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教材及其使用

2014-02-14 20:49何小波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厨艺食材美食

何小波

著名特级教师刘晓军先生转给我一条短信,说是人教社近期召开教学资源研讨会,请思考以下问题并就感兴趣的问题提交书面材料,问题包括:1.人教版课标教材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请举例说明。针对这些问题,您有哪些具体建议?2.课后题和语文园地该怎样体现语言文字运用?怎样体现与生活的联系?请提供至少三个活动设计加以说明。3.对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编排有什么具体建议?请提供至少三个话题及设计案例。4.高年级的四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在内容和编排上可以做哪些改进?5.目前的教师教学用书存在哪些不足?请提出具体建议。6.目前的学生练习册应该怎样改进?请提出具体建议。

一、语文教材与食材

我的第一反应是“教材”是什么?进而又想到“建材”“食材”等词。教材像建材,更像食材。食材指制作食物时所需要使用的原料,如黄瓜、白菜、牛肉、桂圆……食材可根据不同的特性分成不同的类别,如素类食材、肉类食材;寒性食材、热性食材;绿色食材、非转基因食材……我想,好的教材应该像好的建材一般,能筑起一道道亮丽风景,而非豆腐渣工程;像食材一般,能烹制一道道美味佳肴,而非味同嚼蜡。“筑起”“烹制”意味着不是直接呈现出现成的成品,它需要自己动脑、动手去尝试、去实践。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要谈的主要还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语文教科书。

倘若教材真是食材,那么教材的编者是直接把美食呈现给师生呢?还是仅仅呈现一堆材料或者半成品?或许应该兼而有之吧。笔者认为应该是用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引起学生的食欲,让学生大快朵颐后回味无穷,然后再给出做这种美食的方法及材料,让学生试着自己做。也就是说教材不仅仅是把一道道美食或喂或灌或填给学生,而更要让学生用这些材料练就深厚的厨艺基本功,用这些材料学会做各种美食的绝技。若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出许多语文神厨、语文美食家,岂不快哉!当然,这期间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然而,其中有这么几个困难:

一是菜系各不同。像粤菜、川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等菜系林立一样,语文也是流派纷呈,情感派、导读派、思维派、管理派、语感派、大语文教学派……面对同一教材,不同门派烹制“美食”的方法各不相同,烹制出来的美食也就不同。这就好比“豆”这种食材,可以直接煮着吃、炒着吃、油煎着吃、磨成豆面吃,也可以加工成毛豆腐,成为著名的徽菜;加工成酿豆腐,成为著名的客家菜;还可以加工成豆花(又称豆腐脑、豆腐花)、麻婆豆腐、臭豆腐、干豆腐、豆腐皮、冻豆腐……这些食品自然色香味也各异。同一篇课文同一首诗,不同流派来上,效果也就各异,如果殊途同归,万变不离本册本单元语文的“宗”也就罢了,怕只怕背道而驰,相去甚远;或者各执一端,只得语文教材中之树木,未得其森林。

二是众口很难调。就现在我国的这几种版本的语文教材而言,大同小异,想满足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学子的胃口,实在众口难调。吃惯了川味的,未必喜欢粤菜,甚至会觉得难吃死了。除非遇到“缺衣少食”者,教材无论提供什么味的语文食材,也会饥不择食。倘若遇到“丰衣足食”者,尝遍天下美食,可能就会对教材中的语文食材进行挑剔。再倘若遇到食欲不佳者,本就对语文没胃口,可能就会对教材中的语文食材非常厌恶。又倘若遇到偏食者,或喜欢婉约的、或喜欢豪放的、或喜欢简洁明快的、或喜欢瑰丽想象的……尽管我们有诗意语文、情景语文、情智语文、激情语文、简单语文、简约语文、本色语文、绿色语文、文化语文等应对之,恐也难以满足众多的口味。

三是厨艺有高下。各种语文流派中的教师之“厨艺”是有高下的。名师就好比名厨,无论什么样的“食材”到了其手中都能烹制出美食。然而,名师就好像名厨一样,是不可多见的。大多数普通教师的“厨艺”还是欠火候的,并不能把教材提供的所有语文食材烹制成各色美味佳肴。能烧几个拿手的家常菜者倒是不少,也就程咬金的那几板斧而已。所以,常常会看到无论什么样的课文,要么“一讲到底”,要么“满堂问”,要么“满堂灌”,要么“反复练”,要么“填鸭式”,要么“放羊式”,翻来覆去都是这几种上法。更有蹩脚“厨师”,做出的菜,要么糊了,要么淡了,要么只剩咸味了,要么就是一锅粥、大杂烩,或中看不中吃,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白白糟踏了许多语文食材!

二、语文教材与药材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材即药材。然而“是药三分毒”,因为药物不是一个人生存必需的空气、水源、食物,而只是用来克服疾病的。浩瀚悠久的中华文化像中药大宝库,其实是个杂货铺。杂货铺中的药材分为急毒药、慢毒药、不入药,乏力药、如同药、可用药等六类,因此实际能够编入语文教材给师生使用的“中药”并不多。可是我们的教材编者有时似乎忽略了这一点。文学博士、著名文学杂志《收获》的副编审叶开先生在《对抗语文》一书中说:“我的忧虑在于,如果我们继续以一些缺少‘真的课文作为小孩子人生起步阶段的学习材料,并通过集体暴力的模式强行灌输给他们,而整个社会对此毫无警惕性,也缺乏反思精神,则我们国家的文化转型并复兴的前景,仍然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电。”叶开痛心疾首地指出,巴金的《鸟的天堂》在教材里变了味,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被改得只剩下骨头没有肉……郭初阳、蔡朝阳、吕栋等著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中说综观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三套教材,我们概括出四大缺失。第一,经典缺失。第二,儿童视角缺失。第三,快乐缺失。第四,事实缺失。当然,叶开、郭初阳的观点和说法也仅仅是一家之言,甚至有的失之偏颇,但却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的教材是不是在给孩子吃错药。或许有人会不屑一顾,认为是药就有几分的偏性,而这个偏性对症,就不是毒,不对症就是毒(偏性产生的伤害)。高明的教师就像高明的医生,什么样的药材在其手里都能治病救人,即便是毒药,也能用来起死回生。拙劣的教师就像低劣的医生,即便有再好的药,也治不好病,甚至误人性命。譬如人参、党参、黄芪等滋补药,如果滥用乱服也可导致毒副作用。可是,高明的教师在我国现阶段似乎还不多,尤其是三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在整体师资水平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如果教材显得“高深莫测”,许多教师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设计的教案就会像庸医的处方,不但救不了人,反而耽误了病情,甚至把健康无病的也整出病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厨艺食材美食
人与食材
做菜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人与食材
放心买我掏钱
不长厨艺只长肉
寻觅食材的原味
食材变动物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