“扶桑”这种神奇树木的故事。据说这种树生长在东海中一个名叫“旸谷”的地方。此树高三百里,树上长着形状如芥的小叶。在这棵树的枝头,栖息着十只金乌,每个金乌身上驮着一个太阳。每天黎明,有一只金乌带着太阳从树上起飞,在经过一个名叫“咸池”的海洋时,金乌下去洗个澡,然后重新起飞,用一天时间在天空飞行一周,最后从西方一个名叫“昧谷”的山口潜入地下,再沿着大地的另一面回到扶桑树上。诸如此类的故事在《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还有很多,它们都成为中国古代帛画、壁画以及青铜器上常见的题材,得到了极其生动的表现。
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青铜器,其中有三件以一大二小配置的青铜神树。神树下有山形基座,有主干和三层分枝,高达四米,枝头上停着九只鱼凫形水鸟,树的顶端也有一只青铜鸟,全树共十只鸟,正好与《山海经》和《淮南子》中所记载的内容相吻合。这棵神树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体量最大的青铜器。有人认为此即是人与神相沟通的“天梯”建木;也有人认为此树是栖息金乌的扶桑。但无论是何种神树,这是先民宇宙观的实体模式,是太阳崇拜的实物写照,是祭祀时的器具则是确定无疑的。而在1941年以及1989年分别在四川彭山和绵阳出土的三国时期蜀国的青铜“摇钱树”上,还发现了在树干上铸有许多佛像。尽管在树上的佛像是作为异域神仙来铸造的,但足以说明其时佛教已经传入四川。在摇钱树上可以见到,其叶有芒,其枝有果,其树有佛,既说明了《山海经》上的记载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同时这也是将佛像与神树祭祀习俗结合在一起的生动例证。
5.敦煌宋代壁画《净饭王捧太子图》
6.青铜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