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问自己

2014-02-14 20:42单光玲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学法作文活动

单光玲

2013年10月18日的江阴,秋意正浓。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多名小学语文教师一起聚集在辅延中心小学,怀揣着对作文教学的一腔热情,共赴“新作文有效作文教学研讨暨示范观摩活动”盛宴。

活动之前我仔细地阅读了活动日程安排,只见宋运来、管建刚、于溟慧等这些在《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杂志上久违的老朋友的名字赫然纸上,心中甚是激动。他们的文章我都或多或少拜读过,曾几何时,我被他们在作文教学领域中闪现的智慧所折服。一想到能亲眼见到这些大师级人物,亲耳听到他们授课、讲座,心中很是期盼。要说名师的作文课,我也听过不少,但是总感觉有些作文课“好看不中用”,即使听课教师听完之后比着葫芦画着瓢,也感觉不像。这两天又会怎样呢?

两天很快过去了,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特(宋运来老师)——幽默、率真,颇有郭德纲的风采;管大(管建刚老师)——机智、犀利,颇有周立波的神韵;于溟慧老师——知性、朴实,颇有黄菡老师的影子。三位老师分别从“童漫作文”“故事力”“三阶作文”等方面,通过上课、讲座为老师们送来了一份份精神大餐。台上孩子们思维灵动、妙语连珠,台下听课教师神情专注、笑声连连。我觉得这是对这些课给予的最高评价。

活动结束后,在返程的火车上我们还在讨论着相关的话题……笑谈过后,冷静之余,我陷入了沉思……

一、我思考了吗?

都说“老师苦,老师累,老师总有做不完的事儿”,是的,老师们每天除了要做好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这些日常工作之外,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和评比,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这使我想到了一个故事,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担任主任。有一天深夜,卢瑟福去实验室检查,猛然发现一个学生还在那里做实验。卢瑟福问学生:“你上午干什么去了?”学生回答:“做实验。”卢瑟福又问:“那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接着问:“那么,晚上呢?”学生挺挺胸脯,得意地说:“也在做实验。”这个学生满以为卢瑟福能夸奖他一番。不料,卢瑟福却十分不满地质问他:“你整天做实验,还有什么时间用来思考呢?”

是呀,老师们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了吗?许多老师对作文教学是有着一腔热情的,经常把取来的“经”搬到自己的班级进行试验,今天学个“张氏教学法”,那就用张氏,明天学个“李氏教学法”,那就用李氏,后天学个“王氏教学法”,那就做王氏,而之前所学的张氏、李氏教学法早已经抛到九霄云外,就连原本属于自己的方法也都丢了。如果这样,那和“邯郸学步”中的少年又有什么区别呢?纵观凡是在教学上有所建树的老师,都是爱思考的、会思考的,他们从不会对任何人的理论或实践采用“拿来主义”,而是有所取舍,再结合自己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进行加工、运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次,他们又是善于总结的,总是能够把一个阶段内的工作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指导性的结论。而我们大多数的老师总是迷迷糊糊上课,稀里糊涂下课,几乎没有掩卷沉思的习惯。我看,还是多给自己留点思考的时间吧!

二、我是为谁而教?

本次活动中,宋运来老师用了不足四十分钟的时间批阅完了一个班四五十个孩子的作文,如此惊人的工作速度和工作效率让听课老师连连称赞。据调查,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工作就是批作文,一个班四五十篇作文,老师们一般要花费两周的时间才能断断续续批阅完成,一节课时间能批阅五六本作文的老师那就算得上心理承受能力极强的“神手”了,因此许多老师把批阅作文看作是一项最艰巨的工程。然而学生作文本上除了分数之外的密密麻麻的红色符号,学生正眼瞧过几眼?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宋运来老师一样“偷懒”呢?老师们肯定要回答:“不能,我们领导要检查的。”是的,这也是现实。但我想,如果我们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变成真正的行动,而不是校园墙上的标语,教师把工夫花在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而不是默默地批改作文上,这一切都不会成为问题。如果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难道不是领导们希望看到的吗?再说,我想领导们也不个个都长着榆木脑袋,他们经得多,见得广,接受教育改革理念快,又怎么会不希望听到学生的习作拔节的声音呢?不要把一句“我们领导要检查”,变成我们不愿思考、固步自封的挡箭牌。

三、我有一桶水吗?

上师范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样一句话:“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意思是老师要比学生懂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才有资格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现如今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广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自己有一桶水,而应是长流水,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天长日久,这桶水也要慢慢被蒸发得只剩一杯水。

本次活动中的这几位名师,哪一位老师的成长离得开读书?只说说管建刚老师,孙双金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中谈及管建刚老师留给他的印象时这样写道:“他家七代务农,八面天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再看看如今的管老师,“双眼发光,双目如炬,双颊微红,气势逼人”。我觉得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实写照呀。管建刚老师被评为“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时,曾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自己的读书成长历程。我觉得教师要读自己专业发展的书籍,中国有句老话:“干什么就要吆喝什么”,毕竟教师这个职业是我们谋生的手段。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读一些名篇佳作外,与阅读、写作相关的书籍也要涉猎一些。另外,教师还应该是一个“杂家”,虽说不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但也别搞得像鲁迅先生所说的“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这般的囧态。

四、我能坚持多久?

诸如此类的培训活动,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安排不少,许多老师都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但参加培训的老师往往是“会上激动,会下不动”。参加活动时心潮澎湃,甚至已经绘制出了大展拳脚的宏伟蓝图。但回到学校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大一部分老师慢慢地淡忘了当初的雄心抱负,又把自己送到了之前的运行轨道。而极少一部分老师经过思考、实践、总结,再思考、再实践、再总结,最终获得了成功。

我不由得想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个故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当然,甩手是甩不出大哲学家的。但我们从柏拉图身上看到了目标专一、坚持不懈。而那些目标游离、坐不了冷板凳、耐不了寂寞的人又有几个能获得成功呢?

培训活动已经结束了十多天了,我在不断地问自己。希望一个月、一年、五年、十年之后,我再次看到此篇文章,会对自己说“我不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法作文活动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活动随手拍”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